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潔真
摘 要: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喚醒學生的認知需求開始,逐步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體驗和學習交流,最終完成知識的遷移,“悄然滋潤”生成數(shù)學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切實構建高效的數(shù)學教學課堂。
關鍵詞:以生為本;小學數(shù)學;高效課堂
小學數(shù)學高效課堂構建逐漸受到更多關注。傳統(tǒng)的小學課堂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課堂氛圍沉悶,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構建高效課堂克服傳統(tǒng)數(shù)學教學的弊端,回歸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以生為本,因材施教”?;凇耙陨鸀楸尽钡囊暯?,對構建小學數(shù)學高效課堂的策略進行幾點分析。
一、構建和諧師生關系,重視激勵教學
應試教育的影響,教育多以獲得高分為目標,在這種教育觀念的影響下,教師往往忽視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學生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都得不到良好的鍛煉,數(shù)學應用意識單薄。從小學開始奠定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對于他們未來的發(fā)展具有十分現(xiàn)實的意義,以生為本,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能夠有效克服以上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以及動力,提升教學效率。教師要關注個體發(fā)展,將“以生為本”與因材施教相結合,要讓學生充分體驗數(shù)學的魅力與學習數(shù)學樂趣,懂得用肯定的語言激勵學生,這樣學生的學習動力會逐漸形成,教學效率也會因此而得到提升。比如,在進行“認識物體和形狀”這個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制作動畫短片,以學生生活中常見的鞋盒、皮球、茶葉罐、乒乓球、鉛筆、骰子等小立方體為內容,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播放,播放的過程中詢問這些物體都是什么形狀,有一部分學生的回答很積極,能夠正確的說出“長方體、正方體、球體”,等等,教師要給予樂于回答問題,積極回答問題,回答正確學生以表揚,用這種方法感染其他學生向他們學習。但是,也會一部分學生是具有積極性的,但是答案可能是不正確的,這樣的學生教師應該鼓勵的語言激勵他們,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并加以改正,而剩下一部分沒有回答問題,不樂于回答問題的學生,教師要引導和幫助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誠意和學習的樂趣,從而消除膽怯心理,更好地融入到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興趣。
二、豐富教學手段,提高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就必須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數(shù)學是一門和數(shù)字打交道的學科,多是一些比較抽象的東西,所以教師要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讓課堂輕松活躍起來。比如,可以運用分組學習的方式,將班上的同學進行分組,在組內進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個任務,通過這樣的方式加強同學之間的合作意識,同時在合作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別人身上的長處,相互交流借鑒,共同進步。在學習加減法的時候,可以進行分組算術接力的游戲,教師把準備好的題目發(fā)給每個組的成員,每個人完成十道題目再傳給下一個人,看看哪一組的同學算的又快又準確,并且給予獎勵,這樣的方式能夠很大程度的提升學生的積極性,要想不拖組內其他人的后腿,就必須集中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合作中,這樣能夠大大提升學生計算的能力,也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還可以運用分層教學,這其實與分組教學同出一轍,但是分組教學強調的是組內成員的交流合作,組與組之間的數(shù)學水平要盡量保持一致,但是分層教學不同,是將數(shù)學水平層次差不多的學生分在同一層,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水平分布難度不同的任務,這樣能夠更好的推動每一個層次的學生的進步,讓他們獲得學習的成就感,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成績較差的學生主要鞏固基礎知識,成績較好的學生則在鞏固基礎的同時進行思路開拓,這樣就能夠保證不同層次的同學都能夠在教學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這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是學生在家里通過教師錄制的小視頻自行完成書本知識學習的教學過程,它是塑造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這一教學模式的運用有利于學生針對自身的實際,自主地進行學習,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進行整體的運用和把握,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把控者,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自學的能力。學生把書本既定知識學習的時間用在了家里,而課堂上的時間則成為了解答疑惑,分析總結的過程,這樣把簡單的講解知識的時間省下來幫助同學們深入理解知識并且很好的掌握和運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以學為中心,互動當中延伸
有人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獲得一種“在沒有了路標后,還能找到路的能力”。高效課堂的構建,根本點在于從“以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為中心”,關鍵點是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核心是在師生多元互動中獲得知識的延伸,從而提高課堂效率。課堂教學互動交流的主要意義在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數(shù)學課堂,教師要做的事情是“授之以漁”,而學生要學會分享,學會傾聽,學會修正自己去主動思考學習?!皩W生經歷獨立思考后,再經歷合作的過程、分享的過程,會更益于知識與方法的習得。”以學為中心”的教學互動,比如“數(shù)的整除”互動復習課。同學們七嘴八舌,仨一群倆一伙的把那些零零散散的數(shù)學概念,整理成了一幅比較完整的知識網絡圖?;娱_始的時候,一個學生只說了質數(shù),合數(shù),另一個可能說了奇數(shù)、偶數(shù),每一個人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都處于“盲人摸象”的程度。然后,孩子們一個一個進行匯報,三言兩語,同學再進行互相補充,說著說著,完整的知識網絡圖就出現(xiàn)了。經過學生和教師,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大象”基本上就勾畫出來了。討論“象”的過程是什么呢?實際上就是孩子們互相啟發(fā),共同分享的過程,就是一個真正的互動的過程,就是一個智慧再分享的過程,也是一個孩子們再思考的過程,更是一個不斷的反思的過程。從“摸象”到“說象”到“成象”,最后教師幫助進行“知識抽象”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很好的互動的過程。
總之,小學數(shù)學是基礎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高校課堂,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和諧、輕松、民主的學習環(huán)境,強化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意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生為本。
參考文獻
[1]王濤.小學數(shù)學高效課堂教學的建構策略,2016.
[2]張萍.如何建構新課改下的小學數(shù)學高效課堂,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