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 劉自燕
(重慶長城醫(yī)院 重慶 400039)
斷肢再植是離斷的肢體重新接回原處,并使肢體重新獲得血運成活的手術。因外傷或手術致使大部分或全部組織離斷的肢體稱為斷肢,出院后其創(chuàng)傷造成的壓力,仍舊時刻的縈繞在患者的周圍[1],且患者對于斷肢再植后的注意事項了解的不多,僅僅從網絡上,甚至道聽途說中獲取有關的信息,出現認知的偏頗,康復的效果差強人意,延續(xù)性護理跟進患者的情況,針對患者的病情,隨著時間線的延展為患者提供了科學的護理服務。取得了極高的臨床價值。
選取我院2016年5月到2018年3月之間的斷肢再植康復患者共66例展開調查研究,回顧回訪中患者的情況,以隨機化的形式將全部的患者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33例)采取延續(xù)性護理管理的形式進行護理跟進,針對患者情況主動展開心理輔導、功能訓練、問題解決等,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7例,患者的年齡為21~56歲,平均年齡為(32.65±2.36)歲。對照組(3 3例)采取常規(guī)化對護理模式,在患者辦理出院期間進行健康教育,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的年齡為25~61歲,平均年齡為(32.16±6.52)歲?;颊叩陌l(fā)病誘因中:工傷,比如像電鋸、車床這種銳形的機器會引起斷指共22例;生活傷,比如在家干活用到一些斧頭、刀,不小心誤傷自己產生斷指共12例;交通傷,由于交通意外引發(fā)的斷指損傷共28例;其他誘因4例?;颊叩陌l(fā)病誘因、年齡性別等常規(guī)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可進性對比(P>0.05)。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化的護理形式,在患者辦理出院期間導入醫(yī)囑,制動及指高患肢,但不宜過高以免影響血供。出院后可結合自身的情況自測體溫,遇到問題留存電話安排下次的復診。
觀察組出院后要求絕對臥床7~10天。嚴重者要求大小便床上解決。部分斷肢的部位在手指,斷肢范疇較小的患者可下床簡單走動,但應有專人陪同,一般建議術后兩個月內不要吸煙。與患者展開微信等形式的溝通,每天主動詢問患者的心情如何,結合患者的暴躁、激動等情緒進行疏導,可將斷肢再植康復有關信息記錄在醫(yī)院的公眾號內,開設網絡信息傳輸渠道,或者從網絡上搜集斷肢再植康復的飲食注意、運動要求等,幫助患者自愈。創(chuàng)傷及手術后需要大量的蛋白質促進傷口愈合,應多吃雞、魚、肉、蛋及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糾正貧血。部分患者出現疼痛難忍、臉色蒼白、體溫升高等問題,應通過視頻溝通問診,并在嚴重的情況下做好患者的就醫(yī)準備,患者到醫(yī)院后可以不必等待直接獲得診治[2]。
比較3個月后兩組患者的基礎藥理、病例知識掌握情況、恢復情況等,收集兩組患者的反饋,進行護理的評價,綜合性分析延續(xù)性護理管理在出院斷肢再植康復患者中的作用[3]。
采取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系統(tǒng)分析,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以t檢驗計數資料,兩組對比分析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表1 兩組患者出院后的自我認知與恢復情況對比
表2 兩組患者的滿意率對比
斷肢包括:大的肢體離斷和手指、足趾、或部分手指、足趾的離斷4。隨著醫(yī)療水平的進步,斷肢再植已經逐漸趨于成熟,但在治療后,其對患者造成的嚴重心理創(chuàng)傷與生活壓力,延續(xù)性護理管理使得患者出院后依然持續(xù)化的得到護理服務,輔助患者得到了良好的康復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