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婷
【摘 要】 目的:分析臨產婦的心理狀態(tài),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產婦分娩的影響。方法:選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136例臨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方式,研究組予以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觀察兩組臨產婦的分娩方式與產程時間。結果:研究組產婦的順產率為83.82%,顯著高于對照組(67.65%,P<0.05);研究組產婦的潛伏期、活躍期和總產程的時間均比對照組產婦短,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護理人員根據(jù)產婦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可起到縮短產程,提升順產率的效果,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臨產婦;心理狀態(tài);護理干預;分娩
文章編號:WHR2018062003
隨著我國二胎政策的開放,臨產婦分娩的安全與健康受到眾多關注,除了臨產婦的產道、產力以及胎兒等因素,產婦的心理因素也對產婦和胎兒的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1]。產婦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可導致產力下降,產程延長,可引起難產、滯產,嚴重危害產婦與胎兒的安全。對臨產婦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分析,并作出相對應的護理干預,可以有效降低難產、滯產率,減少安全事件的發(fā)生。本研究通過對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136例臨產婦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分析,對其中一部分實施護理干預,效果較好,現(xiàn)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136例臨產婦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年滿20周歲;2)單胎妊娠;3)有條件進行引導自然分娩[2]。排除標準:1)有嚴重并發(fā)癥或合并癥;2)交流溝通障礙。使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136例研究對象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68例,對照組年齡21~37歲,平均年齡(26.78±5.39)歲,孕周37~42周,平均(39.49±2.21)周;對照組年齡20~37歲,平均年齡(26.86±4.83)歲,孕周在38~42周之間,平均(39.52±2.19)周。兩組臨產婦的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對象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方案已通過倫理委員會審批。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方式,對產婦及家屬進行宣教分娩相關的知識。研究組予以特殊心理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1)產前的護理干預:入院時護理人員應積極熱情的接待臨產婦,主動引導臨產婦熟悉周圍環(huán)境,減少因環(huán)境陌生導致的負面情緒,同時與臨產婦建立良好的關系,有助于提升產婦與家屬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借助視頻、圖片等多媒體工具對孕婦和家屬進行講解分娩知識,并告知其產前的相關注意事項,鼓勵產婦將內心的負面情緒傾訴出來,對產婦的畏懼與憂慮需要有針對性的講解,并告知其相關應對的方式,減少產婦的心理恐懼感。2)分娩期間的護理:助產護士應鼓勵產婦分娩,增加產婦的信心,指導其如何配合分娩,營造輕松活躍的氣氛,可在產房播放輕松舒緩的音樂,適當?shù)呐c產婦聊天,分散其注意力,當出現(xiàn)宮縮疼痛時,對產婦進行撫摸與按摩,減輕疼痛,當疼痛劇烈時可握住產婦的手給予鼓勵與安慰。3)可使用拉梅滋呼吸訓練法對產婦進行心理干預,囑患者全身放松,在宮縮時開始深呼吸,反復持續(xù)直至宮縮疼痛停止,這樣不僅能對產婦造成一定心理干預減輕疼痛,同樣可以反映產婦宮縮的疼痛程度。4)產后的護理干預:護理人員在產后需密切觀察產婦的子宮收縮以及陰道出血的的情況,若未出現(xiàn)明顯異常,應盡開始早母嬰接觸,這是對產婦最大的鼓勵與肯定。5)術后對產婦與家屬進行健康宣教,使產婦養(yǎng)成較好的生活習慣,均衡營養(yǎng),注意休息,加速身體機能的恢復。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臨產婦的分娩方式、產程時間,其中分娩方式包括順產、助產與剖宮產,產程時間分為潛伏期、活躍期與總產程。
1.4 統(tǒng)計方法
使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使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產婦的分娩方式比較
研究組產婦的順產率為83.82%,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內容見表1。
2.2 兩組臨產婦的產程比較
研究組產婦的潛伏期、活躍期和總產程的時間均比對照組產婦短,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內容見表2。
3 討論
生育分娩是一種正常生理過程,但由于內分泌激素以及環(huán)境等多種影響,臨產婦的情緒常不穩(wěn)定[3],較常見的是擔憂與焦慮,擔心胎兒是否健康、胎兒的性別、家庭地位等。隨著預產期的臨近,這種焦慮與擔憂的情緒會逐步加重,負面情緒可能通過神經(jīng)內分泌系統(tǒng)導致內分泌失調,影響產婦的全身狀態(tài),導致宮縮的無力,產程延長,子宮平滑肌功能異常等[4]。進一步發(fā)展將出現(xiàn)難產、滯產甚至胎兒窘迫和死胎的情況。因此,臨產婦的心理狀態(tài)十分重要,直接影響到產婦以及胎兒的安全。
在產婦入院到分娩的過程中,護理干預可幫助減少產婦的負面情緒,緩解心理壓力。本實驗從產婦入院時開始進行護理干預,協(xié)助產婦熟悉環(huán)境,建立良好的周圍人際關系,學習相關知識,做好分娩的準備;在分娩中營造輕松的氛圍,與產婦愉快交流,并使用拉梅滋呼吸訓練法協(xié)助減輕產婦的疼痛;分娩后仔細觀察產婦子宮收縮以及陰道出血的情況,盡早進行母嬰接觸。能夠顯著減輕產婦的心理壓力,提升順產率,結果顯示,實施護理干預后,研究組產婦的順產率為83.82%,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產婦的潛伏期、活躍期和總產程的時間均比對照組產婦短,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護理人員根據(jù)產婦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可起到縮短產程,提升順產率的效果,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林玉蝦.助產士在自然分娩中對孕產婦心理護理效果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6(b04):151.
[2] 高倩,史宇暉,曾慶奇,等.湖南省自然分娩健康促進干預對嬰兒母親分娩方式選擇影響[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7,33(04):618-621.
[3] 常紅俠,王瑞,潘麗,等.臨產前孕婦心理及護理的調查[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5,13(01):136-137.
[4] 郭秀玲.心理護理對臨產婦產程、分娩和產后出血的影響分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5,36(31):4821-4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