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生
摘要:地理學科是一門兼具理科和文科性質的學科,說它具有文科性質,是因為地理需要記憶的知識較多,說它具有理科的特點,因為地理需要理科的基礎才能深入地理解,所以地理學科在中學來說是一門難度較大的學科,正因為如此,給高中地理教學帶來障礙,高中地理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完善記憶,通過記憶促進理解,不可偏廢,眾多的地理教師在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學質量上的道路上艱難爬涉,我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反復探索總結,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本文談談提高地理教學具體做法,供大家參考,并逐步完善。
關鍵詞:提高;高中地理;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0-0197-01
1.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永遠是學生學習中最好的老師。郭沫若老師也說過:“興趣出勤奮,興趣出天才”。只有當學生對地理的學習發(fā)生興趣時,他們才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然后才能夠主動地、積極地、執(zhí)著地學習地理知識,這樣學生的成績也會很快就得到提高。當然,作為教師,我們要充分理由直觀教學手段,因為本身地理研究的對象就是時空界限廣闊而又遙遠,內容涉及到很多的學科知識,如果只是單純依賴學生的視野和見聞是很難理解掌握的,必須要有直觀的教具,或者借助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等手段,才能把所要教學的內容生動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講“地球的運動”這一難點知識的時候,播放電腦制作的模擬演示教學軟件:地球在自轉的同時,繞太陽進行公轉,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guī)律,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季節(jié)變化,再配上簡潔明了,通俗易懂的解說詞,最后輔以一些形成性練習加以鞏固,學生很容易就能夠集中注意力學習,并且印象深刻,學習也會學得興趣十足,知識點也掌握的十分牢固。
2.知識結構體系的調整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學地理教材按照地理科學體系來安排教學內容,對于我們地理學科而言,科學體系龐大,內容廣泛,對于舊教材的選材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說內容多、難點多,重點不突出,實用性差,往往給教與學帶來諸多的不便。這次地理新教材的改革,逐步建立了新的知識結構體系,地理新教材注重傳統(tǒng)的知識結構體系,并進行了很多的改革,做到了簡化知識、綜合考慮、突出重點。地理必修上冊主要是自然地理,從宇宙環(huán)境分別來概述地理相關地理知識。地理新教材注重實際,有很多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題目、討論可以啟發(fā)學生思維,同時又注重創(chuàng)新性,以全新的思維和方法建立一種嶄新的知識結構體系。
3.突出人地關系
人地關系是現(xiàn)代地理學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這次地理新教材,始終把人地關系放在首位,教材的編寫,始終是在人地關系的思想指導下,不十分強調地理知識的系統(tǒng)性,而是從人地關系的角度來選取教學內容,這次的新教材從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qū)域地理三方面的知識不再是系統(tǒng)的,整體的,而是作為人地關系的基礎知識,在提出問題時,始終離不開人地關系,從不同的濃度和廣度來選取內容,地理新教材也突出可持續(xù)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全球人類共同面臨的人口問題,發(fā)展總是等等方面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關注地球,關注未來。
4.高中地理學習方法的指導
4.1 加強對地圖學習的方法指導。地圖教學有時比地理教材中的文本教學還重要。正如大多數(shù)所說:“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在地理很多重要考試中,對地圖考查的內容比較多。所以,我們在地理教學中應該加強對學生地圖知識學習的方法指導。首先,要對地圖有一定的識記能力,通過對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形象特征來識記地圖。例如,對于我國高原、盆地、平原、山地等地形特點來識記這些地理事物;第二,當對地理事物有了初步的識記印象后,我們可以要求學生根據(jù)地理事物的特征自己動手繪制示意圖來加深記憶。例如,日本地圖就像一只蜈蚣,當學生明確日本地圖輪廓特征之后,再把日本的地圖描繪,就能加深對它的記憶印象;第三,教會學生分析地圖。對地圖進行分析,是提高運用地圖能力最關鍵的教學步驟。我們務必讓學生明白,在對地圖進行分析時,要層層剖析,找出規(guī)律。例如,我們在《森林資源》一課中的“護坡林帶保持水土示意圖”時,可作這樣的分析:第一步,獲取信息,是獲取原理圖中所顯示的各種信息。第二步,分析地圖,是要分析我們在圖中獲取的各種信息和內容之間的相互關系。在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山坡從上到下,表示地表徑流的箭頭由粗到細,顏色也由深變淺,說明護坡林降低了泥沙流失的程度,含蓄水源、保持水土作用。
4.2 加強對地理基本規(guī)律和原理的理解方法指導。以學生的自主梳理、歸類總結為主,著重于在地理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拓展運用。如通過地理事物的分布規(guī)律進行空間定位的方法。重視圖文互換的應用,從圖形信息歸納到地理規(guī)律的分析,用圖示簡化文字材料,加強對地理規(guī)律性知識的理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特別強調歸納出解決實際問題的規(guī)律性的方法和程序。把地理規(guī)律的應用落實到具體的區(qū)域中,讓學生具體區(qū)域不斷運用地理規(guī)律的過程,熟練地解決問題,并能在新的情境中加以應用。
4.3 指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整理。高中地理知識雖然比較系統(tǒng)化,但是我們還應該指導學生對它進行多角度的整理,形成專項的知識框架。知識的整理過程其實就是對知識經過學生歸納、思考的一個知識再生產的過程。學生在整理知識時可能采用分類整理法、排列整理法、比較整理法及推理整理法等多種整理方法。但是教師切記,學生在整理知識時一定要找出知識點的聯(lián)系,不能一盤散沙,如果整理出來的知識毫無頭緒,不但浪費時間,反而會起著反作用,使學生大腦中已用的知識點變得更模糊了。學生在整理知識時,只有開展積極的思考,對知識進行系統(tǒng)化、體系化的加工,才能學到新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