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
【摘? ? 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科教師不能僅限于現(xiàn)有的教材,如果這樣,學生的閱讀量會太少,閱讀面也會太狹窄,學生的閱讀視野更放不開。但學科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有的課本教會學生的初步閱讀方法,讓學生在利用課堂上學到的閱讀方法,去進行延伸到課外去。在一般閱讀課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創(chuàng)新理論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按照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的方式,最后由教師“點撥引導”的閱讀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就是讓學生先把課文由“讀一讀”。開始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能去發(fā)現(xiàn)問題,做到整體感知課文中所要表達的大概意思是什么。
【關(guān)鍵詞】新課程? 小學語文? 課堂閱讀?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24.041
眾所周知,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教育家都曾經(jīng)這樣說過:“教學有方,但教無定方?!边x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作為學科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加強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輔導是有促進學生對閱讀感興趣。
另外,如果你作為一名學科教師的教學方法不適應你的學生,就會造成學生在閱讀能力方面不但沒有得到提高,反而阻礙他們對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因此,選擇適合的閱讀教學方法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關(guān)鍵。語文學科教師要學會選擇教法,能讓學生在你的引導下盡可能用最少的時間,捕捉到最多的學習動力。
如今,新時代教育強調(diào)學習知識的探索性和創(chuàng)新性,學科教師不能再照用傳統(tǒng)以情節(jié)分析為中心的滿堂講、滿堂問的模式。閱讀是指對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的展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有所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所以,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依據(jù)這些教育理念。學科教師采起怎樣的閱讀教學方法與學生獲得怎樣的學習感受是密切聯(lián)系的,因為,每一種閱讀教學方法都應由教師根據(jù)教材和學生的具體情況來,才能作出決定。
一、從“讀、思、議、導”方面的結(jié)合法入手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科教師不能僅限于現(xiàn)有的教材,如果這樣,學生的閱讀量會太少,閱讀面也會太狹窄,學生的閱讀視野更放不開。但學科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有的課本教會學生的初步閱讀方法,讓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閱讀方法,延伸到課外去。在一般閱讀課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創(chuàng)新理論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按照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的方式,最后由教師“點撥引導”的閱讀教學方式進行教學。
教師讓學生先把課文由“讀一讀”。開始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能去發(fā)現(xiàn)問題,做到整體感知課文中所要表達的,做到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讓學生“想一想”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再“議一議”,不僅才找到以上問題的答案,還要在“議一議”中,你對哪些問題或哪個句段、人物、情節(jié)感興趣,最感興趣的原因是什么?教師最后針對在課堂上所出現(xiàn)的問題去進行點撥、引導,使學生不僅能解決課文中的閱讀問題,而且使學生能有一個明確的閱讀思路,掌握了以上這些閱讀方法,學生對閱讀課文的理解會感覺輕松許多。以前那種教師在滿堂講和滿堂問的過程中,形成注入式教學方法需要5課時才能解決的問題,現(xiàn)在只需1課時學生就能輕松掌握。這樣,學生就自然而然會感到閱讀量不足,因此,他們的閱讀內(nèi)容就會從課內(nèi)拓展到課外,他們需要從課外讀物中獲得更多的閱讀知識,吸收豐富的課外讀物營養(yǎng)。
二、靈活安排“讀、寫”結(jié)合法,學科教師重在課堂指導
按常理來說,從讀到寫是學生閱讀能力,進一步提高和升華的表現(xiàn)。這里說的寫,并不是說寫寫生字、寫寫課文,而是從大語文的教學觀來認真考慮的。從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寫句子,到中年級的寫片段,再到高年級的把人物、動物、活動、事件等寫認真具體,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語文學科教師的耐心、持之以恒地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才能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勤于動手,勤于練筆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熱愛寫作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他們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因此,興趣是激發(fā)課堂教學的關(guān)鍵。這就需要教師去認真鉆研教材,以教材為突破口,找準聚集點,認真捕捉契機,根據(jù)學生特點來靈活變換角度,才能創(chuàng)設(shè)豐富的教學情景,才會把學生引入學習情景,從而,使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萌發(fā)求知欲,吸引學生去主動思考學習語文的重要性。
例如,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前,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先布置學生去認真觀察家鄉(xiāng)的景物,使學生明確了作者按四季順序描寫了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小興安嶺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借此讓學生從文中學到的方法,按一定順序?qū)懽约杭亦l(xiāng)的景物。同學們紛紛寫了有:家鄉(xiāng)的小河、家鄉(xiāng)的柳樹、家鄉(xiāng)的果園等,他們不僅寫出了不同景物的特點,而且寫作順序也很明確,表達了自己對家鄉(xiāng)的真摯感情。這樣通過持之以恒地教學,使學生做到讀寫相結(jié)合,課課有練筆。久而久之,老師不布置他們也會自己找素材,捕捉寫作信息,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才會得到穩(wěn)步提升。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勞動過程,學科教師如何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如何使學生從單純的字詞句的教學走向段篇章的教學,是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教師要注重從學生的閱讀能力入手,注重閱讀方法的選擇,希望能夠就此提升課堂閱讀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潔,韋冬余,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表征及對策——基于研究性教學模式理論的分析[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6.
[2]王海英.論對話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策略有[J],中國新通信,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