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蔚劍
一、多體驗,少說教
新課改認為,教學應該是生成的、互動的、體驗的過程,強調教學不只是課程實施和執(zhí)行的過程,更是課程創(chuàng)設與開發(fā)的過程。教師應緊密聯(lián)系社會實際,用鮮活事例去充實教材的內容,使教學內容動態(tài)化,讓學生產生新鮮感。
高中政治的概念和基本觀點很多,有些學生一時難以理解。為了化抽象為具體,教材中設置了一些小欄目,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這些小欄目,將一些重要概念、基本觀點置換成學生能夠感知和理解的情境,讓學生去交流、體驗、產生情感并建構知識。例如,浙江省浦江中學學生在政治教師的組織下開展了一系列模擬與比賽活動,提升了自身的政治核心素養(yǎng)與能力。
二、多探究,少空洞
作為培養(yǎng)人,政治核心素養(yǎng)決不能離開探究活動。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的探究活動都應以解決問題為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鉆研能力和創(chuàng)造思維的能力。
新課改告訴我們,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處于導師地位,其主要職責是調動和激發(fā)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獨立地提出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同時,教師還應為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設置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情境,形成探究氛圍,促進探究活動的進一步開展。
例如,在學習《走近國際社會》時,筆者用最新時事情境“美國退出伊朗核協(xié)議”和“中美貿易戰(zhàn)”進行講解,并引導學生思考其中蘊含的政治經濟道理,使其更容易理解政治經濟問題。
三、多情感,少平淡
夸美紐斯指出:“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的知覺開始的?!苯虒W活動不僅是認識活動,也是情感活動。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fā)展,教師越來越注重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促使學生個性、和諧、健康、全面地發(fā)展,努力避免教育教學中重知識,輕情感的情況發(fā)生,避免學生不喜歡思想政治課。
新課改強調教學活動要注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養(yǎng)成。筆者在三十多年的教學實踐中,越來越體會到師生情感的重要性,教師多給予學生理解、欣賞與鼓勵,能使學生在良好的情感氛圍中掌握知識,提升能力。
例如,在學習《中華文化》一課時,筆者演繹了《青玉案·元夕》的情景,并唱給學生聽,使學生感受到經典文化的魅力,提升了學生對中華文化的文化自信。
四、多創(chuàng)新,少守舊
時代在前進,政治課教學的手段也應該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需要堅持辯證的否定觀,需要揚棄。通過不斷的反思,教師把自己平時教學中一些好的做法保持下去,做得不夠的地方加以變革與完善,不斷學習新課改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與水平。
例如,在學習《文化創(chuàng)新的途徑》時,筆者播放了“熊出沒”的動畫,生動逼真的動畫,把學生帶入了活潑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不斷結合情景材料的設問引導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素養(yǎng)。
五、多鼓勵,少批評
新課標強調“本課程要改變過分注重知識性和單一的紙筆測驗的評價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建立能夠激勵學生不斷進步的評價機制”。筆者在日常的教學中,對課堂學習評價進行了一些改革嘗試,不僅關注學生的測驗成績,更關注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表現(xiàn)以及課外的表現(xiàn)。綜合的評價方式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通過參與課堂活動以及課外活動展現(xiàn)了自我,找回了自信。
總之,思想政治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有公民為目標,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學校教育,都要根據德育規(guī)律,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教育。新課改還需要廣大一線的教育教學工作者去推動、去反思、去變革,賦予思想政治教育新內容、新動能、新活力。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文學榮.新課程下教師課堂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能力培養(yǎng)與提升[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