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嵐嵐
摘 要: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將信息技術更多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讓信息技術教學成為一種良好的課堂輔導工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集中課堂注意力,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作者所想傳達的內(nèi)容,進而提高教學效率。信息技術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高效利用,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教學上,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很大幫助。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運用策略
教師在語文課堂恰當?shù)乩眯畔⒓夹g進行語文教學,可以使學生自主參與到語文教學中,這有利于增加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樂趣,主動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揣摩文章作者的情感,體會語文課堂的魅力。
一、營造課堂氛圍
信息技術教學可以營造適合教學內(nèi)容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擴展,自覺地去思考作者的寫作情感。例如,《天凈沙·秋思》是一篇傳達旅人凄苦憂傷的詩詞,教師在制作PPT時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多媒體動畫:枯黃的老藤纏繞著一棵落盡秋葉的樹干上,幾只黃昏歸巢的老鴉在樹干上小憩,小橋下面流水潺潺,水面上映照出幾戶零散的茅屋。在充滿荒涼的小道上,迎著蕭瑟的秋風,一匹干瘦的老馬駝著失意的游子正在孤獨地前行。夕陽早已開始西沉,漂泊旅途,無法歸家的游子還在極遠的地方獨自漂泊。憂傷的音樂再配以一幅凄涼冷清的畫面,能很好地營造出一種凄清孤寂的秋日郊外的場景。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思維自然就變得活躍了,會主動去思考作者所處的角度和環(huán)境,主動向老師描繪自己看到的畫面和自己的感受[1]。
活躍的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是語文學習的關鍵,是語文課堂學習的靈魂,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充分引導學生的思路,避免他們只是空洞地去發(fā)揮想象力,同時能很大程度上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加深在課堂上所講授知識的印象,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的掌握和理解[2]。
二、開闊學生視野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側(cè)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分運用能為學生拓展思維的條件,激發(fā)學生想象的能力,以達到學生視野的拓展和升華。在學生的寫作訓練中,可以讓學生打開思維,發(fā)揮想象力,從而開闊視野,教師通過讓學生練習寫讀后感、改編故事、續(xù)寫等方式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鍛煉。例如,在講《草船借箭》一課時,由于小學生看過《三國演義》原著的寥寥無幾,更不可能理清三國中千絲萬縷的人物關系和歷史背景,若是先安排學生進行閱讀并且理解文意,必定會導致學生難以讀懂。而如果在正式的課文教學之前,教師安排學生對電視劇《草船借箭》一段進行觀看,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先對整個故事的情節(jié)有輪廓和了解,再進行閱讀和學習,則學生會更容易對課文有一定的了解,也就更能體會到諸葛亮借箭的智慧和膽識。之后教師安排學生寫一篇讀后感,發(fā)表自己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閱讀文章帶來的體會,當時學生寫出了各種新穎的觀點,各有所長[3]。像這種合理運用信息技術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課堂,既一改傳統(tǒng)的乏味且枯燥的教學模式,同時讓學生展現(xiàn)了自己的才華,提高了學習效率,又拓展了學生思維。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恰當引入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創(chuàng)建充滿樂趣的語文學習氛圍,這有利于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更利于學生在短暫的語文課堂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信息技術教學能讓教學過程整體得以優(yōu)化,改變傳統(tǒng)語文課堂中的單一性和乏味性。信息技術教學能有效地突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障礙,進而攻破課堂中的知識難點,讓語文課堂教學變成一個輕松的過程,這對于學生把精力用到開闊自己的視野有所幫助。
三、激發(fā)學生興趣
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可以讓信息的多渠道傳遞得以實現(xiàn),從而從觸覺、聽覺、視覺多個方面對學生的感官進行刺激,這可以充分讓學生的精力集中到課堂上,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去,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對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4]。在教學《春》這篇文章時,教師在課堂開始的時候放映了一個小動畫:一片開滿美麗野花的草地上,小草綠意盎然,充滿生機,一群可愛的孩子在草地上快樂地嬉戲,同時伴隨著溫暖的陽光,鋼琴曲優(yōu)雅動聽。在觀看完了動畫后,教師準備了一段朗讀示范,然后讓學生自由朗誦。在聽覺和視覺同時的刺激下,學生的朗誦聲情并茂,繪聲繪色,在一片聲色里迷醉。在這堂課里,學生對《春》的理解不再限于課文中的表面意思,而是有屬于自己的見解和想法。
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將文、圖和像集于一身,這充分貼合小學生好動的特性,恰當?shù)剡\用信息技術,可以在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對語文的熱情和興趣。例如,在一節(jié)寫作講解課上,教師將學生的文章利用投影儀放映在屏幕上,讓所有學生欣賞學生的字跡、語句和錯別字,讓學生對自己的文章缺點和優(yōu)點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通過圖像的形式激發(fā)了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對如何寫好文章有了更加直觀的認知。
相對于傳統(tǒng)語文教學,信息技術教學具有生動、直觀、形象的特點,在教學中可以通過聽覺和視覺去調(diào)動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觀感受,讓語文教學過程變得更加生動,更貼合小學生的學習思維,同時利用多樣的教學手段補足了傳統(tǒng)的灌輸式語文教育的缺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恰當運用信息技術教學對于增強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提升教學效率具有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馮翠瓊.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50):236-237.
[2]李云.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與策略[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6(8):14.
[3]向恩.探討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課外語文,2016(23):144.
[4]王金蘭.小學語文教學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整合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5(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