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升,我國的教育事業(yè)也逐步踏入新的臺階。目前我國主要實行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素質教育,切實踐行素質教育對于提升我國義務教育的整體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在農村地區(qū),素質教育的難度較大,各類問題都一一涌現,其中語文教學問題尤其嚴重,亟待解決。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問題;對策
據可靠數據分析,我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堪憂,存在眾多的問題。學生整體的語文素養(yǎng)和先進的思想認識較為缺乏,體現在學生聽說讀寫等幾個方面。小學語文教學面臨的形勢頗為嚴峻。所以本文針對此問題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以期為業(yè)界提供參考。
一、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客觀地來講,城市的教育質量肯定要高于農村,所以農村的教學質量會存在眾多的問題,下文將作詳細的闡述。
(一) 師生和生生缺乏交流
農村地區(qū)本就交通不發(fā)達,各方面發(fā)展同城市相比較為緩慢,也為教育的進步設置了極大的障礙。因為各方面的因素,師生之間互動很少,難以進行較為深入地溝通和交流。所以教師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只能是進行填鴨式的教育,只側重教學結果,而沒有重視教學過程。所以造成了惡性循環(huán),師生和生生之間更加陌生,沒有信任,就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結果可想而知。
(二) 教學目標不明確
我國現階段雖然提倡的是素質教育,倡導學生全方位的發(fā)展,但是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依然側重教學結果,將語文教學中涉及的知識段盡數羅列,并沒有突出哪個重點,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完成既定教學目標,教師任務重,學生學習壓力大,不利于教學的有效進行。
(三) 教學方式老舊
受應試教育的荼毒,教師經常用“題海”來實現教學目標,但是這種機械老舊的教育方式已經不適應現代的學生,遏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的養(yǎng)成,不利于語文教學的實施。
(四) 教師素質偏低
農村小學的師資力量來源于社會各階層,有的甚至沒有教師資格證,自我成長意識淡薄,專業(yè)水平不能與時俱進,造成了整體教學水平偏低,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五) 教學理念落后
雖然我國一直在倡導素質教育的理念,但是因為傳統(tǒng)教育的觀念深入人心,導致學生周圍的大環(huán)境都是側重“分數”的氛圍,所以改變這一陳舊的觀念,對于提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學水平的落后導致情感教育等眾多先進的教育方法不能熟練運用,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直扮演著控制者的地位,將學生的主體地位代替。
二、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相應改進策略
(一) 基于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上進行教育方式的創(chuàng)新
在整體大環(huán)境的影響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要向素質教育靠攏,通過高頻次的學習或者培訓,為農村小學語文老師提供先進的教學方式,為提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水平和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支持。比如情感教育,這是近年來較為熱點的詞,利用情感教育,深入了解具有差異性的每個學生,通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順勢引導其對語文的學習,提升其對語文科目的興趣。還可以將語文教學分解為多種方式進行,比如詩歌朗誦、成語接龍等,將語文的教學融入學生感興趣的游戲中,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強化農村教育的投資力度
在義務教育相關法律中,資金投入可以適當優(yōu)先農村。不僅要強化小學的硬件設施,還要加強小學語文課程的師資力量投入,引進先進的師資力量,加強教師的培訓力度,提升整體軟實力的水平。“軟硬兼施”才能盡快達到相應的素質教育大目標。
(三) 借勢多媒體技術
多媒體教學是近年來教育行業(yè)較為普遍的教學工具,可以大幅度強化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此基礎上對于教師的要求就更加高標準了。需要教師通過學習熟練掌握該技術,通過自主研究和創(chuàng)新為小學語文教學平添新鮮的元素,吸引學生注意力,通過教師自我的創(chuàng)作和才華展示,為學生展現不一樣的課堂。
(四) 走出課堂,開展活動室教學
應新課改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傳授理論知識,還要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所以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教學脫離教室,將所學知識融入生活實踐當中,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與大自然和社會進行親密的接觸,為以后的生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學習深奧的知識做鋪墊。
(五) 強化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的綜合素質
對于師資力量整體水平的提升,是一個長期堅持的事業(yè)。不僅僅學校的領導要有很強的自我提升的意識,也要帶動全體的教師進行積極的自我提升。教育部門和學校要聯合起來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不僅僅要在語文教學中提升專業(yè)水平,還要增設心理等重要學科的培訓。教師通過學習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發(fā)展都具有差異性,才能因材施教,給學生設置最合適的教學方案。另外,還可組織教師進行實踐與考察,促進教師實現長遠的發(fā)展,同時還要發(fā)揮出學校中的作用,增強教師的教學水平,保證新課改可以順利實施,并做好師德的建設工作,培養(yǎng)教師的愛崗敬業(yè)精神,提高教師的責任意識,以此來為學生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綜合上文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眾多問題與多方面的因素相關,所以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相關的教育部門要加強對學校的監(jiān)管力度,隨時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還有不斷強化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綜合能力,使其具有先進的教學水平和先進的教學理念,通過運用各種高科技的教學手段,為小學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一個更加豐沃的土壤,使得不僅僅在語文學習上可以獲得長足的進步,還可以將此類學習方法運用到其他科目的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整體知識能力和實踐能力,進一步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時岑.影響圖書館兒童閱讀環(huán)境因素及對策——以六盤水市圖書館為例[J].六盤水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04):83-84.
[2]陸云峰.素讀:多維文化沖突中的根性覺醒——對現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積極審視與本質探尋[J].江蘇教育研究,2012(06):25-26.
[3]李孜,李燕.農村留守兒童成長教育實踐性研究——以重慶市巴南區(qū).
[4]張歡.小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
作者簡介:
張曉梅,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qū)夏道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