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棟
摘要:高中語文教育是學校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智育、德育、審美情趣、習法等多種功能。但農村高中語文教學工作中存在著教學觀念陳舊、教學課堂沉悶而乏味,教學效果不佳,缺乏和諧民主的教學環(huán)境,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等許多的難題。在農村高中語文教學中運用積極心理因素來提高教學效果,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增強學生綜合能力,是新世紀教育發(fā)展的需求,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要求。高中生只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良好合作精神、競爭品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在未來成為國家發(fā)展建設中所需要的優(yōu)秀人才。
關鍵詞:農村高中;語文教學;積極心理因素;教學效果
高中語文教育是學校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語文教學承擔著推進我國教育事業(yè),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學習外國進步文化以及培養(yǎng)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所需人才的重要任務。在當前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語文教學的課程不斷深化改革,在新課標下如何提高語文教學效果成為當前語文屆的熱門話題和關注焦點,在語文教學中促進學生積極有效學習發(fā)展,已成為當前語文課程改革的努力方向。雖然廣大教育工作者在語文學科教學策略的研究中取得一定的成果,總結出些許課堂教學策略,但結合農村高中語文教學的特點在教學中運用積極心理因素研究的成果還不多見。因此本文結合筆者所在的高中的工作經歷和教學現(xiàn)象,思考如何根據(jù)農村高中實際情況,在語文學科中運用積極心理因素來提高教學效果。從農村高中語文教學中,不斷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問題,及時調整教學方式,歸納總結教學規(guī)律,優(yōu)化語文教學,使農村學生得到有效全面的發(fā)展。
一、高中語文教學所具有的功能
高中語文教學的主要功能體現(xiàn)為:智育功能、德育功能、審美情趣功能、習法功能。
(一)智育功能
智育主要是對人的能力和智力水平的開發(fā)和提升。語文課程的教學在智育方面有重要的功能。語言文字與思維是緊密相連的,語言文字是思維的物質載體,思維是語言文字的思想內涵;思維通過運用語言文字來傳遞表達出來,語言文字因思維表達的需求而存在。因此,學習語文是鍛煉發(fā)展思維的過程。語文教學豐富多彩的文本內容有利于活躍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語文的規(guī)范性以及文本的邏輯性有利于發(fā)展學生思維的縝密性;表達交流的活動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分析判斷和敘述能力;名言警句、詩詞的背誦有利于增加學生的記憶力等等。
1.開發(fā)智力
智力是指與認識活動之間相關系的心理因素,包括記憶力、思維能力、想象力、觀察力、分析判斷、應變能力等。語文教材中的范文系統(tǒng)、知識系統(tǒng)和訓練系統(tǒng)、助學系統(tǒng)、表達交流系統(tǒng)、梳理探究系統(tǒng)都包含著相關的智力因素,且都具有開發(fā)智力,發(fā)散思維的功能。
2.培養(yǎng)語文能力
語文教學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以及綜合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語文教學中會涉及到語文能力訓練的材料、目標、要求和方法,通過教育教學的訓練就能有效達到培養(yǎng)語文能力的目標。
3.知識的積累和運用
通過語文教育學習,掌握字詞句篇,語法修辭邏輯順序,文學常識,文學現(xiàn)象等基礎知識,注意閱讀方法、寫作技巧、詩詞感悟等方法技巧,而且要從文本中汲取并積累情感態(tài)度、審美情趣、價值取向等思想,提升自我認知水平。對積累的知識要進行歸納梳理,然后進行反復溫習、領悟總結,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并能夠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合適運用。
(二)德育功能
德育是指對學生進行有關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作為具有人文性課程的語文,包含著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通過語文學科的學習,學生的精神世界受到熏陶和培養(yǎng)。語文教學中應注意語文學科的自身規(guī)律,把思想道德教育滲透進語文教育中,讓學生的思想品質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那學生塑造成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理想情操、倫理道德的高素質人才。
(三)審美功能
語文教學的審美功能,是指在語文學科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通過感悟美學構建審美意識,培養(yǎng)審美能力。語文教材中有大量優(yōu)秀的古今中外文學作品,這些作品中蘊含著璀璨的中華優(yōu)秀文化和絢麗多姿的世界文化,具有豐富的審美價值,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課程中進行挖掘,繼承和傳承這些燦爛優(yōu)秀文化,體會語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等,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體驗能力、想象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鑒賞能力。
(四)習法功能
1.語文學習方法
語文學習的方法其中包括語文課程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和訓練方法、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和特點、與文學知識的技巧等。引導幫助學生學習掌握語文學習的科學有效方法,是語文教學應該具備的功能。
2.語文思維的方法
語文思維方法包括分類對比、綜合總結、具體分析、抽象概括、聯(lián)想想象、系統(tǒng)化、求同和求異的心理方法,以及邏輯形式方法。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接受能力,給予指導。幫助學生學會掌握整體感知、欣賞感受、聯(lián)想想象、質疑思索、觀察判斷等方法。學會獨立感悟思考,發(fā)展個性思維,將思維具體化,促使個性思維轉化為創(chuàng)新思維。
二、農村高中的語文教育教學存在著很多難題
在經濟文化教育相對落后的農村高中,語文教學工作中存在著許多的難題。以筆者工作所在的高中為例,學校政策支持推行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實施小組探究性學習,但是許多語文教師教學觀念陳舊,在教學實施中只是打著新課改的旗號應付學校的檢查,在學校例行的公開課展示時,走形式地演示一下,可平時教學過程中仍舊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且一味重視應試教育,以平時成績決定一切,而忽視了在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工作。教師在備課編寫教案時,多是按照教參設計或者套用往年的教案,教學設計簡單且隨意,脫離了各班級學生學習差異的實際狀況,重復單一地使用相同的教學方式,缺乏創(chuàng)新,毫無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僅僅把教學作為是一個任務而去機械完成。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整個教學課堂沉悶而乏味,教學效果不佳,缺乏和諧民主的教學環(huán)境,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忽視部分學生的接受能力,缺乏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不到實質鍛煉,更何談讓學生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發(fā)展。諸多問題困擾著農村高中語文教學的開展,制約著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三、語文學科中運用積極心理因素提高教學效果具有特殊歷史重任
