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宗燕 陳艷
摘要:當下,微課作為新時代信息技術發(fā)展下新生的一種教學資源,受到了社會、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其相比較傳統(tǒng)教學模式所特有的優(yōu)勢如果能夠利用好,將使高校中化學課程的有效推進以及質(zhì)量得到顯著提升,本文就高?;瘜W如何利用微課程提升改變目前現(xiàn)狀作分析探討。
關鍵詞:高?;瘜W;微課程;教學改革
隨著目前電子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各種新生產(chǎn)物不斷地出現(xiàn),微課程就是當中的一個產(chǎn)物。其定義說法不一,但都指明了幾點,例如:主題明確,短小精悍,使用方便等,這也是微課相比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所特有的優(yōu)勢,能對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進行一個輔助與補充,針對課堂上某一知識點,利用短短幾分鐘的時間對學生進行一個強化,使學生對其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自身有切實的感受。如何正確看待微課程在高?;瘜W課程當中所處的地位,以及如何設計微課程的內(nèi)容是本文的兩個主要論點,也是高?;瘜W乃至整個高校教學體系當中刻不容緩的研究課題。
一、 高?;瘜W教師需引起對微課程的重視
大學是大部分學生踏入社會前的最后一段學習生涯,這中間幾年的時間摻雜著各種大大小小的事,學生無法做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課堂時間是大學化學教師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在目前的大學化學課堂當中,部分教師還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只是通過口頭教導,學生往往要靠自身反復去理解才能想通,由此不僅造成了時間上的浪費,還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疲乏與厭倦,喪失了學習的動力,從而造成大學化學課程推進緩慢。利用微課程在大學化學課程當中對某一概念或者知識點用視頻的形式,在短短的幾分鐘內(nèi)對學生進行強化,使學生有深刻的理解與真實的感受,從而促使上述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因此,大學化學教師需引起對微課程的重視,認清微課程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所處的地位,做到更好地利用微課程促進大學化學課程有效性的提升。
以邢其毅主編的《基礎有機化學》第二章2.4《有機化合物的命名》為例,這一章主要是教導學生學習在完整命名的基礎上對每一類化合物的命名能夠進行區(qū)分,學生在面對課本上各種化學名稱很容易會覺得枯燥,無聊,沒有動力去學習。教師在面對這種情況時,可以設計制作一個幫助學生記憶的視頻,摻雜一些卡通特效,使其不再顯得枯燥無味,同時要在遵從課本內(nèi)容的基礎上,每堂課對學生進行幾分鐘的播放來強化學生的記憶,使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使大學化學課程積極地得到推動。
二、 大學化學微課程內(nèi)容改進
在大學化學課堂教育當中,也有一部分教師了解微課程對促進課程進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在對微課程的內(nèi)容設計上有待改善。微課程首先要將學生的注意力與興趣吸引過來才能使其作用得到展現(xiàn),如果只是將課堂教學內(nèi)容生硬地搬到微課程上,學生在看過一兩次之后就會喪失興趣,覺得跟課堂內(nèi)容沒有什么區(qū)別,這樣就喪失了采用微課程在大學化學課堂當中的意義。大學化學教師在設計微課程的內(nèi)容時,可以將化學內(nèi)容生活化,卡通化,將化學最貼近學生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由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趣的化學微課課程還能將學生的零碎時間利用起來,促使學生反復、經(jīng)常性地去看,使得其強化知識點、深化概念方面的作用也不經(jīng)意間得以發(fā)揮,從而促進大學化學教學活動有效展開與推進。
以人教版大學教材為例,教師在教授《原子結(jié)構和元素周期律》的時候,這一課程的教學要求是:第一讓學生掌握氫原子光譜,玻爾原子模型;第二讓學生了解核外電子運動的特殊性,從而理解波函數(shù)和電子云圖形;第三讓學生掌握電子層、電子亞層、能級、能級組、電子云、原子軌道等概念,從而理解四個量子數(shù)的量子化條件及其物理意義;第四,讓學生能夠掌握近似能級圖,并按照核外電子排布原理,寫出一般元素的原子電子構型;第五讓學生理解原子結(jié)構與元素周期律間的關系。根據(jù)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利用微課進行教學,將元素周期表的規(guī)律,和其中元素的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律,通過微課做一個簡短的視頻總結(jié),效果上可以多用一些卡通形象、卡通文字的形式,用類似動漫的形式來將知識點表現(xiàn)出來,讓學生覺得看上去不會累。這個視頻總結(jié)除了上課的時候可以使用,課后教師也可以將它上傳到多媒體教學平臺上,方便學生下載下來自己課后進行回顧總結(jié)。
三、 結(jié)語
當下社會經(jīng)濟不斷快速地在發(fā)展,作為向社會輸送人才關鍵地的高校,一定要跟緊社會的步伐,利用各種科技與技術,促進高校課程有效性的推進。大學化學教師身為整個教育體系當中的關鍵性人物,更應抓緊教育改革的浪潮,將微課程列入常用的范疇內(nèi),與課堂教學相輔相成,同時,要積極去探究更加適合課堂與學生自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方式與方法,促進整體教育水平的提升,這不是一條容易的路,教師應不畏困難,積極努力地奮斗,為教育改革浪潮的最終形成獻出自己的一把力量。
參考文獻:
[1]張金彥,藍平,廖安平.微課下的高?;瘜W教學改革[J].廣東化工,2017,44(2):124.
[2]王東.微課在地方性高校化學實驗課程中的開發(fā)[J].經(jīng)營管理者,2016(16).
作者簡介:
馬宗燕,陳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和田市,和田師范??茖W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