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本大學合理的學分制和自由的選課制,大學生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和社會活動,以及面對嚴酷的就業(yè)競爭努力考取資格證書等教學構建模式等,對于高校學生面對當下知識結構全面化和就業(yè)素質的壓力等方面的緩解有著重要的作用,文章就日本大學教學模式等方面的分析,以期對我國高校課堂構建有所啟示和借鑒。
關鍵詞; 日本高校 教學模式 課堂構建 啟示
分類號:G434;G645.6
一、日本高校教學模式特點分析
1、日本的學分制特點
現今,日本大學的學分制比較合理,是在二次大戰(zhàn)后學習并引進了美國大學的學分制辦法。日本的大學大多為綜合性大學,不管是文科學生還是理科學生,不管專業(yè)與否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跨學科來選擇所修的課程。日本大學的總課時控制在2200學時,總學分為120左右,學生修學分沒有很大的壓力。
2、自由的選課制
日本的大學里,同一門課程會有多位教師同時開課,而且每位教師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授課的方式風格迥異,突出了教師的個人專長。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以后的發(fā)展方向自由選擇哪位教師講的課。值得借鑒的是,日本的大學里設立了試聽制。在每學年開始的3個周內,學生可以選擇教室進行試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和授課教師。如果喜歡便可以作為正式修學分的課程,一直聽下去;如果不滿意,學生可以中途停止聽課,不學此課程。這種自由的選課制,體現了學術自由,也促進了教師積極地有創(chuàng)造性地搞好教學活動。
3、自覺參加課外活動
日本大學崇尚學以致用,不死讀書,組建了豐富多彩的課外俱樂部,內容涉及文學、外語、體育、音樂、舞蹈、傳統文化和國際交流等,并且俱樂部新成員的招攬和活動的經費都由學生自己解決。俱樂部的繁榮發(fā)展,使得學生有一個廣闊的學習天地,豐富了學生的業(yè)余生活,學生的個性得到有利培養(yǎng)。
4、激烈的求職競爭和實用的資格考試
由于近年來日本經濟出現不景氣,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成為社會一大難題。就職率急速下滑,失業(yè)率急速升高,求職競爭相當激烈和殘酷。巨大的從業(yè)壓力,使日本的大學生不得不在修完學校課程的學分后,利用在校期間,盡全力考取有用的各種專業(yè)技術和執(zhí)業(yè)資格證書,如教員證、律師證、會計證、英語一級證書等,這些證書都需要修完規(guī)定的課程或考試通過才能取得。
二、日本教學模式對于我國課堂教學構建啟示
1、合理的組織課程構建學分結構
我國大學生每天上課時間排得滿滿登登的。學校的出發(fā)點是想讓學生們能多學一點知識。殊不知,學生們每天都忙于完成課堂布置的學習任務,根本沒有時間去拓寬知識面,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實踐能力。因此建立合理的學分制度,使得學生有機會接觸其他的相關興趣學科,對于綜合提高學生的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
2、健全高校課堂課程體系
在中國,一樣的課,一樣的內容,一本書、一本教案,一直講下去——面對陳舊的知識,學生了無生趣,阻礙了大學課程體系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因此也應該對于同一門課程,設置不同的學科重點方向,通過老師們不同的偏好研究與講解,使得學生既有機會獲得更廣闊的知識,也能夠有機會鉆研深入某一方面。
3、課堂教育,引導課外活動
我國高校的學生參加社團的積極性雖然也很高,但是人數和規(guī)模遠遠比不上日本的大學,策劃的活動也不是很新穎,缺乏創(chuàng)意,形式比較單一,活動的時間也很少。我國的大學課堂教育的同時,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開辟課外活動的良好興趣,并適當的提供活動空間或者機會,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和踴躍參與。
4、以考促學,全面發(fā)展
目前,在我國,由于人才市場的穩(wěn)步發(fā)展,學生考取各種資格證書方興未艾,他們慢慢認識到多項技能壓身的重要性,以此作為各種應聘面試的敲門磚和通行證。但是,在課堂上,對于學生們考取證書的動力和方向,要有所引導,避免考證大潮下,學生們忽視了最基本知識內容。畢竟考試和學習對于知識的結構掌握角度還是不一樣的。
三、結語
總而言之,日本大學的許多課堂教學理念和做法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讓我們一起努力,取長補短,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積極創(chuàng)造各種有利條件,引導和幫助大學生適應新時代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成長為優(yōu)秀的社會人才。
參考文獻:
[1] 鮑宗豪.科學借鑒國際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經驗促進中國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J],教學與教材研究,1999,(4).
作者簡介:姜丹(1984-),女,吉林長春人,長春工業(yè)大學教務處,助理研究員,文學碩士,主要從事高校教學管理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