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啟東市東南中學 楊曉靜
在初中數(shù)學課堂上開展師生、生生互動,是一種新型化、動態(tài)化的教與學的措施。筆者認為,在師生互動過程中,只有通過調節(jié)師生關系及相互作用,才能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鋪平道路,具體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在課堂中既要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又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是新課程改革的亮點。只有兼顧師生各自的作用,才能突破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借助豐富多彩的生活實例引入數(shù)學知識,讓學生有興趣參與師生互動,共同探討、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人教版初中數(shù)學教材適合學生參與自主探究活動,但教師不能拘泥于教材中呈現(xiàn)的具體素材,還要根據(jù)課堂三維教學目標和學生的需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勇于挖掘學生熟悉的社會化數(shù)學資源,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譬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分段函數(shù)時,筆者借助家用電話機的收費實例加以變通,由于筆者所任教的農村孩子中大部分沒有坐過出租車,學生對出租車的計費情況不夠熟悉,但家用電話已經普及。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享受到了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并領悟出一個真諦:數(shù)學源于生活實際,又服務于現(xiàn)實生活。
在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互動一般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來實現(xiàn),這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新穎的學習方式。教師首先要把握時機,當好“導演”,讓學生當好“演員”。然后,注意整合各種資源,組織好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之間既有競爭又有合作,并使學生從合作伙伴中迅速得到高質量的幫助。比如,在一次函數(shù)的復習教學中,筆者設計了一道開放性的問題:觀察圖1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熱烈的討論,在討論中打開創(chuàng)新思維的閘門,暢所欲言,最后順利得出結論:①圖象是一條直線,是一次函數(shù);②圖象經過點(1,0),(0,2);③解析式為y=-2x+2;④圖象經過第一、二、四象限,且y隨x的增大而減小。這些知識是這一堂復習課的重點內容,教師雖然沒有直接點撥,但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就已經解決,充分體現(xiàn)了“把課堂還給學生”的教學理念,同時,在此基礎上大部分學生輕松地把函數(shù)推廣到y(tǒng)=kx+b(k≠0)的一般形式,從而鞏固了一次函數(shù)的概念及圖象的性質。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任務,最大限度地擴大了參與度,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相互交流、團結和協(xié)作功能。
圖1
當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是課堂教學中常見的現(xiàn)象,但個別教師濫用“互動”教學模式,為了“互動”而“互動”,甚至出現(xiàn)了課堂“做秀”現(xiàn)象,從而失去了“互動”教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因此,在課堂互動的過程中還必須把握以下兩個細節(jié)。
其一,明確互動的目標。教學目標是貫穿課堂教學活動的核心,師生、生生之間一定要圍繞教學目標構建問題,進行交流與互動,教師只有精心設計問題,才能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如在“整式的加減”的小結中,學生往往會忽視概念的理解,片面地認為會計算就行了。為此,筆者在預設目標時圍繞概念、法則、運算三個方面展開,從而促使師生始終圍繞教學目標進行互動。
其二,注重“學困生”轉化。中上等學生一般能夠高效完成學習任務,但“學困生”往往不能,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啟迪中上等學生挖掘潛力的同時,還要重點引導“學困生”走出低谷,促使學生掌握新知識和新技能,從而為高效達成三維教學目標鋪平道路。
課程改革路途遙,以生為本不可少,師生互動共探索,數(shù)學課堂效率高。但愿廣大初中數(shù)學教師銳意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在課堂上加強師生、生生互動探索,為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