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蓮
摘要: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新課改和素質教育,很多歷史教師都認識到改革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但對于歷史教師來說,他們的新型教學實踐無法做到體系化、理論化和系統(tǒng)化,在歷史教學中一些必要的教學理念無法做到完全滲透,導致教學枯燥無味,學生對歷史學習失去興趣。本文將就新課程背景下如何轉變高中歷史教學觀念展開探討。
關鍵詞:高中歷史;新課程;理念轉變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18)07-0236-01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has vigorously promoted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d quality education. Many history teachers have realized that the reform of teaching ideas and methods is very necessary, but for the history teachers, their new teaching practice can not be systematized, theoretical and systematic, and some necessary teaching ideas in history teaching can not be done. To complete infiltration, resulting in boring teaching, students lose interest in learning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how to change the concept of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curriculum.
Key word:High school history; new curriculum; transformation of ideas
歷史是高中時期的重點文化學科,學生學習歷史知識,了解歷史事件,能夠更好的明確未來的發(fā)展目標及發(fā)展方向,走上綜合素質與學習能力全面發(fā)展的人生道路,為祖國繁榮富強偉大目標的實現(xiàn)提供最大助力。新課程改革的深化發(fā)展,為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理念的更新注入了新鮮元素,教師全面迎合社會全能型人才需求,開展趣味性的歷史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勇于摒棄舊思想,接受新知識,形成完善的認知體系,順利步入終身發(fā)展的正確軌道。
1 教學方式主體重心的轉移
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方式先由老師講解知識,然后讓學生記筆記,在習題訓練中鞏固知識,完成一種記憶與復習的規(guī)律教育活動。這種教學方式一般以老師為主體,按照老師頭腦中的想法講課并將這種“老師的思想”灌輸?shù)綄W生的頭腦中。學生的參與較少,幾乎少有思考感悟的空間,確切來說只是一種知識的灌輸,不利于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以及獨立思考能力的發(fā)展。而新課程標準除了課堂教學,還增加了歷史小制作、調查活動、歷史劇制作與表演等全新的教學活動,更全面直觀的培養(yǎng)學生的認識能力。這種新的教學方式更加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學生在這種教學方式下能充分的激發(fā)自己的潛能,豐富自己的知識,達到真正學習的目的,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的獨立學習。
2 從傳統(tǒng)教學到師生互動教學
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傳統(tǒng)的教學中更加注重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只是將自己知道的,以及課本上出現(xiàn)的內容講授給學生聽,很少進行知識的拓展,學生也大部分跟隨著教師的進度,進行筆記的記錄,通讀與通記,這是一種很普通同時又很傳統(tǒng)的教學,它使得大部分學生的思維得到限制,僅僅局限在課本部分,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也很少,新課標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要求教師進行多樣化的教學,課程的設置應該豐富多樣,從多個視角,多個層次進行教學,教師在教學的方式上也應該盡可能的革新,利用各種可以利用的歷史教學資源,為學生打造一個現(xiàn)代化的歷史學習環(huán)境,其中教師還可以為學生開展一些有趣的小活動,例如課堂表演,給學生分配不同的歷史人物,在班級營造對應的歷史環(huán)境氛圍,帶領學生進行表演,不僅加深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理解,同時也使課堂的效果更加的豐富多彩,在這種開放式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能夠學習到的東西不僅僅是歷史知識,還包括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科學態(tài)度的培養(yǎng),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能夠不斷增加,使課堂教學能夠更加的有趣,其中,課堂的實施要有利于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也應該轉變過去的教學方式,積極學習現(xiàn)代新的教學理念,從多方位進行歷史教學,同時,為學生營造能夠學習歷史的環(huán)境,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打下基礎,更好地為學生學習歷史服務。
3 大力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的運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課堂氛圍枯燥沉悶,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也會被降低,教學效率也就難以提高。因此教師應該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的作用應該是引導者,而不僅僅是傳播知識,教學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不斷增加歷史知識儲備。要激發(fā)學生對歷史教學的興趣,教師可以采用新穎的教學方式。比如通過多媒體素材和師生之間的互動來導入課堂,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xiàn)自主探究和自主學習。同時,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實施教學,可以啟迪學生的智慧,讓他們自主分析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原因、背景以及結果等等,樹立學生自主思考的方式。
4 加強相關學科知識的滲透
加強相關學科知識的滲透,提高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整合和歸納能力,高中歷史涉包含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在歷史教學中,有效的將政治,地理,語文等知識進行滲透,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還可以有效的將歷史節(jié)點串聯(lián)在一起,加深記憶,相關學科知識的滲透,加深對歷史內容的理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歷史教學過程中,運用相關知識,將歷史節(jié)點聯(lián)系到一起,形成準確的時空觀念,不但加強了學生對歷史內容的記憶,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充分發(fā)揮了自身的主觀能動力,所以說,加強相關知識的滲透對歷史教學有著深遠的意義。
5 轉變課堂教學的評價模式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對于課堂的教學質量往往是通過考試來進行衡量的,也就是以單一的考試來對課堂教學質量進行全面的評價,這樣的評價方法盡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的質量,但是其存在太大的片面性,并且評價方式也過于單一,只重視學生的理論學習能力,忽視了對學生其他能力的考查。針對這一問題,新課程下轉變了課堂教學的評價模式,其建立了一個綜合性的多樣化評價模式,在實際的評價過程中,不僅要考核學生的理論知識,還要考核學生的應變方法與學習能力,對學生的情感價值觀以及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力進行全面的考查。這樣的教學模式有效豐富了教學評價的內容,使得教學評價更加合理,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6 結語:
在高中歷史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探討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是一種必需,教師要破舊崇新,使新課程的理念落實到教學中。目的不僅僅是提高高中歷史教學效率,更是為學生服務,讓他們能在新課程改革下得到充分的好處。
參考文獻:
[1]蔣成林. 淺談新課改下的高中歷史教學[J]. 中外交流, 2017(9).
[2]溫都蘇. 淺談新課程下高中歷史教學理念的轉變[J]. 新課程(下), 2016(8):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