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迪
摘要: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教師需要對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行正確的引導。因此,在小學教育的過程中引入了對學生進行道德和法治教育的教學理念。文章主要分析了現(xiàn)階段我們國家農村小學教育中道德和法治教育在教育層面發(fā)展的現(xiàn)狀,并針對現(xiàn)狀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幫助教師更好的進行教學。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教育現(xiàn)狀;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12-0074-02
前言:在小學教育的過程中,道德與法治教育屬于素質教育的內容,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學習。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誠實守信的生活作風,培養(yǎng)學生遵紀守法的規(guī)則意識等等。小學階段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接受新的知識和新的理念,讓學生在學校進行學習的時候不僅僅學習到系統(tǒng)的知識,還能夠得到心理層面的教育,實現(xiàn)各方面的成長。
1.農村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現(xiàn)狀
1.1 家長對孩子道德與法治教育缺乏重視
在小學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過程中,很多的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情,對于學生進行道德和法治教育缺乏足夠的認識。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家長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往往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因此,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家長對學生的道德和法治教育進行關注,讓學生的家長在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能夠主動的和學校教育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相關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學校雖然對學生家長進行了相應的宣傳工作,但是家長依舊停留在傳統(tǒng)的思想中,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缺乏重視,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教育失衡,影響教師的教學效果。這樣對于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也是非常不利的,容易讓學生在學校進行學習的知識和在家庭中接受的教育相互脫節(jié),這樣雖然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了好的教育,但是卻無法發(fā)揮其功效。
1.2 授課方式不夠靈活,不利于學生的學習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于道德與法治方面的教育也是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的內容非常有限。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根據(jù)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來開展教學,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主動的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真正的學習到知識。經過相關的調查顯示,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容易讓學生對于要學習的知識產生厭煩的心理,道德和法治知識的學習本來就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占的時間比較短,如果學生再產生厭煩的學習情緒,就容易導致教師的教學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進行恰當?shù)姆此?,在靈活性方面進行相應的調整。但是,現(xiàn)階段很多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師,都是采取直接讓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背誦學習,加重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負擔,學生學不好知識,教師的水平也無法得到發(fā)揮。
1.3 學生缺乏實際鍛煉,無法應用相關知識
教師雖然依據(jù)課程的標準對學生采取了相應教學的手段,但是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相關的知識之后,運用知識的地方非常有限。追根到底,主要是在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家庭和學校在互相配合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學生雖然對知識進行了系統(tǒng)的學習,但是在具體的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卻沒有得到很好地發(fā)揮,導致我們國家農村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水平比較低。有的學生在學校接受了專業(yè)的知識學習,而且也能夠運用到自己的學習過程中,但是在學生回到自己的家庭中,由于受到環(huán)境的熏陶,就讓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相關知識沒有辦法正常的得到發(fā)揮,學生甚至會忘記在學校學習的相關知識。而且有一部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不重視對學生進行實際的鍛煉,只讓學生進行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只要在考試的時候能夠把答案填寫到卷子上就認為自己的教學是成功的,這種教學思想限制了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
2.農村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對策
2.1 在道德與法治教育中培養(yǎng)優(yōu)秀核心素養(yǎng)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教給學生相應的理論知識,還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來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核心素養(yǎng),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才能夠用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來面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首先,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規(guī)則意識,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意識能力,為學生搜集生活中的例子,或者是《今日說法》中的一些法制案例等等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教學內容獲得一定的感悟,并且進行知識的總結。其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需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理性思維,讓學生在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把自己的主體人格和豐富的內心世界能夠表現(xiàn)出來,去引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之下更好的進行學習和發(fā)展。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校園生活真快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多媒體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問題的提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能夠對問題進行積極的思考,從而在教師的引導之下能夠獲得問題的相關原理。教師可以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優(yōu)秀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能夠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識。
