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艷
摘要:語文是初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到更多的基礎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就要努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尋找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濃厚興趣,調動學生的自學熱情,引導和鼓勵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中深入挖掘自身的內在潛能,建立明確的奮斗目標,圓滿完成階段性的學習任務,走上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的雙向發(fā)展之路。語文課堂的趣味性教學,一方面可以消除學生的厭學情緒,活躍學生的形象思維,促使其認知水平的顯著提升,另一方面能夠騰出更多時間,確保各項人才培養(yǎng)計劃的順利實施,助力于教育現(xiàn)代化進程的持續(xù)加快。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趣味性;策略;研究
引言:
傳統(tǒng)固化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的學習知識,盲目的參與活動,課堂活躍度明顯不足,學習興趣普遍不高。教師始終沿用單一教學方法,要求學生統(tǒng)統(tǒng)按照規(guī)律思考相關問題,課堂氛圍非常枯燥,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積極性。語文教學趣味性偏低,難以刺激學生的興奮點,集中他們的注意力,最終導致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學生學科成績的進步空間十分有限。鑒于此,初中語文教師就要重新確立教學目標,努力提高教學趣味性,把控課堂整體節(jié)奏,開闊學生的視野范圍,引導學生們主動學習。只有讓學生切實感知到學習的最大樂趣,語文教學工作才能走向更大成功。筆者認為,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趣味性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巧設懸念,趣味導入
正所謂“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課前的導入效果決定著課堂的教學質量。上好一節(jié)語文課,恰當?shù)膶胧直匾谊P鍵。懸念導入法的合理運用,不僅可以消除學生的抵觸情緒,還能針對性的解決重點、難點問題,集中學生全部注意力,給予學生不一樣的情感體驗,取得語文課改成效的事半功倍。懸念聯(lián)系情境,會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驅使學生“愛學”“樂學”“想學”,快速進入最佳的認知狀態(tài),放松心靈、快樂學習[1]。比如,教學《桃花源記》一課時,如果教師按照傳統(tǒng)的直奔主題方式指導學生分析課文,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不夠濃郁。而教師要是巧創(chuàng)相關情境,導入懸念問題,學生就會非常樂意跟隨教師探索真正的“世外桃源”。創(chuàng)設情境:唐伯虎將蘇州桃花塢命名為“桃花庵”,閑來樹下對酒吟詩,滿面桃花才子風雅;桃花逐水流,貂蟬有著訴不盡的愛恨情仇。巧設懸念:晉太元年,一位漁者被桃花源的美景所吸引,將會有哪些奇遇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學習一下吧!有趣的問題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發(fā)學生主動思考,讓學生對文學知識留有深刻印象。
二、結合課文,趣味活動
筆者在云南地區(qū)任教,山區(qū)的孩子們經常接觸大自然,天生愛玩、好動,喜歡探索未知,敢于挑戰(zhàn)自我[2]。提高語文教學趣味性應與實踐活動有機結合在一起。比如,教學《春》時,我會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去山上踏青、摘花、野炊,使他們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發(fā)現(xiàn)春天的美麗。學生親身體會與課文內容達成共鳴,重點語句的理解難度隨之下降,課堂也因此煥發(fā)勃勃生機。另外,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也能有效提高教學趣味性,如話劇表演、朗誦比賽等。配合各項活動,啟發(fā)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新力與想象力,有利于學生今后的進步與發(fā)展。
三、多樣方法,趣味教學
語文知識是無處不在的,教師一味地灌輸式指導,會讓學生感到疲勞。讓學生自己去實踐,自己去揣摩,感受漢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這遠比教師的盲目教學效果要好得多[3]。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善用多種教學方法,營造和諧的文化環(huán)境,開拓學生廣闊的想象空間。同時響應號召,組織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關聯(lián)的趣味活動,如成語大賽、漢字拼寫、詩詞朗誦等,少數(shù)民族學生在特色活動中積累下豐富的學習經驗,語文課堂變得趣味橫生,學生形成了良好的個人品質。
四、生活實際,感知趣味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參與社會活動,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語文知識來源于生活,提高教學趣味性,應從學生實際的生活角度出發(fā)。我們將教材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此一來,學生就會及時發(fā)現(xiàn)語文的學科魅力,逐步構建一個完整的認知模型[4]。比如,在實踐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們經常寫錯字,為此特意組織了“生活中的錯別字”活動,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錯別字,發(fā)現(xiàn)的同時改正不良習慣,爭取下次不再犯錯。學生的漢字書寫質量有所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明顯增強。
五、結語
總之,初中語文教師必須善用方法手段,提高語文教學趣味性,充分滿足學生的內心需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的全面發(fā)展,活躍學生形象思維,調動學生自學熱情,讓語文教學工作更好的輔助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榮.新課改背景下關于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果的探索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7(16)211-212.
[2]張民生.淺談如何提高初中語文教學閱讀的趣味性[J].學周刊,2017(27)88-89.
[3]韓爽.提高初中語文課堂趣味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6(47)187-188.
[4]張大偉.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藝術[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11)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