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
近年來不少的年輕父母忙于各自的事業(yè)或離婚率的上升以及二胎政策等因素,很多父母無暇照管自己的孩子,于是把孩子托付給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形成了隔代家庭的結構,這種隔代家庭目前有日益增多的趨勢,由此也產生的隔代教育問題也越來越多。為更好的做好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導,采取更科學合理的教育方式。因此我們對我校195名學生做了抽樣調查,其中從小由祖父母代養(yǎng)的有77名,占40%,目前中學階段了仍由祖父母寄養(yǎng)的有20名占10.3%。于是我們做了一定的分析和探討。
初中生 寄養(yǎng) 教育 家庭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8)33-0000-01
1.寄養(yǎng)原因:
一是年輕媽媽由于工作忙無暇照顧孩子。二是一部分年輕人安于享受沒有做父母的意識和責任感,自私不愿意帶孩子,把孩子直接丟在自己的父母親家中。三是隨著離婚率的上升,不少的父母因為感情和具體的實際情況沒有能力再帶養(yǎng)孩子,只有把孩子放在老父老母家寄養(yǎng)。四是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有些家庭盲目的生二胎,沒有經歷在教育和撫養(yǎng)大的孩子,只能放任自流,放在父母親家中進行放羊式的教育。五是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外出打工,把子女寄養(yǎng)在家里等。
2.我校寄養(yǎng)孩子的現(xiàn)狀:
一是一部分孩子沒有安全感。在學校表現(xiàn)內向,上課不愿回答問題,只認定一兩個朋友來往和交流。二是一部分孩子精神狀態(tài)不好,上課很容易走神,學習積極性不高,很難主動與老師交流學習和生活。三是我們發(fā)現(xiàn)大多孩子的行為習慣不好。表現(xiàn)在作業(yè)比較敷衍,學校規(guī)定的任務不能按時保質保量的完成;衛(wèi)生習慣不是很好。四是喜歡頂撞老師的孩子大多是從小寄養(yǎng)的孩子,不懂與人交流的技巧,做事比較莽撞。五是每個班級里的問題學生大多是寄養(yǎng)或單親的孩子,也是問題家庭的孩子。六是留守兒童中大多是此類孩子。7、大多孩子不愿與父母主動交心,甚至青春期的叛逆讓父母很頭疼,父母親無法走進孩子的內心,無法親近。
3.寄養(yǎng)孩子還可能會出現(xiàn)這樣狀況以及原因分析:
一是親子關系的原始沖突。一個幼年的孩子從小寄養(yǎng)在心靈上無法整合自己人格模式與情感的沖突,不可教化的自然選擇她與寄養(yǎng)她的祖輩結成不可摧的聯(lián)盟,逆反抗拒父母。是由于從小他并沒有把自己的父母當做自己最有安全感的人,更不是自己最親近的人,所以他們選擇抗拒。二是人格的扭曲。寄養(yǎng)的孩子人格可能永遠保持幼稚的狀態(tài),過分的依賴祖輩,同時他們過分的渴望關愛和贊賞。他們不愿意長大,不愿意承擔個人應該承擔的責任,自我中心,任性懶惰。他們還會充滿浪漫幼稚想象,脫離實際生活,似乎一切都可以得到滿足。隔代的教育中,祖父母很容易滿足他們的要求,大多不嚴格,嬌慣的比較多,或者很輕易的就去原諒他們。三是角色錯位。有時他們似乎很懂事,懂得關愛老人,這僅限于他們特別依賴的人,而去關愛更多的人他們會認為那是負擔,反而更需要別人來關愛自己。據(jù)我們與這類同學交流,他們告訴我們:“實際上他們會在無私奉獻與極端自私的兩極中掙扎,在祖輩面前扮演爸爸媽媽的角色,心理上凌駕于父母之。因為從小我們將祖父母看著自己最親的人,與自己的父母有很大的距離,所以我們會排斥父母?!彼氖侨穗H沖突。個性的偏激與角色的錯位使這類同學有恃無恐,有可能居高臨下的對待所有人。有時他們有早熟的小大人一樣的懂事的一面,有共情的能力,較重親情,在人際交往中了解老少雙方的需要,可就是不能理解自己的父母,總抱怨父母不懂回報。有時他們很自我,在矛盾中糾結中,而又以自我為中心的態(tài)度去排斥攻擊別人,傷害別人和父母,常常弄得關系緊張。如若遇到嚴厲的老人代養(yǎng)時會多了更多的禁忌,失去孩子應有的天真、自由和創(chuàng)造力。五是身心障礙。因為人格和心理的極度依賴,可能會患各種身心疾病和精神心理疾病。終極關懷失衡,甚至會對生命擔心和厭倦,嚴重的抑郁等過激的行為。
4.調試方法:
一是及早的讓孩子與隔代老人分開,但要保持適當?shù)穆?lián)系和情感溝通。二是父母要多盡職責,多關心體貼孩子,給他們安全感和信任感。三是父母要盡量與隔代老人搞好關系,減少與孩子的對立沖突。在孩子面前不要過多的去指責老人的教育方法;私下里可以與老人商討建議請老人多講祖先的故事,講爸爸媽媽小時候的故事,積極正面的;兩個家庭的老人不要爭奪孩子的愛;請老人多多理解與孩子分離以及轉變教養(yǎng)方式的重要性。四是充分認識到老人與孩子分離的困難性,因為雙方曾經都投注了很多的情感,彼此會產生相互的依賴,這種情感的臍帶很難剪斷。五是了解三代人各自心理的感情需要。用心的去理解對方,感知對方的需要,努力換位思考。每一代人都要承擔好自己的責任,避免角色混亂和替代他人的角色。六是積極尋找家庭中有利于成長的資源,把關愛當成我們的動力。七是接受特定的成長環(huán)境的隔代寄養(yǎng)的現(xiàn)實與問題積極參與樂觀去解決。八是積極參加各種教育的經驗交流和培訓,鼓勵我們祖輩老人積極參與,更新教育理念。
5.建議探討
一是充分發(fā)揮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強化學校對家長的教育的科學指導,不斷提升家庭教育的質量,讓家長科學認識到隔代教育的利與弊。二是加強宣傳引導,宣傳優(yōu)秀家庭的教育案例,引導全社會重視和支持家庭教育工作。為家庭教育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和輿論氛圍。三是對隔代寄養(yǎng)的留守兒童進行分類指導,充分發(fā)揮留守兒童之家的作用,給予問題兒童更多的實在關愛,達到教育引導的作用。四是開展問題少年的心理疏導。五是形成家庭教育的社會支持網(wǎng)絡,為家長提供更多的公益性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多鼓勵隔代老人參加,既豐富了他們的生活又實現(xiàn)他們的價值發(fā)揮他們的預熱,有存在感,價值感,不但解決孫輩的教育問題,而且會解決好很多的家庭矛盾,從而解決一些社會問題,實現(xiàn)全面素養(yǎng)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