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霞
摘 要: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生生有效互動、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會產(chǎn)生許多學習信息與教學資源。為使課堂真正煥發(fā)出學生的活力,作為引領者的教師,應有效組織和利用課堂上動態(tài)生成性的資源,讓它成為教育教學的契機。
關鍵詞:數(shù)學課堂;即時生成;利用
如何抓住“即時生成”成為課堂教學的契機?我在數(shù)學教學實踐中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認真傾聽,捕捉“亮點”問題
小學數(shù)學課堂應該是一個活潑的、生動的活動過程。教師應從學生的表述中發(fā)現(xiàn)亮點,這些亮點就是有價值的生成性資源。有效利用這些資源便可以很好地啟發(fā)學生的智慧。
例如“比較數(shù)的大小”的教學片段
教師問:小于10的數(shù)有幾個?大部分同學回答:“10個。”有一個同學舉起手,說:“是無數(shù)個!”這個答案出乎大家的意外,甚至有同學開始嘲笑。看著臉都憋紅的他,教師追問:“為什么呢?”小男同學說:“因為還有-1,-2……”教師立即反應過來,問:“其他同學,在生活中見過這樣的數(shù)嗎?”有同學說:“溫度計上有-1度?!苯處熉冻鲂牢康男θ菡f:“非常棒,在數(shù)的世界,還有比0小的數(shù),如-1,-2……我們稱為負數(shù)?!?/p>
課堂上教師不要急于打斷、否定,要樂于傾聽,再根據(jù)學生的反饋情況及時補充知識,適度發(fā)展,成為教學資源的主動生成者,并及時給予學生肯定、鼓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信心。
二、抓住時機,善待“錯誤”問題
曾有一句名言:“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寶貝?!睂W生在獲取新知的過程中,由于受到生理、心理特征及認知水平的限制,難免會出現(xiàn)各種錯誤。面對這些錯誤,許多教師往往采用消極的態(tài)度去對待,使學生失去自信的同時不愛學習。而事實上,課堂生成的這些錯誤如果能被有效處理,它們都將成為最寶貴、最有效的教學資源。這關鍵在于教師能否合理地進行價值引領,使錯誤轉變?yōu)榇龠M學生發(fā)展的有效資源。
(一)巧用錯誤,讓錯誤引領學生主動參與
教師要允許學生出錯,將評判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討論和糾錯中得到教訓,從錯誤中受到啟迪。
例如“四邊形的認識”教學片段
判斷題: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梯形。教師請分別代表雙方意見的同學上來進行辯論,正、反方各說明理由。結果學生出現(xiàn)以下的情況:
生1:出示一個梯形,指出上底和下底這一組對邊平行。
生2:出示長方形,指出對邊平行,但不是梯形。
學生恍然大悟,題目中少了個“只”字。教師再強調(diào),梯形是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
課堂上通過對錯兩方的探討使全班學生更深入地掌握知識,突破了難點,并且讓課堂氣氛變得更有趣味,更活躍,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望。
(二)正誤比較,讓錯誤成為學生成長的契機
對于學生不易覺察的錯誤,若教師只告訴應如何如何做,難以觸及問題的本質(zhì),也不易引起學生的警覺。所以,要讓學生進行正誤比較,從中意會正確的方法。教師在糾正其錯誤的同時善于借題發(fā)揮,適度引出一些相似或容易混淆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對比,使錯誤資源轉化成有效資源,為教學服務。
例如“100以內(nèi)的退位減法”教學片段
有一位學生在計算:24-8=( ),34-8=( ),36-8=( )時,將得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依次寫成4,4,2。在得知他所犯的錯誤后,我沒有責備他,相反,舉了兩道對比題的例子:53-4和54-3,讓學生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這兩題將個位上的數(shù)調(diào)換了個位置,因而在做減法時,肯定是一道夠減,一題不夠減,讓他們在比較中獲取新生知識的生長點。說實在的,我很慶幸這位學生的這次犯錯,因為有了一次錯誤教訓,他們便可牢牢記住或許我強調(diào)十遍八遍他們也記不住的知識。
(三)將錯就錯,讓“錯誤”成為創(chuàng)新思維的生長點
課堂上我們要允許學生出現(xiàn)錯誤,學生在探討的過程中出現(xiàn)一些“錯解”“錯例”,從而揭露知識的易錯點、注意點、關鍵點或思維的忽視區(qū)、盲區(qū)等。如果教師能在課堂教學中把握機會,將錯就錯,創(chuàng)造性地對待學生的錯誤行為,就能在糾錯中幫助學生不斷地完善知識結構。
例如“用倍數(shù)解決問題”教學片段
如應用題“桃樹有45棵,比梨樹的3倍多6棵,梨樹有多少棵?”
學生列出的算式有:①3×( )+6=45;②3×45-6;③(45+6)÷3;④(45-6)÷3;⑤45÷3-6;⑥45×3+6……解法很多,究竟誰對誰錯?通過學生合作,結合線段圖,學生很快“統(tǒng)一”了答案,①、④是正確的。這時,教師“將錯就錯”,因勢利導:如果是其他算式,你能改變原題中的條件改編出應用題嗎?學生的思維打開了,針對其他算式改編出應用題。
課堂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xiàn)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而沒有激情的行程。在普遍追求課堂生成的課改背景下,只要我們正視和善待課堂教學中突發(fā)的每一個細節(jié),善于發(fā)現(xiàn)、捕捉課堂中“即時生成”的動態(tài)性教學資源,因人因勢地去作靈活及時的應變處理,都有可能成為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資源,生長出較之“知識”更具再生力的因素,讓數(shù)學學習在“曲折”中走向“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