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作文教學的瓶頸就是大部分學生感受不到寫作的快樂,對作文缺乏興趣。為打破這一教學瓶頸,作者積極探索小學作文故事情景式教學的規(guī)律,引導學生向著有個性、有思想、善表達的方向發(fā)展;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從而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提高作文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瓶頸;情景式教學;寫作信心
中圖分類號:G623.2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6-11
作者簡介:廖輝煌,女,湖南省衡山縣白果鎮(zhèn)中心學校教師,高級教師。
情境作文教學以觀察情境為基礎,以激發(fā)情趣為核心,它注重改善直接影響學生寫作能力的內在因素和外部因素,把作文教學與語言表達、思維發(fā)展、智力開發(fā)、性情陶冶、思想教育結合起來,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去,變封閉式教學為開放式教學,引導學生用眼晴、用心靈去感受多姿多彩的寫作情境,從而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文章來?;诖?,在作文教學中,我充分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故事資源,優(yōu)化故事情境,努力構建課內外聯(lián)系的故事體系,開展豐富多彩的“聽故事、講故事、寫故事、演故事”情景教學,拓寬故事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聽、講、寫、演的能力,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激發(fā)寫作興趣。
一、實施情景式教學的背景
教學中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對作文不感興趣、應付了事。筆者曾經(jīng)選取本校四年級50人作為調查樣本,進行了學生作文興趣等方面情況抽樣調查。統(tǒng)計結果顯示,喜歡作文的學生10人,占20%;說不上喜歡及不喜歡作文的學生竟然有40人,占80%,顯然學生沒有體驗到寫作快樂,興趣更是無從談起。喜歡作文講評的有9人,占18%,說明學生對教師講評課不感興趣;有寫作習慣的有9人,占18%,顯然作文并沒有被學生重視、喜歡。顯然,學生對作文缺乏興趣,感受不到學習寫作的快樂。這一現(xiàn)象引起了我們的關注與思考。為打破這一教學瓶頸,我潛心于“小學作文故事情境式教學的實踐與研究”。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對于小學生而言,沒有比聽故事、講故事更讓他們感覺有興趣的了。興趣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重要條件。寫作過程正是學生把自己對感興趣的事物用文字形式表達出來的過程。為此,作文教學應該為小學生提供感興趣的故事情境,通過故事情境設定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喚醒學生的思考,啟迪學生的智慧。
二、什么是情境式作文教學
要了解什么是情境作文教學,必須先要了解什么是情境教學。關于情境教學,最早提出并做出成功探索的是兒童教育家、著名高級教師李吉林。李老師在文集《情境教學實驗與研究中》明確提出:情境教學是以生動形象的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為手段,使教師的語言情感以及教學內容連同課堂氣氛成為一個廣闊的心理場,作用于兒童的心理,從而促使他們主動積極地投入整個學習活動,達到兒童整體和諧發(fā)展的目的。它的核心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著名教育家田本娜曾在評價李吉林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法時說道:情境教學的理論基礎最核心的是“境界”學說,它遵循著“境界”說的寫“真景物、真感情”規(guī)律,在教學中突出“形真”和“情切”因素,強調形與情的和諧統(tǒng)一,是一種符合兒童學習規(guī)律的科學教學方法。因此在作文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無論從兒童的思維特點還是心理特點,或是語言表達特點都符合兒童寫作規(guī)律。以情境創(chuàng)設為手段,以情感激發(fā)為核心,注重改善影響學生寫作能力的內在因素和外部因素,把作文教學與智能訓練、語言表達、性情陶冶、思想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變單一封閉式教學為多元開放式教學,引導學生用眼觀察,用心感受豐富多彩的寫作情境,從而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三、開展情境作文教學實踐
1. 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通過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故事情境,激發(fā)學生習作興趣,打動學生心靈,調動學生積極性,活躍作文形式,使學生主動參與,實現(xiàn)由“要我說”向“我要說”的情感轉化。例如,為引導學生學習作文的細節(jié)描寫技巧,我曾經(jīng)設計了這樣一個故事情境:“同學們想聽老師講一個我兒時的故事嗎?這可是個至今想起來都讓我感覺臉紅的事情?!睂W生們一下子就來了精神,個個屏息凝神聽故事。我開始娓娓道來:“記得那年我剛上小學三年級,晚餐時我家的餐桌上又有一盤喜蛋。一天,我小心地拿起喜蛋剝了起來。咦!喜蛋里的小雞真難看啊!小雞頭歪歪地搭在一旁。這能吃嗎?我又抬起頭看爸爸,只覺得奇怪,這么倒胃口的東西競能讓爸爸吃得這么有滋有味?他有時把手指頭放進嘴里一吮一吮的?!