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映忠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我國農村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學生能夠取得更加全面的發(fā)展,這就促使信息技術學科的地位有了較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還存在著較大的問題,影響了信息技術教育質量的提升。文章主要針對農村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論述,同時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具體的策略,希望能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 農村 中學信息技術 教學
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主要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其主要宗旨是提高學生與教師的綜合水平,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以促進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提高,通過教學的設計、方法、手段的選擇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主要介紹了積極探索教材,實現(xiàn)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了任務驅動學習,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通過展示評價,增強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實現(xiàn)學用結合,增強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
一、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對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視不夠
很多農村中學主要重視其他科目,往往忽視了信息技術教學。因為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在中考之中僅僅是過關考試,考試的壓力較小,大多數(shù)農村學校都將這門課程看作是副課,甚至有一些農村中學壓根就不開設這門課程,或者是將這門課程挪為他用,被其他科目的教師所占據(jù)。這樣就導致信息技術的教育質量很難得到提升。
2.對信息技術教育的認識較為缺乏
在上課過程中,許多學生都在電腦上玩起了蜘蛛紙牌或者是掃雷等游戲。因此,要想改變信息技術教育的現(xiàn)狀,那么就必須要端正師生對這門課程的認知態(tài)度,要讓他們了解到信息技術課并不是讓他們嬉笑玩樂的課程,而是要學會電腦的基本操作知識。
3.教育方法較為落后
在農村中學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都是采用講解——演示——練習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已經(jīng)成為眾多農村信息技術教師的一種固定教學模式,極大的制約了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的提升。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在課堂中充當主宰地位,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師所講述的知識點,而且在課程教學中缺乏師生之間或者生生之間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導致課堂的氣氛非常的沉悶,極大的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農村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策略
1.利用學習興趣,寓學習目標于趣味教學中
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實踐性、應用性比較強的學科,這就決定了其教學不能被知識點“牽著鼻子走”,更不能在教師的一步步操作中進行。讓學生在充滿興趣的情境下學習,自然會達到預期的效果。在教學《表格信息的加工與表達》內容時,筆者特意讓班級值周員共享了近五周的學校值周數(shù)據(jù),通過展示數(shù)據(jù)樣表讓學生預測未來幾周哪一個班可能獲得班級優(yōu)秀流動紅旗。筆者要學生明確學校值周主要從學習、紀律、衛(wèi)生三個方面進行綜合考評,然后指導學生從開始的數(shù)據(jù)輸入、求和、計算平均成績,到插入圖表、分析結果趨勢,幾節(jié)課下來學生一直充滿激情,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期望看到自己班級的情況,通過折線圖的趨勢預測著自己的班級能否獲得優(yōu)秀流動紅旗。
2.了解學生差異,實施因材施教
因為每一個學生的性格特點會有所差異,他們的認知能力以及信息技術基礎知識水平也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如果教師不采取分層教學法,那么一些信息技術知識水平較高的學生就會覺得老師所講述的題目太過容易,進而喪失學習興趣,但是一些基礎知識較差的學生就會感覺教師所講述的問題太難,這也會讓他們喪失學習興趣。例如,在Excel排序以及建圖表的教學過程中,排序的操作就較為容易,而這堂課的重點是如果將Excel數(shù)據(jù)轉化為圖表。那么教師可以讓信息基礎知識較差的學生掌握排序操作,讓信息技術知識較強的學生去掌握Excel數(shù)據(jù)轉化為圖表的操作。這樣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完成任務,那么他們就會產(chǎn)生自信,進而更加努力的去學習信息技術這門學科,去探索這門學科中的各種問題,從而促使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有所提升。
3.教師要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
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許多老師都更樂于讓學生自己去隨意操作計算機,對課堂的紀律也沒有多加關注,這樣就導致信息技術教學的效率大受影響。此外,有一些老師也會適當?shù)闹v解一些計算機基礎知識,但是他們大多數(shù)都是采用先講解然后演示最后讓學生操作的這一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禁錮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提升。例如,在講述到自定義動畫這一教學內容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教師可以將學校花池圖片作為對象,將蜜蜂作為自定義動畫動作,那么當學生了解通過練習可以讓蜜蜂翩翩起舞之后,那么就會產(chǎn)生求知欲望,繼而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之中,這樣就會極大的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
4.提升學生信息技術的綜合應用水平
身為一名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我們在為學生布置作業(yè)時,應充分考慮到全面提高每一位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這一因素,比如我們可以布置分層作業(yè),使具有不同智力、情感、信息技術水平的學生做不同的作業(yè),以使班里每位學生都能有所提高、有所進步?,F(xiàn)以《數(shù)字化圖像的簡單合成》這一節(jié)舉例,學過這節(jié)知識之后,在為學生布置作業(yè)時,對于基礎較差、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一般的學生,我讓他們運用所學到Photoshop知識進行簡單的圖像合成;對于學習基礎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處于中等的學生,則要求他們對適當素材進行增加、刪除、選擇、修改等操作;對于學習基礎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較強的學生,則相應增加圖層,對圖層進行一系列的加工合成等操作。
為了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師重點把握教材,要吃透教材,以便后期更好的開展教學活動;要不斷的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認識學生之間所存在的差異,實施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取得進步。
參考文獻
[1]江榕春.中學信息技術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11):125-126.
[2]潘征宇.提高中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5(13):145-146.
[3]郝鄢萍.中學信息化教學的應用效應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7(41):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