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波
一、為什么要學好書法
1.傳承書法藝術是當代中國人應有的責任
書法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象征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它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中國人理應重視和熱愛書法,并寫好中國字,把中國的書法藝術傳承下去,當代青年學生更是責無旁貸。
2.書法藝術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情感氣節(jié)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優(yōu)秀文化造就了中國書法藝術,中國書法既是中國的文字文化,又蘊含著中國的民族精神,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它能給人展示美,激發(fā)人們對美的感受和聯想,它把審美運用到實用中,對塑造個性及提高審美能力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3.書法藝術符合審美,蘊含處事做人的道理
書法藝術講究筆畫的合理避讓、和諧搭配,這不僅是寫字的方法,而且還傳遞著做人處事的道理。
二、學好書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工具與材料不可太將就
毛筆可選用柔軟適中的大號兼毫筆,不宜太小太軟;不要用普通的紙張練毛筆字,要用半生熟宣紙或接近的毛邊紙;墨應當使用正規(guī)的墨汁,比如“一得閣”墨汁;盛墨可用普通瓷碟,不要直接在墨瓶里蘸墨。
2.要注重“雙姿”規(guī)范
所謂“雙姿”就是坐姿和握筆的姿勢?!半p姿”規(guī)范,才能進一步寫好字,這是學好書法的第一步。 “雙姿”要求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句話:
近桌一拳,身直紙正。身體自然前傾,兩腳微分。雙目正視,距離十寸。左手護紙,右手筆耕。
五指執(zhí)筆,各司其能。按壓勾推,抵為后盾。三指握力,下余一寸。筆桿豎直,松緊有剩。
三、如何提高學習書法的有效性
1.按字帖練習
學習書法的基本方法是對字帖的摹與臨,應堅決按照其要求進行。兩種方法側重點不同,其效果也不一樣。
但過多地使用會步入機械跟筆的誤區(qū)。臨帖練習是對照字帖仿照書寫。需要認真仔細地觀察、理解,明白筆法筆意,從而把范本的精髓學到手。
2.注重臨帖的方法
(1)正確選帖。要根據自身特點,選擇符合自己審美需求的字帖,選帖要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規(guī)律。
(2)循序漸進。讀帖感悟,摹帖嘗試,對臨實施,背臨強化,最后意臨創(chuàng)造。
(3)寫字心誠。先學好一種筆法再去臨摹其他字帖,才能有所長進。臨帖時要任勞任怨,敬重字帖,杜絕給范字強加自己的書寫習慣,不可篡改范字,否則只能陷入誤區(qū)。
(4)堅持一少、三到、多反復。
一少,是指每天堅持寫幾個到十多個字,集中某類型的專項練習,直到完全掌握。三到,是指臨帖時不僅全神貫注地用眼睛看,還要用手認真寫,更要開動腦筋。即眼到、手到、心到。多反復,是指臨了一遍后,把臨的字同帖上的字進行對比,看哪里寫得好,哪里寫得不好。字形結構是否擺穩(wěn),到底像不像,要找出差距,并加以改進。臨一遍,比一遍,改一遍;不斷臨,不斷比,不斷改。
(5)邊練邊用。臨帖所學的書寫技巧和書寫能力要服務于運用,如果注意運用,也能促進臨帖。通過運用可以了解書寫的不足和問題,促進對范字的再認識,增加學書的動力和目的性。有意識地運用所學,學用結合,天長日久,成了習慣,既提高了臨帖質量又達到了應用目的。
3.要持之以恒不放松
楷書練字臨帖也應遵循從量變到質變的普遍規(guī)律。寫少了,練得不熟,也不會有好的提升;機械地寫,容易疲倦,效果也不好。學習時要有耐心,一頭鉆進字帖里,專心致志。每天抽一定的時間臨摹字帖,水滴石穿,日子久了就見功夫了,只要辛勤耕耘,一定會有收獲。
參考文獻:
[1]黃首銘.中小學書法教育的現狀分析與對策[J].青少年書法(少年版),2014(2):27-29.
[2]何英紅.中小學書法教育的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