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數(shù)學教學更加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要求教師更多的使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活動中融入學生的行為、情感、認知。而學習小組,是學習小組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捆綁評價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關鍵詞:小組合作;捆綁式;促進;交流
一、實施小組“捆綁式”評價的課堂作用
(一)能夠很好的激發(fā)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實施“捆綁式”評價的班級,小組成員課堂上熱情很高,積極發(fā)言,課后完成作業(yè)時也會相互督促,對于班級衛(wèi)生、班級紀律等日常事物也積極響應。為了得到更多的小組積分,組內成員會對不完成作業(yè)、違法紀律的學生進行監(jiān)督,并耐心說服教育。有時組長為了鼓勵組內成員,甚至自己花錢購買獎品。在相互感染下,組內成員在各方面都有所好轉、不斷進步。每當教師公布明星小組時,當選的小組的都表現(xiàn)的興高采烈,沒當選的小組也會在短暫的失落后總結不足,盡快改善。由此可見,小組“捆綁式”評價能夠很好的激發(fā)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
(二)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鍛煉與人交流的能力。
由于評價采取積分制,并以加分為主,那么,進步最大的小組往往積分最高。進步的快慢往往取決于平時學習習慣不好,成績有待提高的學生。只有這些學生進步了,小組整體進步就會更快,積分也就會更多。因此,小組成員都會主動的去幫助這部分學生,幫助他們改變不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取得較大的進步。這樣在提高數(shù)學成績的同時很好的促進成員間合作意識和團隊意識,鍛煉了與人交往的能力。
(三)能夠有效促進學困生的轉化
小組學習強調“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的理念”,學習情況是以小組成員實際進步分為評價標準,這種每名學生都會力爭進步,學困生的進步更能為小組的積分做出貢獻,這樣會大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困生更加積極快樂的投入到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
二、實施的措施
(一)合理劃分小組
在活動的開始階段,可由教師指定組長。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實施之后,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已經(jīng)比較熟悉,這時可以發(fā)揮民主,在班內通過競選的方式,由學生投票選出若干名學習成績突出、有很好的溝通能力和組織能力的學生任組長,然后由組長來任命副組長,以便更好的輔助自己。由正副組長選擇組員,原則上按學生平日在學習、紀律、發(fā)言等方面的表現(xiàn)來層層篩選,要結合學生日常的學習情況和組織能力,做到最佳搭配,力爭使小組之間力量均衡,以便與能夠形成很高的競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
(二)明確任務、合理分工
每個小組的正組長負責組內分工、協(xié)調、合作工作,副組長協(xié)助組長開展工作,并設置組內紀律監(jiān)督員、作業(yè)批改員、衛(wèi)生檢查員。為了使配置更加科學,教師對組長、副組長、監(jiān)督員、檢查員等進行適當培訓,讓組內成員人人有任務,讓每一位成員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組長的任職可以相對固定,組員之間可以時?;Q角色,讓每一個學生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在實際教學中,可針對小組學習中實際出現(xiàn)的問題,教給組長一些協(xié)調組員、處理問題的方法,以便更好的提升組長的組織能力,小組學習效率也會得到很大提高。
(三)制定獎懲措施,合理評價
根據(jù)實際需要,可將考查評價的內容分為:①課堂表現(xiàn)②家庭作業(yè)③班級衛(wèi)生④學習效果(課堂檢測)等方面。根據(jù)情況,以3分、2分、1分三個檔次進行賦分。對表現(xiàn)好的方面加分、反之則減分。每周進行一次評比,對獲勝小組頒發(fā)小獎品(笑臉、獎狀等),貼在小組的光榮墻上,學期末進行總評,獲勝的小組會獲得一定量的獎品如練習本、鉛筆等。并對獲勝的小組在班級和家長會上進行表彰。鼓勵其他的小組向他們學習。
三、實施小組“捆綁式”評價應注意的問題
(一)防止評價過程形式化
如果教師對小組“捆綁式”評價把握不透徹,不能將小組合作學習以及“捆綁式”評價日?;?,只是在有人聽課或領導檢查時,為了表明自己課堂教學方式多樣化,同時證明自己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重視而在教學中采用學生合作學習,會嚴重影響了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
(二)合作學習小組結構不合理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容易忽視小組的劃分。常常按作為分成若干小組,這樣分組雖然方便小組活動開展,但如果成員搭配不合理,不利于成員之間互幫互助、取長補短。分組時如果圖方便,讓學生自由搭配,那么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很容易組合在一起,而那些不愛表現(xiàn),成績一般的學生勉強組成一組,甚至有的學生形單影只,無人顧及。這會導致這些學生在小組互動中受冷落,自尊心受到傷害。
(三)合作學習活動的評價不科學
評價是合作學習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在小組活動結束后,很多教師的評價形式單一,一般只采用教師評價中最常見的口頭評價形式;教師的評價語言單調,除了“好”就是“很好”,缺乏感情色彩;教師實施評價的頻率把握不當,有時評價過多,有時幾乎無評價。這樣會影響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小組合作學習會“形同虛設”。
總之,初中數(shù)學教學,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捆綁式評價,符合“一榮俱榮,一恥俱恥” 的原則,這種教學評價方式還處于探索階段,要想其發(fā)揮更大的作用,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深化。讓我們在課堂改革的春風中,一路前行,一路高歌,一路成長,一路芬芳,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數(shù)學和應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能力,爭取讓每個孩子每節(jié)課都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楊薇.韋特海默的數(shù)學教育思想在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