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華槐
摘要:隨著當今社會知識信息激增,電化教學的使用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現代化教學手段進入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中,給教育界帶來巨大影響。農村中學數學教師在運用電化教學技術時還存在諸多難處,但我們不應做盲目的排它主義者,電化教學技術代替?zhèn)鹘y(tǒng)的教學方式那是大勢所趨。我們只有迎難而上,不斷探索、研究,注重實效,優(yōu)化整合,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更好地發(fā)揮電化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優(yōu)勢,使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關鍵詞:數學;電化教學;農村中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06-0073
隨著當今社會知識信息激增,電化教學的使用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現代化教學手段進入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中,給教育界帶來巨大影響。原教育部部長助理、基礎教育司司長李連寧在全國課程改革實驗區(qū)信息技術教育研討會上明確指出,不應當把信息技術僅僅作為學習的對象,而應當作為學習的工具,要努力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實現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
電化教學與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相比,電化教學以它豐富的多媒體形式——聲音、圖片、動畫、音樂、視頻等,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系統(tǒng),充分展示了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彌補了傳統(tǒng)數學教學的枯燥和乏味,給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其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對審美能力的補足。這種教學方式因其圖文聲像并茂,能突破視覺限制,多角度地調動學生的興趣、情緒和注意力;它的動態(tài)性,有利于突破傳統(tǒng)教學中單調、枯燥的教學過程,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它大容量的信息也有利于節(jié)約時間和空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但筆者認為電化教學在農村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還存在幾個值得大家商榷的問題。如:
一、電化教學課件在運用時陷入被動性
由于農村中學教師的現代教學技術水平較低,有極大部分教師還不會制作課件,用多媒體上課時,更多的是借用別人制作的課件,而自己沒有參與課件的制作,不熟悉課件的內容和一些圖片、動畫、視頻制作的目的,這樣在使用的時候難免陷入被動局面。另外,每一位教師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不一樣,而使用別人的課件,就難免會受別人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的約束,這樣也會陷入被動性。使用別人的課件不是長久之計,當代教師當務之急不僅要提高自己的教學理論水平,更新教育觀念,還要切實提高自身的現代教學技術水平,只有具備了較高的現代教學技術水平,才能在電化教學中得心應手,游刃有余,把你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靈活地運用到教學實踐中。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會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
電化教學技術不僅為教師教學提供演示性支持,更重要的是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直接支持。上網學習正在成為學生課外和課內學習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如教學《幾何形體的體積計算》一課,一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在學習完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的體積后,想要知道球體等其他形體的體積是怎么計算的。這是教師在課堂上一時半刻無法解決的問題。這時教師就可鼓勵這些學生課外上網查找這方面的知識。這樣教學,不僅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而且久而久之,上網學習會成為學生主動的選擇,從而使他們的學習空間得到拓展、學習能力得到提高。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當兒童跨進校門以后,不要把他的思維套進黑板和識字的框框里,不要讓教育的“四墻”把他跟氣象萬千的世界隔絕開來,因為在世界的奧秘中,包含著思維和創(chuàng)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
二、電化教學課件的制作太簡單化
