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劍琳
摘 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和發(fā)展,現實對中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提出了新要求,這也意味著現階段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機遇與挑戰(zhàn)。在市場經濟背景下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有重“智”輕“德”,與國人思維方式相悖,教育對象變化導致教育難度增大等。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本文主要從豐富教學評價內容、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建設以及采用靈活的教育方式這三方面入手。
關鍵詞:市場經濟 中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社會的各個領域發(fā)生了深刻變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為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物質基礎,開闊了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視野;但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zhàn)。那么,市場經濟背景下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哪些問題呢?接下來,本文將對這一問題展開論述。
一、市場經濟背景下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
本文認為市場經濟背景下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面臨以下問題。
首先,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智”輕“德”。這一現象在高中階段更為突出,主要表現為:對教師而言,考試不涉及的內容,幾乎不教;對學生而言,考試不涉及的內容,幾乎不學。比如,理科生通常在政治課上學數理化,而文科生,在學習政治時,只看考試可能會考查的內容;以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為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通常反復強調教材的重難點內容以及經??疾榈目键c并且圍繞這些內容讓學生反復練習,而對于涉及到社會實踐但不經??疾榈木C合探究內容則采取忽視的態(tài)度;而班主任向學生強調最多的往往也是怎樣學習才能拿到更高的分數,等等。其實,這些現象都是重智育輕德育的表現。這些現象的出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呢?我們知道功利主義是適應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而產生、發(fā)展的,也為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提供了倫理道德的支持。但功利主義不僅影響市場經濟的發(fā)展,還對人們的社會生活產生了深刻影響。功利主義注重的是行為的實際效果,是一種把實際功效或利益當作道德標準的倫理學說。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功利主義已經滲透到了我國社會的各個領域,功利主義學習觀也逐步滲透到了中學。許多中學生持有功利主義學習觀,他們以考試是否考查等為標準把學習內容或科目分為有用的和沒用的;對有用的,他們會勤學勤練,而對沒用的則視而不見。而現階段的考試通常側重考查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和能力,卻忽視了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因此,在功利主義的影響下,一切向考試看齊,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智”輕“德”。
其次,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中國人的思維模式相悖。這種相悖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部分教材內容的組織與思維模式相悖。例如,高中政治教材《經濟生活》中國家財政的相關內容就存在這一問題。中國人認識問題的方式通常是由淺及深,由表及里,而國家財政這一課在內容的編排上則是直接從財政的含義過渡到財政的作用,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另一方面,部分教師的教學方式與思維模式相悖。一些教師傾向于通過憶苦思甜來教育學生,通過過去與現在的縱向對比來感染學生,但是中國人一般更習慣與自己周圍的人甚至是與和自己同時代的人進行橫向比較。其實,這個問題是一直存在的。只是在計劃經濟時代,物質貧乏,人們更關注低層次的需要,并且我國采取平均分配,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不大,此時人們更多的在進行縱向對比,而橫向對比則被掩蓋了;然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人們之間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在明顯的差距面前,人們開始傾向于進行橫向對比。然而,部分教師在對中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喜歡把自己教過的并且已經畢業(yè)多年的學生,甚至是他們自己作為榜樣,進行榜樣教育。但是這些榜樣的“當年”距離現在的中學生已經很遙遠,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感染力和說服力。
二、改進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上文論述了市場經濟背景下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這些問題對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怎樣解決這些問題,提高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和效率,就是接下來要討論的內容,本文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豐富教學評價內容。當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評價機制過于單一,主要是考試,而考試主要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說考試是圍繞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進行的,而忽視了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目標,導致了中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過腦”不“走心”。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實現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和評價主體的多樣化。在評價內容面,要打破簡單地以分數評價學生的局面,采取多種評價方式,比如,規(guī)定每個中學生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度必須參與一定時限的社會實踐才算圓滿完成學習任務,讓中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升華認識、陶冶情感;組織時政考試,讓學生在搜集國內外時政的過程中了解國內外局勢,增強中學生的使命感和時代責任感,等等。在評價主體方面,要打破以學校和班主任為中心的局面,讓家長、同學以及學生自己參與到評價中來,使評價客觀、公正、全面,讓學生能夠比較全面地認識自己。通過豐富教學評價內容,督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把視角局限于知識點,推動中學生關注教材以外的事物,促使他們對思想政治教育不但“過腦”而且“走心”。
2.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隊伍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素養(yǎng),為中學生樹立榜樣;提高觀察能力和辨別能力,善于從日常生活中取材,使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增強其感染力;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涵養(yǎng),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增強社會責任感,積極探索,推進思想政治教育與教學工作相互滲透,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效應。同時要打破各領域、各部門相互孤立的狀態(tài),相關部門和人員要齊抓共管、各負其責、協(xié)調運轉,在全社會形成支持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強大合力。
綜上所述,市場經濟背景下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諸多問題,只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斷學習和探索,才能有效地開展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滿足時代對中學生的新要求。
參考文獻
[1]蒲想榮.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評價改革之我見[J].教師,2013(30).
[2]黃燕,陶晶,宋梅.轉變功利主義學習觀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效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