2.2 強化教師紐帶,搭建與家長互動平臺
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為了提高對學生的教學質量,教學活動就不能夠僅僅的局限在對學生進行書本教學的層面。需要教師在教學之余,積極的和家長進行溝通,讓學生家長能夠清楚的明確自己在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讓家長能夠配合學校教師的教學工作。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采取開家長會的方式,或者是與學生家長之間建立微信互動平臺。在微信群中發(fā)一些與道德法治教育相關的內容,讓家長能夠了解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知識,這樣家長才能夠配合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
例如:教師在教給學生《大自然中的快樂》時,可以通過微信群發(fā)布“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看電視來了解大自然,或者是家長帶領孩子到大自然中進行郊游,讓學生能夠親身的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所在”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家長參與到孩子的學習過程中,配合教師在學校的教育工作。教師可以讓學生的家長在陪學生進行知識學習的過程中,適當?shù)慕o孩子不懂的地方進行解釋,幫助學生進行理解相應的知識,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學習。
2.3 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優(yōu)化教師授課方法
在農村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能夠保證道德與法治得到有效的傳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學模式,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互動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只有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其中,才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更多的知識,積累更多的知識,提高學生自身運用知識的能力。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而是要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充分地思考和探究,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互動,以促進學生對于課本上的知識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最終達到融會貫通,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知識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進行具體的分組,給學生舉出例子,讓學生分析主人公在進行活動時是否正確,以及正確或者是錯誤的原因。學生在這樣的探究過程中,更能夠聯(lián)想到自身,對自己的日常行為進行反思學習。教師在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教學的時候需要充分地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根據(j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具體問題展開相應的教學,讓學生能夠得到好的成長,學習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
2.4 教師加強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理論結合實際,對學生基本生活和勞動技能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互相合作的能力進行探究。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需要在教學的時候對學生多采取一些潛移默化的方式引導學生的學習,通過教學的過程開展優(yōu)秀勞動模范教育,讓在平時生活中表現(xiàn)比較好的學生能夠表現(xiàn)的更加出色,同時鼓勵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班級的活動中,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學生的榮譽感,最終讓學生能夠得到全面均衡的發(fā)展。教師也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德智體美勞”的教學,讓學生能夠在提高自己智力的過程中,其它方面的素質也能夠得到全面綜合的發(fā)展。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我做過的家務活》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聯(lián)想自己在家中具體做過哪些家務,在做家務的過程中自己有什么感受。然后教師也可以和學生的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引導自己的孩子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培養(yǎng)學生自理生活的基本能力。對于不會做家務的孩子,家長也可以適當?shù)姆攀?,讓孩子學習和完成相應的家務工作,這樣可以鍛煉孩子的勞動能力,讓孩子能夠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2.5 引導開展體驗性學習,培養(yǎng)法治精神
在小學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是學生學習和發(fā)展比較關鍵的時期,是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念的關鍵時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學生的道德和法治精神進行很好地教育和培養(yǎng),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過程中能夠以道德和法律為準繩,防止自己誤人歧途。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增強責任感,這樣才能夠在自己以后的學習和生活過程中做到嚴于律己,不做違反法律的事情。體驗性教學主要就是教師對學生學習的相關內容進行教學的時候,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相應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對學習的知識加強體驗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能夠主動和樂意的去學習。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進行相關案例的搜集,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教學的方式,為學生呈現(xiàn)典型的案例,讓學生能夠理解相應的道德和法治知識。
例如:教師在教學《開開心心上學去》時,可以利用課余的時間帶領學生過馬路,讓學生能夠根據(jù)教師的示范和引導去主動的遵守相應的交通規(guī)則。在馬路上看見老人的時候,教師可以以身作則去扶老人過馬路,讓學生能夠模仿教師的動作,讓學生的道德意識能夠得到發(fā)展。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提問“彈弓能否帶入自己的書包”,讓學生清楚這個東西是對別人有害的物品,通過這樣討論交流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精神。
3.結語
現(xiàn)階段我們國家在小學道德和法治教育的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反思,總結教學經驗。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制定相應的學習方法,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并且?guī)椭鷮W生把學習到的系統(tǒng)知識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讓學生能夠真正做到學有所得,能夠提高自己的道德意識和法治觀念。
參考文獻:
[1]劉汝敏.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策略[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8,(7):25-27.
[2]駱國昌.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效率之我見[J].軟件(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8,(1):157.
[3]譚麗君.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討[J].新校園(中旬刊),2018,(4):23.
[4]錢金戈.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分析[J].中外交流,2018,(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