我們不能把電化教學簡單地理解為僅僅是聲音、圖像、文字的展示,制作課件是一個比較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它直接關系到上課的效果。在制作課件時,要把你的教學思路融入其中,更應體現你獨特的教學風格。而實際上許多使用的所謂的電化教學課件,只是簡單的文字加圖片,制作太過于粗劣,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夠實現的,這樣大材小用,造成大量資源浪費。美國大眾傳媒學家施蘭姆曾說:“如果兩種媒體在實現某一教學目標時,功能是一樣的,我一定選擇價格較低的那中媒體?!币簿褪钦f,選擇媒體必須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則,而很多人恰恰違反了這一原則。因此,在制作電化教學課件的時候,教師應該力求把課件制作得精美一些,否則不能將電化教學的作用充分發(fā)揮。
三、電化教學課件欠缺連貫性
在電化教學課件中圖片與圖片之間很多時候是孤立的,這需要使用者用過渡自然的語言使之銜接起來,體現課堂結構的完整性和嚴謹性。一堂好課,整個課堂教學過程應如行云流水般,給人以美感,這不僅要求我們教師應具備較高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還要求教師一定要充分地備好課,熟悉課件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精心設計過渡語言,把教學藝術融入到課堂教學中。
例如:利用電化教學的視頻、音頻技術可以對有關教學內容進行分層顯示,誘導學生深入淺出,從而達到提綱揭領、融會貫通,系統(tǒng)地掌握有關知識效果。例如:在數的分類、多邊形分類、四邊形的分類以及三解公式復習等都可以編制帶有提問與引導解答相結合的課件,引導學生系統(tǒng)學習,這特別適宜于學生自我復習。這樣就可以把很多有關的知識連貫起來。
四、有很多教師還沒有轉變教學觀念
現在有很多教師還在保守著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沿用老一套的教學方法,覺得用電化教學是多此一舉,本來不少學生感覺數學內容過于嚴肅、枯燥,學習起來平淡無味。這樣就讓學生更加覺得枯燥無味。如果教師在上課時展示問題時,適度運用多媒體,或把重點、難點的內容突出顯示,或讓書本上平面的圖形變得立體化、生動化,可以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積極思考。如教學幾何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可幫助學生形成立體空間感。通過動畫模擬,解除了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憑空想象、難以理解之苦,促使他們積極思維,尋找圖形中的內在聯(lián)系,便于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這樣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過分追求“短、平、快”,忽視展現思考過程
在數學電化教學中,有些教師利用計算機大容量存儲、快速呈現的特點,將教學內容全由計算機呈現。結果是計算機不是幫助學生思考,而是代替學生思考,剝奪了學生思考的權利,數學學習必須通過數學思維活動、學習數學思維活動的成果來發(fā)展數學思維。因此,數學教學中必須為學生展示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恰如其分的板書是溝通師生思維的橋梁,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在展示圖形教學時,全部圖形也不宜一次出現。因為,這樣做雖然節(jié)省了課堂畫圖的時間,但是學生看不到圖形、圖像的成圖過程。不了解思考的過程,學生就不能獨立畫出符合要求的圖形。實踐證明,凡是需要展示思考過程的內容,要在教學中體現“思考過程”的基本階段。
教學活動是一種復雜的信息交流活動,通過反饋信息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任務的某些重要部分,突出矛盾,有利于學習難點的解決。而且,反饋越及時越有利于學習。然而,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難以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及時的評價。運用多媒體能夠對學生的學習及時進行反饋評價。如在課件制作時,運用交互中的“判斷”功能,當學生回答的結果符合題意時,屏幕上就出現一只鼓掌的小動物,同時播放一至五秒鐘的掌聲;當學生回答的結果不符合題意時,屏幕上就出現一位擦眼淚的小朋友。這種新的評價方式,能調節(jié)課堂氣氛,促使學生愉快學習。實踐證明: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比不了解積極性要高。通過反饋,他們既看到自己的進步,又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促使他們自我激勵,獲得“獨立發(fā)現的愉快體驗”,從而不斷提高內驅力。
作為一門中學主要學科——數學,教學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單調,黑板加粉筆,偶爾加一些模型。由于學科自身的特點,的確沒有某些學科形象、生動、具體。難怪學起來有點枯燥無味,從而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為此,身為數學教師也不得不苦思瞑想,不斷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然而往往是美中不足,事與愿違。電化教學技術的應用給數學改革帶來一片生機,值得數學教師積極推廣。
農村中學數學教師在運用電化教學技術時還存在諸多難處,但我們不應做盲目的排它主義者,電化教學技術代替?zhèn)鹘y(tǒng)的教學方式那是大勢所趨,我們只有迎難而上,不斷探索、研究,注重實效,優(yōu)化整合,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更好地發(fā)揮電化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優(yōu)勢,使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相信在我們廣大教師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會讓電化教學技術日益完善,真正成為我們課堂教學的得力助手。
(作者單位:廣東省云浮市云安區(qū)石城鎮(zhèn)石城中學 52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