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云娣 黃新紅 張靜
摘要: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企業(yè)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和優(yōu)化,突出了企業(yè)工會工作的重要性,十九大上也對工會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常態(tài)下企業(yè)工會的干部隊伍也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認真學習新理論,借鑒最新的科研成果,落實安全生產制度,從實際出發(fā),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解決職工利益問題,保障企業(yè)的長效發(fā)展。
關鍵詞:工會組織員;隊伍建設;實踐
一、企業(yè)基層工會工作的重要作用
(一)利于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工會能夠為職工提供幫助和引導,為執(zhí)行國家的勞動保護政策、改善職工的生產生活條件等方面指明了方向,并通過自己的特長,將社會價值觀念以及企業(yè)的發(fā)展走向和趨勢深入到職工中去,增加職工的社會認知,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
(二)調節(jié)矛盾糾紛和勞動爭議
工會所遵循的工作原則就是關心和幫助職工,調解勞動爭議所產生的經濟和利益矛盾。因此,在發(fā)生爭議時,工會充分發(fā)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職工群眾和企業(yè)之間做好溝通,進行調解,增加職工對企業(yè)的信任感。
(三)積極預防突發(fā)事件的發(fā)生
企業(yè)危險系數高于其他行業(yè),因此在生產過程中各類安全隱患也是時刻存在的,不僅包括不可抗拒的因素,也包括人為的因素,而工會與職工聯系的緊密性、對處理矛盾糾紛等法律政策的掌握上都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為處理好突發(fā)事件,做好善后工作奠定了基礎。工會要始終把職工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團結協(xié)作,全力搶險,維護社會安全穩(wěn)定,事后也要根據事件的影響程度,進行一定的善后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專職干部不足
些年來,在國有企業(yè)聚焦轉方式調結構、提質增效升級,積極推進加大改革力度,不斷精簡機構、壓縮管理層、減少干部職數的大背景下,工會組織員隊伍尤其基層工會主席兼職化現象比較普遍。有的基層二級和三級工會現已沒有設專職工會組織員隊伍。
(二)成長通道不暢
有的國有企業(yè)對工會組織員隊伍的交流使用不夠重視,存在工會領導干部“短循環(huán)”、一般干部“不循環(huán)”的現象。絕大多數干部尤其是一般干部沉淀在工會機關長期得不到交流,變成了“老工會”。有些企業(yè)把工會作為老干部將要“到站”的“中轉站”,給人一種工會是干部“養(yǎng)老地”和“解決級別、解決待遇”的“照顧”印象,這些無形中給工會組織員隊伍帶來負面影響。實際工作表現為:工作缺乏激情,按部就班,憑老經驗辦事,開拓創(chuàng)新不足。
(三)業(yè)務知識不夠
一些國有企業(yè)基層工會組織員隊伍在知識結構上存在先天不足。一些兼職干部大多處于生產一線,比較精通生產,轉任或兼職工會組織員隊伍后,對工會工作認識不足,對工會業(yè)務不熟悉,對有關法律、法規(guī)了解也很欠缺。加之兼職較多,忙于事務,難得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和研究工會工作。
(四)擔當意識不強
極少數工會組織員隊伍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勞動關系領域的新變化、職工利益訴求的新要求以及職工思想動態(tài)變化的新特點,對涉及職工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不是勇于擔當責任,而是回避矛盾,或是遇到矛盾往上交;不是替職工說話辦事,而是當“老好人”。以上問題在國有企業(yè)工會組織員隊伍隊伍建設中或多或少的存在,不僅削弱了工會組織的凝聚力,影響了工會工作的績效,也影響了工會組織員隊伍的整體形象。
三、工會組織員隊伍建設的思考
(一)強化學習
工會隊伍要堅持大方向,以黨的領導為準,并在自身的建設上采取“請進來走出去”或是在職培訓、脫產培訓等培訓方式,加強工會隊伍的整體素質。要對政治理論有正確的認識和了解,領會黨和國家以及工會在新時期的發(fā)展方向,培養(yǎng)起高度的政治責任和思想覺悟,同時對內深入基層,從實際出發(fā),關注企業(yè)員工的真實需求,對外要積極關注企業(yè)的發(fā)展動態(tài),學習先進的思想理念和管理模式,保證思想上的統(tǒng)一性。另外也要結合工會隊伍人員的組成狀況和工作能力,對不同的干部制定有針對性的培訓方案,可以在企業(yè)內部舉辦知識競賽,就安全生產開展座談會、討論會等,提高工作的關注度和安全生產意識,同時加大企業(yè)職工對其的監(jiān)督力度,給干部施加雙重壓力,促使其自覺、努力地提升自己。
(二)增強服務和維權意識
現代企業(yè)制度要求以人為本,落實服務意識,工會組織員隊伍首先應該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樹立正確的社會意識,履行自己承擔的社會責任,另外要積極地深入基層,了解職工的各項需求,及時向上級和領導傳達職工的意愿和要求,時刻將維護職工的利益作為己任,切實做到“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增強親和力,更為自己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取得了群眾的支持和理解。其次,基層干部必須始終牢記工會維權的最基本的工作宗旨,了解和掌握職工的思想動態(tài)、生活和工作變化等,并協(xié)助職工在出現糾紛或侵權的情況時給予法律上的幫助,不僅實現了為群眾排憂解難,也從中提升了職工的維權意識和自身維權工作的水平。
(三)樹立團隊意識
企業(yè)部門較多且經濟戰(zhàn)線較長,因此工會工作的開展并非僅靠一人之力,而是需要整體上的合作。尤其是工會組織員隊伍,作為工作的領頭羊,要以身作則,團結合作,形成工會組織員隊伍團隊。在此過程中,不僅要提高干部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水平,也要帶動整個團隊一起提高,同時還要將團隊人才進行合理安排,落實一人一崗,提高工作效率,從而高效、高質地完成工作任務。
四、結語
總之,本文對于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進行了相應的分析,同時,還需在實踐中加以解決。全國各地工會系統(tǒng)因地制宜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就能使工會工作隊伍穩(wěn)定,更好地發(fā)揮黨和政府的橋梁紐帶作用、人民政權的重要支柱作用。
參考文獻:
[1]郭宇強,劉娜.職業(yè)化工會干部的工作與管理問題研究[J].中國工運,2011 (01):45-46.
[2]鄒林.曲靖市加強工會基層組織建設紀實[J].時代風采,2009 (11):30-31.
[3]許靜.牢牢把握中國工運時代主題切實做好新常態(tài)下工會工作[J].工會信息,2015 (0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