湯遼敏
摘 要:新高考考試題型、考試要求有了很大變化,且初高中政治學科的知識、能力要求大不相同,新高一學生如何學好政治課?筆者從教學實際出發(fā)提出“變化中求發(fā)展”的應對策略以及具體做法。
關鍵詞:新高考;新高一;變化;發(fā)展
新高考考試題型、考試要求有了很大變化,同時初高中政治學科無論從內容還是從要求上都大不相同,再加上中考的考試要求是開卷,所以新高一學生一上高一政治課就感覺茫然,無從下手,手忙腳亂。筆者今年任高一政治課教學,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讓學生在變化中發(fā)展。
1.上好起始課,讓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生變化,讓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發(fā)生變化。每次接手新高一學生,我并不急于上新課內容,而是在起始課中先介紹初高中政治課的不同。先從內容上介紹,我會把四本必修課的內容作一個大致的介紹,當然不是僅限于干巴巴知識的呈現(xiàn),而是結合最近的一些時政新聞、社會熱點介紹,學生聽得很感興趣。下課了,他們會嘰嘰喳喳圍過來,說高中政治課的內容比初中有意思多了,他們很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若學生學習興趣由無到有,由淺到濃,怎么會學不好呢。有時候我還會特意挑哲學的唯物主義、唯心主義的觀點碰撞來介紹政治課內容,這時學生往往帶著一種向往、羨慕的神情。這還不夠,我會繼續(xù)從應試和成長角度談掌握政治課知識后就有“看天下事,論天下事,解決天下事”的本領了。這下好了,有了學習興趣、有了學習欲望,接下來就順理成章了。我再從考試要求上指出初高中政治學科的大不同,高中閉卷考的要求高。最后,引導學生學習態(tài)度要變化,要從初中學習時當它是一門副科變?yōu)楦咧袑W習時當它是一門與其他學科地位平等的學科,要重視政治課的學習,要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
2.加強指導,讓學生學習政治課的方法發(fā)生變化。中考開卷,學生課認真聽了,考試時能找到對應的知識一般即可。高中閉卷考,對知識考查的要求高多了,除了對學生記憶能力的考查要求更高,在此基礎上,還側重考查學生的理解、分析、綜合和活用知識的能力。那么,學生課前預習方法、課堂聽課方法、課后鞏固方法都得發(fā)生變化。
首先,我們來看看課前預習方法的變化。原先,有些學生沒有預習的習慣或者預習時就是簡單地把書本翻看一邊,高中不行。我一般事先布置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看書,要求書上有圈劃印跡。有時還會事先制作導學案印發(fā)給學生,學生根據(jù)導學案要求進行自學,除了書本作好學習的印跡,還得填好導學案上的相關表格內容。有時我會選擇作業(yè)本中課本知識填空部分內容作為預習要求。各種形式都可以,但務必把這部分內容預習清楚,自己不理解的看不懂尤其要作好標識。這部分內容預習了,還得想想與前面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有助于加深理解。預習得成功的話,大部分知識都已經(jīng)領會,聽課效果就更好了。
其次,我們就得看看課堂學習方法的變化了。不能只帶著耳朵聽,要耳(聽)、眼(看)、手(記)、腦(思)、口(說)協(xié)調統(tǒng)一起來。耳聽主要是聽老師和同學說的;眼要看書、看黑板、看老師;手記指及時把注意點、重難點、考點寫下來并作好書本記號;腦思指聽時要思考,不僅知道是什么,得思考為什么;口說指善于表達尤其是自己一些不一致的理解。這幾個方面是有機統(tǒng)一體。以我的課堂為例,我要求學生上課時眼睛得經(jīng)常性盯著我看,走到哪視線到哪,我講的內容要與預習比照,出入點、拓展點、重難點、考點、注意點及時記下,并要積極思考,多想為什么,如有不同見解或不理解的地方及時說出來,要學會上課積極主動、師生互動、身心全動。
最后,課后鞏固方法的變化。原先可能完成聽課或完成一部分書面作業(yè)就可,新高一不行。書面作業(yè)得完成,非書面作業(yè)更得重視。書面作業(yè)時選擇題有選擇題的方法,材料題有材料題的方法。非書面作業(yè)口頭背誦有方法,有根本大法,有具體方法。我常告訴學生政治鞏固的根本大法是“宏觀體系加微觀知識點”,“宏觀體系”相當于葡萄藤,“微觀知識”就是葡萄粒了,把書本知識變成一樹結滿果實的葡萄架,想吃哪顆就吃哪顆,多爽??!具體方法有不同書本不同方法,不同課型不同方法,不同題型不同方法等。不同書本不同方法,新高一我們要學習必修一《經(jīng)濟生活》、必修二《政治生活》兩本書,《經(jīng)濟生活》可以按社會再生產四環(huán)節(jié)“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分別對應第二單元、第三單元、第四單元、第一單元,《政治生活》可以按主體“公民,政府,人大、黨、政協(xié),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分別對應第一、二、三、四四個單元。不同課型不同方法,授新課時側重從現(xiàn)象到本質,適宜用歸納法,結合時政背景材料水到渠成地引導學生理解知識點,除了核心句還要注重核心句后的二級知識延伸;復習課可以用演繹法,重視知識體系的構建與展開,鞏固時注重知識的整合與貫通,加強知識的內化、深化并結合針對性練習題強化??傊?,要厘清授新課、上復習課的區(qū)別,謹防新課復習課化或復習課新課化。不同題型不同方法。新高考增加了判斷題題型,在講課時要注重對概念的剖析,要把易錯易混點講解透徹,并在不同語言背景下作比較;復習時可要求學生把注意點內容歸納整理,以筆記形式保存下來,以便以后有據(jù)隨時復習鞏固,因為學生的記憶力不是很好,容易健忘。選擇題與材料題是老題型,(已經(jīng)有太多的老師研究,本人具體就不啰嗦它們的解題方法了)要注重考試要求(a\b\c)的解讀:
