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守軍
摘 要:進行課堂提問是一堂課必不可少的步驟,在課堂如果不提問,學生就無法有效地融入課堂中來,也提不起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對于老師講的問題也不會思考。但作為教師在課堂提問上總會存在一個誤區(qū),不知道問學生什么難度的題目較為合適,也不知道在什么時候提問學生才最為恰當。有效恰當地對學生進行提問將激起學生思考的熱情,也會激起思維的火花,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因此就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提問的誤區(qū)及解決的對策進行探討。
關鍵詞:提問誤區(qū);對策;有效性;小學教學
一、數學課堂中提問的誤區(qū)
在數學課堂的提問中很多教師都很隨意,有時甚至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更沒有預設過提出這個問題會引起學生怎樣的思考,會達到怎么樣的一個效果。因此,數學教師在提問時會也存在多方面的誤區(qū)。
首先,提問內容呆板枯燥,沒有吸引力。試問如果教師在提出一個問題后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甚至不能讓學生關注這個問題,那么學生還會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嗎?因此,這是課堂提問較嚴重的一個誤區(qū)。
其次,提問固定。有些教師在課堂提問的時候總是提問一些固定的學生,比如平時積極回答問題的或學習成績好的。尤其是在上公開課的時候,教師會擔心提問成績差的同學會回答不上來,因此只提問成績好的。這樣會造成成績好的同學每堂課都能跟上老師的思路,積極思考;但成績不好的同學就會想反正老師不會提問他的,聽不聽課都無所謂的,甚至會有一些同學認為老師已經放棄他了,因此自暴自棄。結果就是成績好的更好,成績差的就更差了。
然后,打破砂鍋的提問。很多教師提問的時候不知道什么叫適度,在提問了一個問題后,一個問題又接著一個問題來,讓學生應接不暇,到最后學生就回答不出這個問題了。這樣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在以后老師再次提問的時候,甚至都不敢起來回答問題了,對老師提問的問題也會產生一個恐懼的心理。
最后,提問的問題過于簡單。有些教師盲目地追求課堂中的氣氛,問很多非常簡單容易回答的問題。表面上確實取得了這樣的效果,但實際上與所上課程卻沒有多大的關聯(lián),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進入課題。并且由于提問的太簡單了,學生完全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并不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也達不到這堂課的目的。
二、解決對策
首先,教師要創(chuàng)設趣味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提問,可以從生活的角度出發(fā),思考問題該怎么提。思考怎么樣提問才能提起學生的興趣,才可以讓學生全神貫注地投入到本堂課中來,跟上老師的思維,對老師的問題進行積極的思考。因此我們留心觀察生活,將數學融入生活,在提問的時候才會有更好的題材。并且我們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根據不同的問題,設計不同的情景來表述問題,讓學生對問題積極獨立地思考。
其次,我們不能用“有色眼鏡”去看待學生,而是要平等地對待每位學生。在課堂上對每個學生的提問都要均等,甚至有時要多提問學困生,讓他們知道老師并沒有放棄他,老師們都在關注他,鼓舞他們的自信心。多提問學困生,可以讓他們每堂課積極地融入課堂中去,對問題都有深入的思考。教學的效率也就自然而然地提上去了。
然后,提問要適可而止,雖然課堂上有時需要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的,但如果問題問得過多太深奧,反而不利于學生的思考,同時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所以,教師在提問的時候,就要注意提問的那個“度”,提問問題的個數要讓學生得到充分的思考,但又不能將問題問得太深入,讓學生都不知道怎么思考。
第四,我們提問問題的難度要控制得當,不能太難,讓學生無法思考,但也不能太過簡單,讓學生不用思考就知道答案了,這樣的問題是沒有意義的。這樣既沒有讓學生思考到,也沒有達到教學的效果。
我們在向學生提問的時候其實是一個嚴謹的過程,在提問之前我們要多思考,想好要以哪種方式來提問,我們提問要達到的目的是什么?不能盲目地提問,既不注重過程,也不注重結果,要想好提問的方式,避免進入提問的誤區(qū)。
三、提問應該是通過精心設計并最終有效生成的
我們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我們要逃脫單一的思維,要多思維地去思考問題應該怎樣設計。數學界的權威學者塞勒一干人等就曾提出過三個隱喻:
1.將課程比作是一張關于建筑的設計圖紙,教學是其中具體的施工。
2.如果課程是關于一場籃球賽的方案,那么教學就是這場籃球賽進行的過程。
3.如果我們教授的課程是一首樂譜,那么教學就是這首樂譜的演奏。
我們在向學生提問的時候,要做到生動有效地提問。從具體實際和要達到的目的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有創(chuàng)造性對問題進行思考。
總之,教師在向學生提問的時候,稍不注意就會進入提問的誤區(qū),進行無效提問。問題本身對學生和對課程的本身都是無意義的。因此,我們在提問的時候就要精心設計問題,有效地生成問題,達到預期提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李鵬,傅贏芳.論數學課堂提問的誤區(qū)與對策[J].數學教育學報,2013(4).
[2]施益新.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誤區(qū)和應對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2010(2).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