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娜
摘要: 翻轉課堂,顧名思義,就是把傳統(tǒng)課堂當中學習新知識的環(huán)節(jié)放在了課前,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來學習,而把知識的內(nèi)化放在了課堂上,由老師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輔導。學習的順序剛好和傳統(tǒng)課堂相反,所以名字也由此得來。
關鍵詞:翻轉課堂 歷史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0-0206-02
由于是新的事物,所以不免有些老師持懷疑態(tài)度,有些老師拍手叫絕。翻轉課堂究竟如何而來,就成了筆者今天要討論的話題了。
一、翻轉課堂的產(chǎn)生
2012年,翻轉課堂的概念首次引入中國,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六年時間了。翻轉課堂的由來很多人都聽說過,美國一所高中的兩位老師喬納森·伯格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 Sams),為了幫助因為各種原因落下課程的學生補課,錄制了微視頻來幫助這些學生。為了幫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他們把自己制作的視頻傳至網(wǎng)絡,卻沒想到因此引起了無數(shù)人的關注。大家紛紛通過各種方式向他們表達感謝之意。這件事情激發(fā)了他們更大的熱情,他們開始制作更多的學習視頻,與此同時也提出了讓同學們通過視頻在家里自己學習,在課堂上練習和鞏固所學知識的教學方法。[1]這個看似平常的小小改變,實際上卻是對長久以來傳統(tǒng)課堂的一個顛覆性的創(chuàng)舉。而這一顛覆性的創(chuàng)舉也不是憑空而來,它是建立在前人的研究和新時代便捷網(wǎng)絡基礎上的,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大家有所不知的是,早在1996 年,美國邁阿密大學商學院的莫里·拉吉(Maureen J.Lage)和格蘭·波蘭特(Glenn J. Platt)就已經(jīng)提出了“翻轉課堂”的設想并在大學實驗,2000年4月,韋斯利·貝克(Wesley J. Baker)建構出“翻轉課堂模型”(Model of Classroom Flipping)。而喬納森·伯格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 Sams)兩位教師做法,可以說多少受了前人研究的啟發(fā),但難能可貴是,這兩位教師在學校做了大量實質(zhì)性的工作,而且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令更多的人知道這種學習方法,并使大家受益。因此,加拿大的《環(huán)球郵報》將“翻轉課堂”評為2011年影響課堂教學的重大技術變革。翻轉課堂也從此跨入了全盛時代,不僅在美國遍地開花,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許多教育專家也開始關注這種教學方法。[2]
二、翻轉課堂與其他幾種相關教學方法的對比
許多人認為翻轉課堂屬于微創(chuàng)新,因為在這種教學方法上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其他教學方法的影子。[3]例如,有資料顯示,上世紀90年代初,哈佛大學的物理學教授埃里克·馬祖爾(Eric Mazur)就開始了“同伴教學”(Peer Instruction)的教學策略開發(fā)。[4]1997年,他出版了《同伴教學:用戶手冊》,其中就提出:先將一些信息轉移到課外,課內(nèi)則進行知識的內(nèi)化吸收,這樣可使他在課堂上更多地指導學生,以替代長篇大論的演講。
在此之后,又出現(xiàn)了一種混合式學習。它是Bamum和Parmann兩人于2002年提出的。[5]所謂的混合式學習就是把面授學習和在線學習結合在一起的學習方式。這樣可以把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的優(yōu)勢和在線學習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這也是受到網(wǎng)絡發(fā)展的影響。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為混合式學習提供了必要的條件。看似簡單的一個不同之處,卻使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旌鲜綄W習既要發(fā)揮教師的引導、啟發(fā)、監(jiān)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
無獨有偶,早在20世紀70年代,中國的邱學華在“嘗試教學法”中明確提出 “先學后教”的教學法。[6]在當時來說,這種教學方法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因為它要求改變教學中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轉變?yōu)橹笇д吆洼o助者,教學順序改變?yōu)閷W生先學,老師后教,以保證教學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更具有針對性。其實不難看出,在中國早期的先學后教模式上可以找到現(xiàn)在課改的影子,因此說其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只不過,受到當時大環(huán)境的影響,學生先學,要怎樣學?僅僅是通過課本和教輔書的話,學習效果可想而知。翻轉課堂就不同了,因為科技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給學生自學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其實這也并不奇怪,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應該是建立在大量的研究和實驗之上,取百家之長,才能適應新的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因此,翻轉課堂的特征可以從理論依據(jù)、目標取向、操作程序、支持系統(tǒng)、評價體系等五個方面,與其他幾種相似的教學方法相比較。
翻轉課堂與同伴教學、混合式學習和中國的先學后教模式具有異曲同工之處,在于它們都是提倡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為重,克服現(xiàn)行學校教育制度中“重教輕學”的弊端。評價體系也是以學生自評和同伴互評相結合,準確地說是診斷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相結合,這點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中重終結性評價的缺點。從理論依據(jù)出發(fā),翻轉課堂、同伴教學、混合式學習都是以掌握學習、認知主義、行為主義、建構主義為主,而中國的先學后教模式略有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是以“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論和人本主義為主要理論依據(jù)。[7]
從時間順序上說,翻轉課堂的提出和實踐,確實晚于其他三種教學方法,所以它從許多地方都借鑒了其他三種教學方法。但由于科技的發(fā)展,翻轉課堂在技術上更為成熟。它可以使用網(wǎng)絡、微視頻和課堂三者的完美結合,使學生的自學效果得到了保證,也因此使此類教學方法有了其存在的意義。
三、結語
筆者認為翻轉課堂還可以從以下幾點繼續(xù)深入探究:
(1)如何獲取信息技術的支持?
(2)如何重新定位師生的角色?
(3)怎樣設計學習資源?
(4)如何處理實施中期的學生反饋?
(5)建立什么樣的評價體系?
由于時間有限,筆者將在后續(xù)文章中繼續(xù)探討。
綜上所述,從教學形式上來說,翻轉課堂并不能算新事物。但從技術載體上來說,有了微視頻及一系列的網(wǎng)絡支持,翻轉課堂具有了自己優(yōu)于其他幾種教學方法的特點。
參考文獻:
[1] Bergmann,J.&Sams;,A.Flip Your Classroom:Reach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M].Washington,DC: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2012.
[2]李柯達.Gartner報告:未來一年48項即將大熱的技術趨勢[EB/OL].http://www.forbeschina.com/review/201210/0020518.shtml,2015-04-29.
[3] J.W.Baker.The Classroom Flip:Using Web Course Management Tools to Become the Guide by the Side[A].J.A.Chambers.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llege Teaching and Learning[C]. Florida US: Florida Community College at Jacksonville,2000.9-17.
[4]E.Mazur.Can We Teach Computers to Teach[J].Computers in Physics,1991,5(2):31.
[5]張榮偉.論“教”與“學”的五種關系[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2(10):50-56.
[6]劉秀峰.”先學后教”模式在我國的百年演進及思考[J].當代教育科學,2014(21):17-20.
[7] 容梅,林君芬,王陸.交互技術打造高效互動課堂[J].教育信息技術,2013(3):3-10.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