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群體心理發(fā)展特點,以積極心理學理論為基礎,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主觀體驗,擁有積極的人格,融入積極的社會組織。通過對浙江育英職業(yè)技術學院學生心理現狀的分析,提出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運用,文章為促進學生積極心理的發(fā)展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 積極心理學;高職;心理健康教育
浙江育英職業(yè)技術學院作為一所民辦高職院校,學院1998年創(chuàng)辦至今,較為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院開設心理輔導中心,在校每位學生均接受為期32個學時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多維度的構建學生健康心理。近年來,隨著積極心理學的不斷發(fā)展,學院立足于從積極心理學視域下構建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本文以浙江育英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下文簡稱為“育英學院”。
一、 浙江育英職業(yè)技術學院學生心理現狀分析
作為一所民辦高職院校,學生群體多數集中在錄取分數線的末批,學生群體出現的不良心理現狀可分為三類,一類是內心渴望本科層次的學習,但由于課程偏科導致成績不佳,考入高職院校存在消極心理;二類是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不足,自主意識不強,從小未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導致學業(yè)成績低下,存在無所謂的狀態(tài);三類是少數學生存在異常心理,在大環(huán)境的變化下,突發(fā)心理問題。
積極心理學是研究人的發(fā)展?jié)摿兔赖碌确e極品質的學科,研究領域主要涉及三個層面:積極的主觀體驗、積極人格和積極的社會組織。因此,育英學院在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將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運用分為三大類:1. 改善心理課程建設模式,普及積極心理學常識,加強積極體驗;2. 深化積極心理咨詢模式,培養(yǎng)學生積極心理,構建積極人格;3. 加強積極心理培育載體,積極心理常態(tài)化,形成積極的社會組織。
二、 基于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運用
根據高職院校大學生群體心理發(fā)展特點,以積極心理學為理論背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品質和美好心靈、開發(fā)心理潛能和促進個體和諧發(fā)展為宗旨,以課堂教學、課外教育指導為主要渠道和基本環(huán)節(jié),形成課內與課外、教育與輔導、咨詢與自助緊密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構建教學、咨詢、校園文化三位一體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
(一) 深化心理課程建設模式,加強積極體驗
高職院校學生出現心理異常的為少數,但是普遍存在有心理困惑問題。在課程教學中,基于學生心理學基礎知識傳授,將積極心理學理論貫穿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用積極的視角發(fā)現和解決問題,用積極的途徑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品質,用積極的思想澆灌積極的心靈,用積極的過程感受積極的情緒體驗,用積極的態(tài)度塑造積極的人生。根據育英學院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以積極心理學為導向,采用體驗式的教學方式,以挖掘學生自身潛在能力,加強積極體驗。根據育英學院學生心理現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從人際交往、壓力管理、生命教育等方面入手,課程教學模式以理論與體驗相結合,利用反轉課堂模式把課堂交給學生,進一步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加強體驗感,消除學生的自備心理。
(二) 構建積極心理咨詢模式,構建積極人格
心理咨詢在咨詢內容和工作方式上都是以消極心理學理論為基礎,以“問題心理與行為”為導向,以解決問題來達到目的。在高校中,大多心理咨詢教師在學生出現問題時被動地進行心理輔導,對影響學生個性發(fā)展的諸多因素以及各種潛在的問題關注度不夠。高職院校通過開展學生自我探索、團隊合作等主題團體活動,使其產生積極的體驗,借住積極的力量,擺脫心理陰影,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實現助人自助的咨詢目標。為貫穿三年學業(yè)生涯,加強個體生活和發(fā)展等發(fā)展性咨詢,將障礙性咨詢、調試性咨詢向發(fā)展性咨詢遞進,最終以發(fā)展性咨詢?yōu)橹鲗?。育英學院注重朋輩咨詢,學生群體作為有力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加大學生群體的心理輔導作用,大一進校初期每班設立心理委員,學院心理輔導中心定期對心理委員進行培訓,形成一支有力的學生團隊。各班心理健康課程教師作為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對結人、各分院派一名輔導員作為分院心理健康教育對結人,形成一支專業(yè)的教師團隊。育英學院心理健康管理模式從班級、任課教師、二級分院、學院形成網格化管理體系,時刻關注學生身心健康。根據各年級段的學生開設內容不同的心理咨詢,如針對大一新生從新生適應能力、人際關系、學習能力、壓力管理能力、時間管理能力等方面入手;針對大二、大三的學生從緩解學生學業(yè)壓力及就業(yè)壓力,構建完善的人格,更好地融入社會,形成積極的社會組織等方面入手。
(三) 加強積極心理培育載體,形成積極的社會組織
教師作為學生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一種,高職院校應建立一支以專職教師為主體,專兼結合、素質較高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隊伍。根據學生思想動態(tài)和心理狀況,在教學、管理、服務中,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做好教育引導工作,幫助大學生在各方面形成積極的心態(tài)。學院積極鼓勵輔導員教師考取心理咨詢證書,從職業(yè)化向專業(yè)化邁進,在教師中形成一支有專業(yè)素養(yǎng)的心理輔導團隊。學院充分利用學校廣播、微信公眾平臺、櫥窗等宣傳媒體,通過第二課堂活動,廣泛宣傳、普及積極心理健康知識,促進積極心理常態(tài)化。學院心理輔導中心創(chuàng)建《陽光心語室》公眾微信平臺,通過線上心理知識宣傳,線下團體活動形式,利用固定節(jié)日開展品牌活動,如“525我愛我 生命故事會”“心理讀書會小組”等形式加強組織建設。學院團委依托學生活動,大力開展積極向上的文娛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三、 基于積極心理學視域下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結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積極的情緒體驗、積極的人格特征和積極的社會組織是研究的主要內容。為了進一步將積極心理學融入育人全過程,需要全員、全方位、全時空貫穿職業(yè)人才培養(yǎng)中。積極心理的發(fā)展一方面依托高校心理健康的教育,另一方面依靠大學生的自我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使每個大學生擁有基礎的心理知識,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共同營造良好的校園心理環(huán)境,促進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馬敏,李紅.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N].長春大學學報,2015,25(12):67-70.
[2]楊艷波.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校心理咨詢的思考[N].嘉應學院學報,2016,34(06):79-83.
作者簡介:
姚蓓蕾,浙江省杭州市,浙江育英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