a—識記:再認或再現(xiàn)學過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
b—理解: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把握知識間的邏輯關系;能依據(jù)所學知識對現(xiàn)象做出判斷。
c—應用:運用所學思想政治學科的知識、觀點和方法,分析、探究和說明一些簡單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等現(xiàn)象,并能運用學科語言有條理、有邏輯地表述。
以近幾次選考題來看判斷題不僅僅考a(記憶),也考b(理解);選擇題集中于考b(理解)也考c(應用);綜合題考b(理解)和c(應用),側重c(應用)。一道組合選擇題和綜合題考多個知識點,多種能力要求,考試要求上體現(xiàn)知識綜合和能力綜合的統(tǒng)一。老師要以考試標準為依據(jù)把講解要求把握到位,尤其要引導學生對材料的針對性解讀,學會對應分析,學會知識的靈活應用。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必修二《政治生活》選考以來不曾出現(xiàn)過材料題,但省考試院從來沒有明確不考查,所以本人建議在新課教學時對這本書的材料題要求繼續(xù)跟進,不過鑒于材料題考查重心的變化可以適當調整難度系數(shù)。
3.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心時政,學會從理論知識的機械記憶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完美蛻變,彰顯學科素養(yǎng)。通常說的能力要求指的就是學生指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所有的選擇題和綜合題幾乎都有背景材料,背景材料相當一部分來自去年和今年發(fā)生的國際大事。這符合《考試說明》中關于時事政治部分的要求“考試前12個月內的國內外重大時事”。考試題目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如:基層選舉、精準扶貧、營改增、綠色發(fā)展、兩會、政府改革、三農問題、低頭族、供給側改革等、G20、英國脫歐、總統(tǒng)大選等。還有從考試要求看,生活現(xiàn)象和理論知識也是完全對應的,經(jīng)濟現(xiàn)象考經(jīng)濟生活,政治現(xiàn)象考政治生活和國家與國際組織。因此教學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更要回歸生活。在新一輪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修訂中在原有三維目標的基礎上,著重強調了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課程標準體系建設。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核心素養(yǎng)歸納為政治認同(有信仰)——對制度、意識形態(tài)的認同;理性精神(有思想)——參與社會的能力與態(tài)度;法制意識(有尊嚴)——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公共參與(有擔當)——當家作主的責任與擔當,這一變化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本質的走向,更是思想政治課的應然。我們在教學中要彰顯政治學科素養(yǎng),要了解學生的需求,貼近學生的生活;要與時俱進,彌補教材滯后的缺陷;要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社會生活的實踐能力;要將理論知識與時政熱點有機結合,使學生在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同時,進而學會全面看待問題的辯證思維方法……總之,我們不能變成政治文件的傳聲筒或復讀機,也不要只是進行意識形態(tài)的簡單灌輸,而是能夠對國家政治生活基本要義做出理性的把握,并引導學生以正確的方法和理性的態(tài)度觸摸社會的政治脈搏,進而培養(yǎng)其獨立的辨析能力、理性愛國的精神,以及對社會責任的擔當。這些體會在教學必修二《政治生活》時感受尤其強烈。2015年上海高考文科狀元劉逸沖曾經(jīng)談他學習政治的感想:“通過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學習,分析社會政治經(jīng)濟現(xiàn)象的思維模式,不再僅僅看到‘是什么,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進一步分析為什么和怎么樣,讓自己變得更‘聰明。且慢慢從純粹的觀察者逐漸進入到參與者甚至小決策者。比如,身邊常見的居委會有怎樣的法律地位?正在進行的基層選舉究竟選什么?通過學習可以對一些國家運行中必要了解的政治經(jīng)濟現(xiàn)象進行認識和理解,有權利義務的意識并且履行自己在各領域的義務和權利?!边@不就是我們老師想要的教書育人的結果嗎。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我們是橋梁,我們是擺渡人,我們是引路人,教師要在變化中與時俱進,學生才能在變化中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少榮.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李叢娜.談談對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