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飄
摘要:地圖中蘊含了大量的地理信息,學生想要學好地理知識就必須具備良好的讀圖能力,才能從復雜的地圖中汲取有用的信息。然而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學生很容易遺漏地圖中的重要信息,從而導致讀圖失敗、沒有獲取到有用的信息。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思考如何才能教會學生正確閱讀地圖,從而避免遺漏地圖中的重要信息。為此,本文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進行分析,以期總結出有效地培養(yǎng)策略。
關鍵詞:初中地理;讀圖能力;培養(yǎng);分析
一、前言
地圖是初中地理教學的重點內容,它可以將所有的地理知識表示出來,學生也可以從地圖中獲知許多課本中沒有明確說明的地理知識。所以,學生需要掌握正確的讀圖方式,并學會提取和加工地圖中的地理信息,才能借助地圖學好地理知識。但是,現(xiàn)實中學生對地圖的重要性沒有足夠的認知,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讀圖習慣,從而導致讀圖的失敗。如果學生沒有良好的讀圖能力,就不可能看懂地圖,也不可能學好地理知識。所以,為了使學生能夠學好地理知識,我們必須加強學生的讀圖能力,讓學生真正掌握讀圖的技能。
二、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
我們知道“地圖是地理學的語言”,它集中了大量的地理信息,我們通過觀察地圖能夠得知有用的地理信息,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依據(jù)。所以,學生想要從地圖中得到有價值的信息,就必須加強自身的讀圖能力。下面本文將結合具體的地理教學內容,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做如下分析:
(一)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展開讀圖培訓
通過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可以將學生比較陌生的地圖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從而幫助學生從地圖中找到有用的信息。比如,說到中國的地圖輪廓時,學生會聯(lián)想到一只雄雞。這時我們借助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展開中國地形圖的教學,可以讓學生產(chǎn)生一定的共鳴,并運用生活經(jīng)驗來思考和研究地圖,從而讓學生盡快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和研究[1]。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借助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展開具體的讀圖培訓,從而引導學生運用生活經(jīng)驗來觀察和研究地圖,以有效的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我們以“我國的地理差異”的有關教學內容為例,在進行相關的讀圖培訓時,老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jīng)驗,去學習和理解四大地理區(qū)域的差異。比如,老師可以讓學生思考一下自己家鄉(xiāng)處于哪個地理區(qū)域,并聯(lián)想一下家鄉(xiāng)的氣候特征、地形地貌情況等。這樣有助于學生將不熟悉的地理知識與生活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從而找到彼此的關系。同時,學生在學習相關的地形圖和氣候圖時,也可以運用自己的常識來觀察地圖,以找到彼此的聯(lián)系點,進而從地圖中提取有價值的地理信息。通過上述的教學方式,學生可以將自己的生活常識與課本知識進行融合,有效地實現(xiàn)了知識的遷移,有利于開拓學生的學習思維,不斷強化自身的讀圖能力。
(二)開展豐富有趣的讀圖教學活動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老師都采用說教的方式向學生灌輸知識,從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會上升。在面對陌生的地圖內容時,學生會感到害怕,不知道從哪些角度出發(fā)去觀察地圖。所以,老師需要轉變傳統(tǒng)的說教方式,并促進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從而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投入到各種讀圖培訓。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結合各種豐富有趣的讀圖活動,可以有效的帶動上課的氣氛,從而讓學生感受到讀圖的快樂。因此,老師可以開展多種有趣的教學活動,以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
我們以“北方與南方的自然差異”學習為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接觸到非常多的地形圖和氣候圖等,而且這些地圖信息比較復雜和繁瑣,都是我們了解和分析北方與南方自然差異的關鍵信息。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必須重視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以幫助學生提取和加工地圖中的信息。為了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讀圖能力,老師可以加入一些課程活動,以活躍課堂的學習氣氛,從而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讀圖能力。比如,老師可以讓學生課前收集一些關于兩個地理區(qū)域的詩歌,并讓學生進行朗讀,從而讓學生借助詩歌來了解一些關于兩個地理區(qū)域的自然差異,以借助詩歌朗誦等活動來導入課程教學的主題,進而幫助學生理解和學習相關的地圖知識。
(三)提升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地圖中集中了非常多的地理信息,面對大量的地理信息學生容易失去耐心,導致讀圖失敗、找不到解決問題的地理信息。上述問題的原因還是老師的教學教學內容不夠有趣,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學生只是將讀圖培訓做為一項學習任務,并沒有對讀圖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失去了讀圖的耐心。因此,在開展相關讀圖培訓過程中,老師需要注重教學內容的趣味性,結合多媒體等教學工具來豐富教學內容,從而將復雜的地圖內容變得生動有趣,這樣才能集中學生的學習目光,以真正投入到讀圖培訓之中。
我們還是以“北方與南方的自然差異”學習為例,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等教學設備,播放一些關于北方及南方的自然風光影片,以加深學生對該區(qū)域的認識和了解。比如,老師可以播放一段介紹北方自然風光的影片。在學生觀看完畢后,老師可以提問學生觀察到了哪些北方的自然景物,然后再教會學生如何觀察北方的地形圖[2]。通過生動有趣的影片內容,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讓學生產(chǎn)生一定的帶入感,從而更好的學習和理解地圖內容。與此同時,老師還可以上網(wǎng)收集一些北方與南方的氣候圖片,來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兩地的氣候差異。這時,學生可以一邊觀看圖片一邊觀察地圖,從而達到知識的有效遷移,以鍛煉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地圖中集中了大量的地理信息,這些信息是學生解決實際地理問題的關鍵。如果學生不具備良好的讀圖能力,那么學生很難借助地圖來解決實際的地理問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豐富教學的方式,從而為學生帶來更多有趣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到知識。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結合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與實際的地圖信息相結合,從而找到彼此的關系,進而有效地獲取有價值的地理信息。
參考文獻:
[1]許麗英. 初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 2018,12(10):045-045.
[2]施雪琴. 初中地理教學培養(yǎng)學生讀圖能力的策略探討[J]. 新課程導學, 2017,15(12):52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