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先元
摘要: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教學有法??茖W作為一門綜合性課程,它集自然、地理、歷史、人文、生物,物理于一體。包羅萬象,綜合性極強。小學科學教學的方法眾多:如收集資料、上網(wǎng)查詢、觀察、記錄、實驗演示、操作、探究、理論與實際結(jié)合、各類競賽、快樂體驗等等。所以,教科學的老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教學方法。同時,充分利用好實驗器材,上好實驗課,這對我們提高教學質(zhì)量是有很大幫助的。
關鍵詞:小學科學;實驗教學;運用策略
一、重視教法促進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
在小學,尤其是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數(shù)學、英語是主科。相對主科來說,科學仍屬于邊緣學科。雖然目前絕大多數(shù)小學課堂都開設了科學教學科目,但是小學科學教育的地位并不很高。主要是學校以及社會并未了解小學科學課程的重要性。這也在某一程度直接導致了教師在課前備課以及課堂教學中缺乏相關教學熱情,絕大多數(shù)課堂教學仍舊停留在完成任務的層面。而科學研究卻表明,當人處于競爭環(huán)境中,人們通常會渴望更好的完成任務,完成任務的動力也會更加的強烈。所以,本地的小學教學主管部門,可以通過定期舉辦校園科學教學競賽,或是區(qū)域間的科學競賽活動,如實驗教學公開課、教學比武、研討會等,讓更多的教師能夠直接參與進來,把學校的儀器等教學資源充分盤活。通過實踐教學,讓更多教師能夠參與并且有所學習,這樣幫助更多的教師了解和掌握相關的教學方法,最終促進小學科學教學的全面發(fā)展與提高。小朋友們通過教學認識并能有效的掌握、使用儀器設備。
二、充分利用實驗器材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實踐離不開生活。生活中的現(xiàn)象通過書本進行闡述。即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 科學課程正是一個揭示真理和本質(zhì)的學科,也是操作性較強的科目。學生的學習能力必須要在自我實踐中才能夠不斷提升。我根據(jù)小朋友的年齡特點,結(jié)合新教材理論知識,課堂上設計新穎、愉快的教學方法,增強趣味性,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所以教師要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來進行科學探索,使得學生樹立起相應的科學觀。例如在學習《水和食用油的比較》時,要用到儀器有量筒、量杯、試管架等。教師就可以先給學生認識實驗用具,怎樣操作實驗儀器,并且如何進行有效地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等。在教師演示時,教師就要提醒學生仔細觀察老師在每一個步驟所選用的器材,以及操作的動作是怎樣的。當學生自己親自進行演示時,一定會與教師的操作步驟和動作存在偏差。比如把水、食用油倒進量杯時都需要保持一個標準的狀態(tài),將食用油倒入量筒中時,食用油一定要沿著量筒中的木條往下流,而學生在操作時可能會忽視這些細節(jié),導致實驗的結(jié)果也會和教師的結(jié)果有著一定的出入。因此,教師這個時候就要強調(diào)學生們的出錯點,更正他們的操作方法。學生在經(jīng)過教師的指點后就會明白自己實驗的錯誤點,并且形成自己的認識,再次操作實驗,加深印象,從而學習到“水和食用油”測量的正確方法。知道了油浮在水面上,即油比水輕的道理。整個過程都是學生自己進行觀察、操作、糾正,最后學習到正確的方法,對這一課的知識掌握到位。同時明白了:液體實驗不能嘗的緣由。所以,學生獨立自主的實踐探究活動才是科學學習的根本,也只有在學生自己的探究過程中才能夠了解到自己的出錯地方,并且能夠根據(jù)教師的指點進行及時地更正,到達學習的效果。
三、用工具做杠桿在實驗中體驗快樂
學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動的。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一種好奇心極強和探索心極強的階段,而實驗教學法就是一種有效的途徑.例如小學科學《校園的樹木》這課中,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觀察和搜尋校園內(nèi)不同樹木的情況。比如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別讓他們負責收集不同樹木種類的樹葉、樹皮,然后把收集到的樹葉和樹皮進行分類和整理。最后教師教學生用放大鏡等工具來對這些樹葉和樹皮進行觀察,并且記錄好這些樹葉和樹皮的外形特征,比如樹葉的葉子長度、葉子的厚度,還比如樹皮的厚度、樹皮的粗糙程度、樹皮的硬度等方面都是可以記錄下來的內(nèi)容。更可能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制作植物標本,作為自己的珍藏品。這個環(huán)節(jié)也正好迎合了學生們的好奇心,促發(fā)著學生們的興趣,進一步地愛上這門學科。教師還可以把學生身邊常常見到的動物作為實驗的對象,例如《尋訪小動物》這個課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去觀察校園中的動物,比如“金魚”、“螞蟻”、“蚯蚓”、“蝸?!钡?。去觀察金魚游泳時嘴巴的運動狀態(tài),螞蟻是如何進行食物搬運的,蚯蚓是如何鉆進土堆里的,蝸牛爬行的痕跡是怎樣的……這些問題也是學生平時會感到好奇的問題,所以這也更加激勵著他們?nèi)ビ^察和探討。學生們自己拿著放大鏡和其他工具進行探索,體現(xiàn)了小孩子融入大自然的狀態(tài),學生們在這樣的學習方式中也能夠體會到實驗觀察帶來的快樂,增加了對科學的喜愛之情。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所表現(xiàn)的質(zhì)疑精神,如“研究根的作用”,一棵帶根的植物裝入有水的試管中,將根浸泡在試管里的水中,水上面滴些植物油,便于觀察水量的變化。學生帶著問題“水量變多?變少?不變?”走進課堂,參與成為主流。體驗到自己的生活智慧與人類已有知識融為一體的快樂。
四、總結(jié)
科學是一門與大自然緊密結(jié)合的學科?!把性谡n前,探在課中,思在課后”是科學課常規(guī)的精髓。實驗教學更是小學科學教學的核心。教師要積極參與實驗教學活動,用好實驗資源,靈巧多變地與學生一起探索自然,學習科學知識。
參考文獻:
[1]王長志.科學探究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華少年,2017(23):81.
[2]吳婕.小學科學實驗在科學教學中的作用[J].科普童話,2017(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