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讀寫能力是人類最核心的能力,而閱讀則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思維等多種能力的載體。讓學科核心素養(yǎng)理論層面的素養(yǎng)具象為英語課堂教學中可實施操作,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閱讀素材,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優(yōu)化英語課堂寫作教學,在實踐中孕育和培養(yǎng)英語學科素養(yǎng),使核心素養(yǎng)內化為學生自己的內在素養(yǎng)。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讀寫教學;課堂實踐
【作者簡介】鄭愛平,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黃如論中學。
《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指出,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能力和關鍵能力。” 而對于英語學科來說,核心素養(yǎng)包涵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隨著新課改的實施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閱讀教學不僅僅是解決生詞和句式,更不是單純的語法分析,而應該借助閱讀教學有效地與寫作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搭建語言框架,從而為語言輸出(寫作)搭建平臺。本文將結合教學實例,從四個方面探討如何在讀寫教學中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使核心素養(yǎng)內化為學生自己的內在素養(yǎng)。
一、依托“詞塊理論”,結合教學素材發(fā)展語言能力
筆者認為將“詞塊理論”應用于寫作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對于非英語母語的學習者來說“詞塊理論”能幫助他們在使用英語進行語用表達時迅速地提取預制語塊,從而恰當?shù)厍宄Z義。如:As is known to us all; As is often the case; when it comes to... 等。實踐研究表明,對于英語寫作,詞塊知識要比語法知識更具有影響力。因此,指導學生在寫作中有效運用詞塊,運用詞與詞之間的搭配,有利于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把詞塊看成一個整體來記憶和運用,以詞塊的形式總結、積累記憶和提取語言信息,最終達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英國著名作家斯蒂文森認為,除了勤加練習,模仿是學習寫作的有效手段。仿寫既可以檢測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及重要字、詞、句的掌握情況,也能促進學生系統(tǒng)掌握課文所用的語言材料。可謂一舉兩得。例如:(Book7Unit3Using Language A new dimension of life)教學過程中,教材中的Useful expressions to express strong feelings所用的詞塊在課后的寫作顯得尤其重要,例如:It was a day of pure magic. 充滿魔力的一天 ;It was the most fantastic thing I have ever done. 這是我所做的最奇妙的事。Every cell in my body woke up. 全身的細胞都被喚醒了。It was like discovering a whole new dimension of life.猶如發(fā)現(xiàn)了生活中嶄新的一面。等等。利用以上教材中的詞塊,學生可以模仿Book7Unit3Using Language A new dimension of life中的海底潛水經(jīng)歷,輕輕松松地完成了“一次難忘的旅行”的課堂寫作,學生的語言能力在“理解—模仿—產(chǎn)生—習得”中得到了較好的發(fā)展。
二、提煉語篇核心,挖掘教學素材培養(yǎng)提升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是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yōu)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xiàn)出的知識素質、人文修養(yǎng)的行為取向?!苯處煈诮虒W實踐中結合教材文本內容挖掘與之相關的知識背景,提高學生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度和鑒別能力,培養(yǎng)他們具有全球眼光的文化意識和溝通交流能力。
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中不乏文化內涵豐富的文本素材,通過對這些文本的學習,學生不僅可以開闊文化視野,增進對英語國家文化的理解;通過引導學生關注并尊重中西文化差異,還可以加深學生對本土文化的了解和熱愛,激發(fā)愛國熱情,從而提升文化品格。
高中生正值青少年時期,都喜歡新鮮的東西,再加上對西方電影描述的花花世界的憧憬而產(chǎn)生的“崇洋媚外”心理和媒體炒作,使得很多學生以過洋節(jié)為時尚。在教授必修3Unit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的閱讀課文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時,筆者除了讓學生了解文中介紹的中外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由來和存在意義。更在課后讓學生繼續(xù)上網(wǎng)查找,搜索自己感興趣的中外節(jié)日,收集更多的重大節(jié)日的視頻、文字、圖片等資料進行整理分類,小組分工制作出海報或手抄報,文字內容要求用英語表述。海報\手抄報做好后貼在教室后墻上展示、評比。通過活動,學生拓寬了國際視野,豐富了跨文化知識,真實感受到原汁原味的異國風情后,對西方文化不再盲目的向往而崇拜,他們能夠了解到,每一個節(jié)日都是地方、國家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從而樹立了正確的文化觀念和價值取向。
三、立足學生體驗,活用教學素材拓展學習能力