⊙绢^,不敢吃吧?呵呵!爸爸笑著說。我不服氣。但這玩意兒到處是毛,叫我從何下口呢?頭?太惡心了,還有眼珠子呢!尾巴?不行不行,這地方可是排泄用的;背脊?對,就吃這里!我醞釀了一下勇氣,就閉上眼睛咬了一口,小心翼翼地咬著咬著。我突然覺得小雞的毛在我的嘴巴里一撮一撮地豎了起來,它的五臟六腑也好像在我的舌尖上翻動。這種感覺差點讓我的心臟停跳。‘哇!我將嘴里的東西全都吐了出來,連舌頭也不敢縮回去,生怕還留著什么……”故事戛然而止,學生大笑不止。就是這樣一段故事情境,讓學生體會到精彩的細節(jié)抵得上大量筆墨的鋪陳。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爭相講起自己的故事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平時不太喜歡講話的張X同學,她講了一個星期一清早上學乘公共汽車的一段故事:“一個早晨,在擁擠的公交車里,一個母親帶著孩子。她是個極瘦小的女人,臉上掛滿了汗珠,一只手死死撐著車壁,面前卻留著一塊小小的空隙。奇怪!我低頭看去,哦,是個小家伙。他很矮,正從母親留下的空隙中往上看,眼睛里隱約有一絲驚恐,緊緊地抓住媽媽的另一只手。我分明看見那只手在顫抖,她累壞了!突然,一個急剎車,小孩的頭猛地撞向車壁。天??!只見那只手極快地插進孩子的頭與車壁之間。孩子的腦袋撞在了母親溫柔的手里。那只手還輕柔地撫摸了他一下?!毙∽髡咭悦翡J的眼睛捕捉了這一動人的細節(jié),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悄悄將偉大的母愛流入聽者心中。
2. 模擬故事情境——激發(fā)寫作熱情
故事情景式作文教學創(chuàng)設的情境就是讓學生模擬故事情境——演“故事”,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表演”中,誘發(fā)創(chuàng)作欲望,激發(fā)創(chuàng)作靈感。作文教學不能囿于狹窄的課堂,要走出課堂,走入生活,將教學拓展到廣闊開放的社會中。其實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充實、絢麗多彩的,信手拈來的口頭作文素材不勝枚舉。我在指導學生習作之前,常常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在讓學生習作“童年趣事”前,組織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將生活中的趣聞趣事排演小品,學生們爭先恐后來表演。于是,“兒時斗蟋蟀的熱鬧場景”“童年在鄉(xiāng)下吃蔥包芝麻卷兒,被辣得齜牙咧嘴的憨相”“夏天捉迷藏抱住爺爺?shù)墓饽X殼的窘態(tài)”等充滿個性特點、生動有趣的小故事便誕生了,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習作《童年趣事》便容易很多。情境式作文教學讓學生愛上了寫作,逐漸產(chǎn)生了習作興趣。
此外,我要求學生每人制作一本《文海拾貝》,收集、剪輯報刊上精彩的文章并加以簡短評論,開展說相聲、演小品、演課本劇等語文說唱表演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學生不但提高了寫作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而且充分發(fā)揮了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動手操作的能力。
3. 描述故事情境——成就寫作信心
作文水平的提高,離不開語言文字訓練。教師應根據(jù)不同年級階段進行形式多樣的語言文字訓練。教師的作文教學有趣,學生才能視寫作為樂事。
(1)率先垂范勤動筆。教學中我喜歡寫工作日記,也常常把我的工作日記讀給學生聽,這個習慣很好地拉近了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我以日記的形式真實再現(xiàn)前一天的教學經(jīng)歷,由于這是學生的真實經(jīng)歷,很容易產(chǎn)生共鳴,溝通交流更加順暢。學生也學著老師的樣子,將自己的生活點滴記錄下來,逐漸養(yǎng)成了隨手記錄的習慣。每天晨會時間就是同學們交流習作和心得的時間,內容豐富,取材于生活的點點滴滴。
(2)化解難點燃自信。如在三年級的句段練習中,為了讓學生學會總起分述的方法,我設計了這樣的訓練。如說說“冬天”情景,我讓學生用幾句話具體描述。開始時學生表達不出來,我就讓學生想象冬日公交站的畫面,先說了一個示范句:“西北風呼嘯著,枯樹枝發(fā)出咔啦咔啦的響聲?!崩蠋熼_了個頭,學生便能說一些句子。如一個學生說:“站臺前的人躲在角落里避風。”于是,老師便指導學生把話說生動說具體,如問:“天這樣冷,等車能有哪些表現(xiàn)?”引導學生說出“人們將領子豎起來,頭縮在里面”“人們紛紛將手縮進袖管里,還不停地跺著腳”“人們呼出來的氣一下子就結成了一層霧氣”,等等。在引導過程中,學生說出幾個好句子后,再要求把這些話連起來,連的時候可以加上一些連接詞,如“是……也是”“于是……”“雖然……可是”等,直到把句子說得完整、順暢為止。
總之,作文教學的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應更新觀念,努力實踐,勇于探索,開拓創(chuàng)新,積極探索小學作文故事情境式教學的規(guī)律,引導學生向著有個性、有思想、善表達的方向發(fā)展;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作文教學一定要順應學生思維的條理,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熱情和寫作興趣,以此突破語文教學瓶頸,提高作文教學的實效性,力促學生寫出貼近生活的好作文。
參考文獻:
[1]李吉林.李吉林文集(卷1):情景教學 實驗與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2007.
[2]汪秀潔.觀察:小學作文素質教育的實 踐手段之一[J].中小學教師培訓, 2001(6):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