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婦幼保健院(450000)楊靜
數(shù)據(jù)顯示,全球范圍內(nèi)婦女死亡癌癥名單中乳腺癌居首位,而我國的乳腺癌發(fā)病率為21.6/10萬,占全世界新發(fā)乳腺癌的12.2%,帶來嚴重的醫(yī)療和經(jīng)濟負擔[1]?,F(xiàn)階段手術治療與放化療是主要治療方案。但患者術后對自身身體形態(tài)的改變異常敏感,并且化療有諸多副作用,如胃腸道反應,脫發(fā)等。因此乳腺癌患者術后常伴發(fā)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2]。個性化護理管理根據(jù)不同的患者制定相應的護理管理措施,本研究針對我科乳腺癌術后患者給予個性化護理,觀察患者焦慮、抑郁程度的變化情況。
1.1 研究對象 將2016年9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根治術的89名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45名,對照組44名。其中,實驗組年齡45~63歲,平均(56±7.69)歲;體重43~73Kg,平均(6 1±9.7 6)k g。對照組年齡44~65歲,平均(57±8.38)歲;體重42~74Kg,平均(59±11.09)kg。兩組人口學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本研究正式開始前,采用質(zhì)性研究法,發(fā)現(xiàn)乳腺癌患者焦慮和抑郁的主要影響因素有家庭支持影響因素、社會支持影響因素、健康信息需求因素等。兩組均接受常規(guī)的健康教育,包括術后飲食、乳腺癌相關知識指導,指導患者術后鍛煉,預防、減輕患者水腫,告知患者化療后的不良反應,減輕患者恐懼。心理護理:根據(jù)質(zhì)性研究結果,重點關注患者的社會支持情況,要求患者家屬給予給多的支持和陪伴。
實驗組在此基礎上接受個性化護理管理,具體措施如下:成立跨學科合作團隊,由個性化護理管理師、心理咨詢師,我院2015年開始設立個性化護理管理師,主要職責為:提供個性化護理管理服務;監(jiān)測患者治療的完整性;建立個性化護理管理師信息系統(tǒng)等。術前,乳腺癌患者入院后由個性化護理管理師收集個人資料建立個性化護理管理檔案,根據(jù)患者個性、愛好制定活動安排表,在情況允許的情況下滿足患者需求,以減輕患者術前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對焦慮、抑郁情況嚴重者,聯(lián)系團隊中的心理咨詢師,接受心理咨詢師的心理輔導。術中,個性化護理管理師陪伴患者進入手術室,安撫患者情緒,告知患者手術體位,確保手術順利開展。術后,患者完成手術轉回普通病房后,應加強護理巡視,密切關注生命體征。重視患者情緒的主觀體驗,主動傾聽患者訴求并給予充分的回應與尊重。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術后注意事項。觀察手術部位和管道引流情況,若有異常及時向管床醫(yī)生匯報并對癥處理。做好健康教育,依據(jù)患者恢復情況制定個性化康復計劃,幫助患者保持適度運動,促進康復。
1.3 觀察指標 兩組在術前和出院前接受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測評,以此評定患者焦慮和抑郁的變化情況。HAMA量表得分越高表明焦慮越嚴重。其中7~14分為可能焦慮;15~21分為有焦慮;超過21分則為嚴重焦慮。HAMD量表得分越高表明抑郁越嚴重,其中7~17分為可能抑郁;18~24分為有抑郁癥;超過24分則為嚴重抑郁。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將所有數(shù)據(jù)導入SPSS22.0統(tǒng)計軟件,采用描述性分析初步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干預前兩組研究對象HAMA、HAMD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HAMA、HAMD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表明兩組患者在焦慮、抑郁水平具有比較性(詳見附表1)。
2.2 干預后兩組研究對象HAMA、HAMD比較 干預后兩組患者HAMA、HAMD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提示干預后兩組患者在焦慮、抑郁變化水平的差異性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中干預組抑郁、焦慮得分平均值小于對照組的得分均值。見附表2。
附表1 干預前兩組患者HAMA、HAMD得分比較
附表2 干預后兩組患者HAMA、HAMD得分比較
3.1 個性化護理管理干預模式的臨床意義從確診入院起就收集患者個人資料,關注患者興趣愛好,依據(jù)患者的興趣愛好安排相應的院內(nèi)活動。本干預方案從術前、術中、術后直至出院始終以患者為主體,充分尊重患者興趣愛好,重視其主觀感受,故與傳統(tǒng)干預模式相比,個性化護理管理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3.2 個性化護理管理能有效控制乳腺癌患者術后焦慮 研究顯示,國內(nèi)乳腺癌患者焦慮水平顯著高于常模(P<0.01),較常人相比,其情緒更加不穩(wěn)定,而且易沖動[3]。乳腺癌患者的焦慮情緒已經(jīng)引起國內(nèi)外學者高度重視,并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如尊嚴療法、肌肉放松療法等[4]。來減輕該類患者焦慮情緒。本研究意在控制甚至是降低乳腺癌患者從入院至出院期間的焦慮程度,本研究結果顯示,個性化護理管理干預后,乳腺癌患者焦慮程度得到有效的控制,組間差異、自身前后變化水平均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可能有以下幾方面原因:①本研究在正式開展前,通過質(zhì)性訪談,深入了解乳腺癌患者產(chǎn)生焦慮的主題,為干預研究提供明確的方向。②本研究始終以患者為主導,關注患者主觀感受并主動滿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③深度挖掘乳腺癌患者自身和社會資源,激發(fā)患者潛能,調(diào)動患者的積極性,讓患者主動調(diào)節(jié)和控制自身焦慮情緒。
3.3 個性化護理管理能有效控制乳腺癌患者術后抑郁 抑郁癥又稱抑郁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研究結果顯示,個性化護理管理干預后,乳腺癌患者抑郁程度得到有效的控制,組間差異、自身前后變化水平均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乳腺癌患者術后抑郁能得到有效控制的原因可能與焦慮的原因相類似。
首先,本研究是類實驗研究,研究對象均為自愿參加,隨機分組并不能完全消除兩組人口學特征的差異性,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研究結果。其次,因為本研究對象均是自愿參加,研究結果普及及推廣會受到一定限制。最后,受客觀條件的限制,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均來自同一家醫(yī)院,在將來的研究中,可以擴大樣本來源范圍,以減少偏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