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PBL的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教學模式,強調(diào)將學習內(nèi)容項目化,通過指導學生規(guī)劃并完成一系列的學習任務來實現(xiàn)一定的學習目標或者解決某個問題,以提高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
關鍵詞:信息技術;項目學習;教學;應用
筆者探討以項目的學習為基礎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報告如下:
一、 項目教學的四個階段
(一) 項目的啟動
這個階段的主體為教師,教師需要將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學習興趣相結合,以確定項目的最終教學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最主要是需要根據(jù)項目的核心來確定課程的驅動問題,做好驅動問題是項目教學開展的關鍵,因此在設計問題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對學生應該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②設計學生比較感興趣的項目課堂主題。③問題得到解決最終可通過海報、視頻或者實物等形式呈現(xiàn)出來。④問題與學生的生活具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
(二) 項目的計劃
引導學生注重團體協(xié)作的重要性,根據(jù)學生的愛好和特長進行分工與協(xié)作,允許學生參與至項目規(guī)劃的過程中去,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各自的特長與優(yōu)勢,并鼓勵學生間相互彼此存在的差異,以提高團隊的合作能力。
(三) 項目的執(zhí)行
在項目的執(zhí)行階段,學生們會遇到很多挑戰(zhàn)及沖突,這個階段教師可多鼓勵和引導學生,在學生遇到問題或者困難時,大部分問題學生可以不斷突破自己,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并提出自己的觀點,但有些問題較為棘手,這時教師可以為他們補充部分實用性的技能或者知識,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探討。項目的執(zhí)行階段并無標準的正確答案,重點教育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不斷探索精神。
(四) 項目的收尾階段
這個階段教學需要做的是引導學生看到自己的正確價值取向。無論項目最終完成的效果是否達到評價標準的要求,對于學生來講這個過程都是一個非常寶貴的經(jīng)歷和體驗,因此即使項目失敗了,也需要引導學生看到失敗具有的價值,使學生體會到成功之外的價值。同時引導學生對項目教學的整個過程進行深入的反思。
二、 以項目的學習為基礎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我們以信息技術教學課程“視頻素材處理”為例,探討以項目的學習為基礎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一) 課題的建立
將學生劃分為探討小組,制作“我的大學我的家”主體微電影。
(二) 項目課題及教學目標
通過制作微電影使學生深入了解并掌握windows movie maker視頻制作的流程及要點,教師根據(jù)課程內(nèi)容提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小組間交流,以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點學習交流,增加學生間的感情交流及提升學生的視頻制作的學習興趣,為下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 項目規(guī)劃
首先需要做的是編寫微電影的題材及文字稿件,其主要內(nèi)容包含每個鏡頭的拍攝時間、過渡、效果及解說。第二步是拍攝圖片并做好情境錄音,準備好每個鏡頭的背景音樂。第三,將準備好的素材導入windows movie maker中,進行素材編輯,根據(jù)需求加入合適的效果及過渡。第四,按照時間線將字幕加入素材中。第五,將片頭及片尾加入其中。第六,建立微電影素材資料,包含班級、組員學號及姓名,同時上交制作完成的微電影文字稿本、視頻文件及windows movie maker項目文件。
(四) 項目的實施
①進行小組為單位的任務分工。②協(xié)作分工與獲取幫助:制作一個完整的微視頻,僅僅依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因此需要以小組為單位,明確小組成員的分工,安排每個組員完成不同任務。組長進行分工時可根據(jù)組員的不同特長及性格特點進行。與此同時,還需要每個組員學會從各方面去獲取符合要求的素材資源及外援幫助,意在鍛煉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及信息獲取的能力。③準備工作:為確定最佳的微電影文字稿本,教師需要與學生共同進行討論,并制定出大家均認可的微電影文字稿本;明確每個學生的主要任務,并掌握制作方法。同時,教師還需要為學生提供本項目學習過程中接觸到的相關微課(微視頻)資源,及時為學生不完全掌握的知識點進行輔導及補充。④小組開始制作的過程中,教師進行巡回指導,包括音頻獲取及制作環(huán)節(jié)、圖片采集和處理環(huán)節(jié)、視頻編輯及最后的導入合成環(huán)節(jié)均需要教師進行細致的輔導,以確保教學質(zhì)量。
(五) 項目結論
當學生的微視頻制作完成后,組內(nèi)成員進行反復觀看并提出修改意見。引導學生們做以下思考:制作微視頻過程中你運用到了哪些知識點及方法?并要求學生對制作方法進行歸納的同時梳理操作技巧及存在的問題,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其次,引導學生回答“你認為自己的作品可以得到多少分?你在制作團隊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等問題,同時引導學生給自己團隊的其他成員進行打分。這種操作方法主要是使學生學會評價同時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作用。
三、 小結
以項目的學習為基礎在信息技術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結構順序,在“以學生為課堂的中心”的教學理念背景下,注重個性化教學,最大程度的做到因材施教。項目教學法是以“項目”為主要學習線路,通過確定學習任務、收集信息資源、課堂探討探索及完成任務四個部分來實現(xiàn)學生對課程內(nèi)容的深入認識、感知、理解、鞏固及運用。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及總結問題,將學習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緊密的結合起來,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對于課堂教學的教師而言,需要不斷改變教學觀念,同時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才能使以項目的學習為基礎在信息技術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晉音,俞山青,毛國紅,王子英.程序設計課程群的創(chuàng)客式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計算機教育,2017,01:80-83.
[2]周賢波,雷霞,任國燦.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項目課程中的教學模式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6(1):97-102.
作者簡介:
任楊,二級教師,山東省濟寧市,山東省濟寧市汶上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