在倡導實施素質教育的當下,如何能夠在加強學生基礎文化知識的同時,能打破以往的“滿堂灌”、“填鴨式”式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發(fā)散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升學生的素質能力,是我們需要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面對當前社會形勢,教師應該根據(jù)農村教育的實際情況,掌握行之有效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在語文學科中運用積極心理因素,增強教師自身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提高教師自身素養(yǎng)和心理素質水平,形成良性循環(huán),建立新型的教育模式。
我國教育教學的基數(shù)多分布在農村,農村教育困難重重卻又充滿希望,因此,農村高中的語文教學為語文教師提供了一個任務艱巨且又前景廣闊的平臺。說到任務艱巨,是因為現(xiàn)在的農村學生生活環(huán)境相對來說較為閉塞、見識面相對狹窄、閱讀量偏少,缺少城市學生那種敢做敢想的創(chuàng)新型思維,綜合素質能力相對偏弱,而隨著新的高考改革方案的開展與實施,語文教師所肩負的任務更為艱巨。說前景廣闊,是因為新的改革方案影響著新的教學改革措施的確定與實施,讓我們了解到身上的不足,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手段方法,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鍛煉和培養(yǎng),帶動各種能力的提升,有效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效果。
在農村高中語文學科運用積極心理因素提高教學效果,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增強學生綜合能力,切合國家教育最新考試招生制度中綜合素質評價的方向和思路,是新世紀教育發(fā)展的需求,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要求,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高中生只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良好合作精神、競爭品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在未來成為國家發(fā)展建設中所需要的優(yōu)秀人才。
(一)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積極的心理因素的教育已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新課題
農村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進行研究有著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農村普通高中教育作為農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它的研究一直是我國教育體系研究中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也是國內理論界和學術界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目前加快發(fā)展農村普通高中語文學科的意義是:農村高中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鞏固農村義務教育普及成果;有利于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有利于縮小城鄉(xiāng)高中教育水平的差異,向著實現(xiàn)全民公平教育的目標更進一步;有利于滿足農村學生與家長對優(yōu)質高中教育資源的需求;有利于農村更多學生接受優(yōu)質高等教育。隨著農村獨生子女數(shù)量的增多,家庭問題的復雜化,留守兒童的增多,現(xiàn)代教學觀念更新的加快,實施素質教育,特別是在語文學科教學中運用積極的心理因素的教育已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新課題,通過提高語文教學效果,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克服學習成長中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正確處理學習,生活,人際關系,培養(yǎng)學習興趣和健全人格的手段,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二)語文學科運用積極心理因素來提高教學效果有特殊功能
筆者結合教學經歷認為,語文學科運用積極心理因素,可以促使學生提高語文學習效果,促進對自己的深入了解,發(fā)展自主學習和自我教育能力;并且對將來的學習生活都有幫助。而且,可以幫助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構建優(yōu)良的心境,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始終保持熱情飽滿且樂觀向上的狀態(tài)。并且,這種教學也是促進學生正確的認知結構、情感態(tài)度和學習興趣形成的重要途徑。通過運用積極心理因素,可以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的態(tài)度。而且,可以促使語文教師優(yōu)化自身,學習相關心理學理論,從而運用到教學活動中,提升其理論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使教師從傳授型教書匠向研究型教育工作者進行轉變。最后,對農村高中語文學科運用積極心理因素提高教學效果進行研究,可以填充語文教育心理學學術以及教學方法、方式方面的漏洞和不足。
(三)在高中語文學科教學中運用積極心理因素提高教學效果
在如今的農村語文教學活動中,還存著許多教學問題,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還無法趕上城市,尤其是在教學工作中,由于農村學生自身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加上教學方式不合理等多種原因,使得語文教學工作無法順利有效地展開。在高中語文學科教學中運用積極心理因素提高教學效果進行研究,提出在農村語文高中教學中加強教師專業(yè)能力和提高自身心理道德素質,不斷創(chuàng)新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完善教學機制,了解學生心理存在的問題,根據(jù)學生心理的狀況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實施有針對性地教學設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小組合作學生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學生自信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育活動中幫助學生高效學習語文知識與技能,提高農村高中語文學習的效果,引導學生對語言材料進行品味、感悟以及積累,使學生認識了解語文運用的規(guī)律,通過運用語言文字的范例和實踐中,學會在語文課程和其他學科的學習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中,運用好語言文字。通過運用積極心理因素,使學生吸收古今中外優(yōu)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yǎng),塑造勇敢樂觀的積極品質,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和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獨立思考精神且能適應新的不同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人生價值觀,社會責任感,健全人格,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通過研究使農村語文教學能夠更貼切符合新的高考改革方案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黃春玉.運用各種手段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情景,提高中學語文教學效果[J].教育論叢,2014年18期.
[2]張新華.如何增強中學語文教學效果[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5年13期.
[3]喬國德.新課改理念下如何提高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J].象牙塔內,20lO年07期.
[4]吳翠萍.影響中學語文教學效果的因素以及對策探討[J].科技教育,2015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