《課標》要求,“教師要善于結合教學實際的需要,靈活地和有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比私躺鐒⒌懒x先生認為教材體裁多樣,題材廣泛,“是學生接觸到的最直接、最主要的課程資源”,課文呈現(xiàn)了大量鮮活的語言素材,而且難易適中,適合高中學生把課文作為范文品讀,積累寫作素材。事實證明,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本作為學生寫作基礎訓練的素材,在訓練學生英語寫作能力方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筆者在上Book7Unit3Using Language A new dimension of life這一課時,首先通過觀看video,讓學生了解海底各種各樣的生物,初步了解海底世界;通過篇章的閱讀理解題的設計,對課文進行理解同時讓學生關注文中描繪性形容詞的運用,引導學生思考作者是怎樣讓這篇文章生動,令人印象深刻——use adjectives to describe things and use beautiful expressions to describe strong feelings;接著討論多個形容詞修飾名詞時的排列順序和部分復合形容詞的構詞法;然后讓學生再次欣賞課文,找出文中的優(yōu)美詞句,體會作者強烈情感的表達,通過學生的賞析促進學生能夠更好地將課文中的好詞美句運用到寫作中;讓學生學習句子結構為寫作加分;有了課文的賞析,水到渠成地拋出寫作任務——Write a diary of about 100 words, describing one of your most amazing and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using beauti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you have learned today,讓學生將本課所學的描述性形容詞和短語,描述自己的見聞和感受的句子應用于寫作中,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最后,筆者提供了上海迪士尼樂園之旅的范例寫作:去年/上周/昨天/……,我去參觀了長城/迪士尼(Disneyland)/世界公園(the World Park)/西湖(the West lake)/……。這是我所做的最奇妙的事。它同其他的公園/地方不一樣(be different from),它就像是(seems like)一個充滿魔力的地方??吹竭@樣非凡的美景,我周身的每個細胞都蘇醒了,就像發(fā)現(xiàn)了生活中嶄新的一面。在公園里/水里/……,我看見了……。我的心急劇地跳動。當我看見……的時候,我感覺要嚇死了,這個公園/西湖/……是多么的美妙!我度過了多么美妙的一天?。ˋnd what a good time I had had in it.)。
本寫作訓練結合教學素材,立足學生體驗,激發(fā)了學生的表達愿望。通過小組討論,學生間思想碰撞,傾聽他人的想法,不斷反思、調整和評價自己的思想觀點。這正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素“學習能力”的具體表現(xiàn)。
四、把握文本脈絡,巧用教學素材培養(yǎng)思維品質
英語學習與思維能力的提高密切相關。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利用文本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文本的語言與文化現(xiàn)象,分析語言文化的異同,歸納語篇特點,通過評價作者的語言分析其所承載的觀點、態(tài)度、情感和意圖,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高思維品質。比如人教版新教材選修8 Unit2 Cloning(Reading)的中心話題是克隆。課文介紹了植物與動物克隆的區(qū)別、多莉羊的誕生與死亡及由此引發(fā)的爭論:克隆技術到底對于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到底是利是弊?筆者利用教材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從科學的角度、道德的角度等多方位進行分析、討論,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培養(yǎng)學生辯證的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學會客觀的看待問題。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的思想在交流的過程中互相碰撞、融合,思維異常活躍,當有同學闡述自己的觀點——“克隆作為一項科學技術,它始終是科學進步的象征,本身沒有好壞之分。關鍵在于人們如何使用它”時,得到了大多數(shù)同學的認同。通過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克隆技術利弊的探討,引發(fā)了學生對克隆動物健康的關注以及對克隆技術發(fā)展前景的再思考,增進了他們對科技發(fā)展的辯證認識和客觀態(tài)度。在此基礎上,筆者順勢讓學生課后就文章提出的:Whether cloning will help or harm us and where it is leading us.這一問題,進行大膽的想象,然后選擇一個角度(help or harm )進行課文續(xù)寫。
這樣的課堂設計,既解決了學生因為對話題的陌生以及相關詞匯量不足而產(chǎn)生的困難,又很好的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使他們的思維品質得到了提升。
總之,要讓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在高中英語學科具體化,教師要靈活運用教材中的閱讀素材,讀寫結合,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優(yōu)化英語課堂寫作教學,把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融入到英語寫作的實踐中,在實踐中孕育和培養(yǎng)英語學科素養(yǎng),使核心素養(yǎng)內化為學生自己的內在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J].中國教育學刊,2016.10.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程曉堂,趙思奇.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實踐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 2016.05.
[4]羅榮元.英語詞塊教學方法例談[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5.02.
[5]劉道義.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7(選修)[M].人民教育出版社.
[6]夏婷婷.立足英語教材,挖掘寫作素材[J].讀與寫,2015.08.
[7]耿洪蓮.英語寫作課中閱讀任務的設置[J].學苑教育,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