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第一濟困醫(yī)院內四科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7)
在臨床護理中,終末期腎衰竭是一種不可逆的疾病,維持性血液透析現(xiàn)階段來說是比較有效的治療方法,可以延長壽命。血液透析的主要方式是外瘺、直接穿刺、深靜脈留置導管與自體動靜脈內瘺,永久性血管通路為自體動靜脈內瘺[1]。在應用動靜脈內瘺時,因為不規(guī)范的護理與操作,極易出現(xiàn)并發(fā)癥,從而影響血液透析效果,嚴重的會對患者生命安全產生威脅[2]。此次主要探究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內瘺護理方法,隨機選取我院接診的48例糖尿病腎病,將結果報道如下。
任意抽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接受治療的共計48例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動靜脈瘺術的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目標群體,男性患者有27例,女性患者為21例,年齡大致分布在15~63歲。把患者平均劃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各有24例,仔細對比這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看出并無很大的區(qū)別(P>0.05),因此存在有臨床可比性。
針對對照組實施包含建立血管通路、選擇合適抗凝劑在內的基礎方法。而另一組在這樣的條件上選擇綜合護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2.1 飲食護理:調整飲食方法,嚴格控制水分的攝入,在血液透析時要嚴格限水,確保體重<干體重的5%,盡量避免心力衰竭與高血壓的發(fā)生。
1.2.2 心理護理:長時間的血液透析,患者往往會出現(xiàn)出現(xiàn)負面情緒,表現(xiàn)出郁悶、煩躁的反映,喪失治療信念。此時護理人員要用已經救治的成功例子多多開導患者,或者讓家屬給與其精神上的鼓勵與支持,讓他們重拾治愈的信心,積極且主動的配合治療,
1.2.3 術前護理:如果發(fā)現(xiàn)患者腎小球濾過率<20mL/min、肌酐>500μmol/L,就要準備進行動靜脈內瘺術。使患者明白術中的要求與要點,讓患者提前做好必要的心理建設,加強手術的配合度[3]。
1.2.4 穿刺護理:嚴格遵守無菌環(huán)境的根本原則,擇取正確、合適的穿刺點,動脈、靜脈穿刺點相聚的距離最好為8~10cm。
1.2.5 透析后內瘺壓迫方法及護理:在結束透析后應用輕柔的動作為患者拔針。首先用拇指和食指按壓穿刺點的無菌酒精棉球,選擇穿刺針進血管處而不是進皮膚處開始按壓。最好是能保持不出血且能觸及血管波動的適宜力度,并保持20~30min的時間;然后采用事先卷好且經過消毒處理的紙球對穿刺點進行按壓,并使用紗布繃帶進做好包扎,若患者在2~4h后沒有出血,就可將紗布繃帶解除,若患者有出血跡象,可于1h后再將紙球去除,不能測量受穿刺肢體的血壓防止傷口出血從而開裂。使用紗布繃帶對手臂進行包扎,注意合適的壓力,最好是既不出血又能觸及血管波動。
1.2.6 運動指導:根據患者各自情況擬出合理、強度適合的運動,從而使靜脈增厚、血管擴張,加速內瘺的成熟時間,增長內瘺的使用時間。
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的內瘺成熟時間,還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運用統(tǒng)計學軟件對得到的結果做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結果用(±s)表示,運用t檢驗對比兩組的數據,用卡方檢驗進行率的比較,如果P<0.05就說明數據有差異,因此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顯示應用早期護理干預方法的觀察組的內瘺成熟時間和術后并發(fā)癥都要明顯強于對照組,差異比較顯著,存在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比較
血液透析是糖尿病腎病患者治療中的常用方法,不論是血栓還是血管狹窄、阻塞,對患者而言都是可怕的并發(fā)癥,再加上糖尿病腎病患者的抵抗力相對較弱,血液透析過程中還會有發(fā)生感染的機會。而動靜脈內瘺,是借著外科手術方法對符合相關特點的血管結構進行連接處置,再建構形成血管通道,能夠加快動脈血流入靜脈血管,在人體靜脈血管血流量明顯增加的基礎下,通常會誘導靜脈血壓水平顯著增加,在血管壁不斷擴張的基礎之上,促使靜脈血管逐漸轉化為動脈血管。在對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的動脈血管直接選擇穿刺處理,能夠獲取到比較滿意的血流量。綜上分析,在進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腎病患者中采用針對動靜脈內瘺的綜合護理干預,可促進內瘺成熟,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在臨床上需要大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