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屏
【摘? ? 要】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已經(jīng)成為一種普遍的教學工具,在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語文教學大多數(shù)是以老師口頭傳授為主,而由于多媒體技術的介入,語文教學的形式也變得更多樣化,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運用多媒體技術集聲、圖、文等于一體給學生進行教學。
【關鍵詞】多媒體? 語文? 教學? 運用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20.087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不只是運用在老師對知識點講解。在以往有限的課堂時間里,老師要給學生講解的相關知識,所花費的精力和時間遠遠超過結(jié)合多媒體教學,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既可以幫助學生更加生動形象地理解老師所講解的相關知識點,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老師的教學負擔,使老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上課效率都得到一定的提高。本文就根據(jù)多媒體技術的運用進行論述。
一、多媒體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教學形式不會如此的單一化,多媒體所承載的知識點以及知識點的呈現(xiàn)形式都更加多樣化。正因為多樣化的教學內(nèi)容和形式可以更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如果學生是帶有興趣去學習語文,至少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是積極態(tài)度,以正面的心態(tài)接受老師講解的知識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課本語文的知識是中華文化的冰山一角,唯有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興趣,讓學生學會一定的方法與技巧才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得到更廣泛的運用,而多媒體的引入更加容易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首先,老師備課的內(nèi)容可以更靈活的把知識點進行呈現(xiàn),甚至圖片、聲音、文字集于一體的視頻都可以是知識點的呈現(xiàn)方式,相比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運用多媒體的情況下,一堂課程所包含的內(nèi)容可以做相應的延伸與拓展,學生對于老師在課堂中講解的知識點能更加輕松地吸收內(nèi)化為學生自己的東西。其次,學生不再像以前老師在黑板上寫板書一樣,忙于做筆記而忽略對知識的理解,導致學生逐漸跟不上老師的步伐而喪失對語文學習的興趣,相反,老師在用準備好的課件,一般情況下對教材內(nèi)容的講解會更具有連貫性,不容易因為一些客觀原因而打亂上課的節(jié)奏,因此,學生學習的效率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二、拓展課堂容量,開闊學生視野
單一化的上課形式易使學生產(chǎn)生厭煩心理,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潛移默化的調(diào)解學生內(nèi)心的枯燥感,面對有色彩,有聲音,有圖像的內(nèi)容,學生在知識的理解上會更加容易。課件PPT的制作也避免了以往教師花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在寫板書上,運用老師在課前已經(jīng)準備好的資料,可以直接一邊播放課件的內(nèi)容,一邊給學生進行講解,更加高效地利用課堂教學時間。時間充分得到利用,老師有相對較多的時間對相應知識點的講解更加細致、透徹,甚至可以把與之相關的其他內(nèi)容讓學生有相應的了解。
拓展課堂的容量,不僅是在知識層面,學生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參與到老師安排的教學活動中,與老師形成互動,調(diào)動課堂的氛圍,讓學生在一個充滿活躍氣氛的課堂學習。老師在課堂上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通過學生的互動、回答可以盡可能的了解學生上課的狀態(tài),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也不用再像以往一樣埋頭忙于抄寫筆記,可以在課堂上專心聽講,做相應的筆記,沒有及時寫的筆記可以在課后根據(jù)老師的課件進行抄記。語文相關知識的講解,例如:典故的出處,文章的意境等都可以通過多媒體直接向?qū)W生展現(xiàn),學生可以及時地知道其內(nèi)容,在課后,由于學校的規(guī)定,學生能夠接觸的信息有限,加上學生的自律性有待提高,所以能夠現(xiàn)場及時為學生解決問題才會讓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更有效。
三、陶冶學生情操
多形式的教學形式,學生可以在一節(jié)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多維度的感知知識,同時學生盡大可能的在上課學習過程中的情操得到熏陶。語文這門課程是一門語言學科,更加需要加強對學生情操的陶冶,讓學生在情感和思想上都能通過對語文的學習得到升華,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為學生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氛圍易使學生受感染。如果只是單純的讓學生在課堂上閉上眼睛,通過老師的描述來想象老師所要向?qū)W生傳達的意境,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可能更容易走神,甚至于有些想象能力差的學生往往難以達到老師預設的效果。多媒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弱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某些弊端,幫助學生提高主動參與到課堂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情操得到最大程度的熏陶。
四、易于創(chuàng)設情景,啟發(fā)想象
高中語文的教學不再是單純的讓學生學習一些基礎的知識,語文各方面的教學難度加大,學生在面對這些知識時,掌握的難度也隨之增大,教學往往不是為了給學生灌輸死知識,而是把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知識作為引導學生的典范,幫助學生學會對知識的理解、運用與判斷,學會如何鑒賞別人優(yōu)秀的作品,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表達能力等,學生的內(nèi)在素養(yǎng)通過日積月累的學習不斷得到提升。有些人能夠?qū)懗鰞?yōu)秀的作品往往會說來自于在某一刻的靈感,但其實更多的是擁有比常人更加豐富的想象力,而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關鍵就在于老師在進行教學時如何進行情景創(chuàng)設,怎樣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古詩的鑒賞非常容易考學生的是學生對古詩意境的體會,除了有一些通用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找到詩中的關鍵字句以外,對作者整體情感的把握也需要學生通過想象來模擬,多媒體可以播放相應的背景音樂和對詩歌的朗誦,讓學生閉眼體會其意境,這樣學生的大腦更加容易產(chǎn)生聯(lián)想,使大腦的潛能盡可能的得到開發(fā),所以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是非常值得老師重視的內(nèi)容。
多媒體在越來越多的學科,不同的區(qū)域得到廣泛使用,教師通過多媒體的運用可以使課堂內(nèi)容的呈現(xiàn)效果更好,與此同時,教師的身體負擔也得到了相應的減輕;學生可以更加生動形象地理解老師在課堂上所講解的內(nèi)容,無論是知識的深度還是廣度都會被拓寬與延伸,這樣學生所學知識便不再僅浮于表面,而是更加深入。語文教學所要求學生形成的能力也容易的更多。
教學不是一成不變的,學生在相同的年齡,心智的成熟情況也會因人而異,盡可能地滿足教學需求,滿足學生發(fā)展的需要,這樣的教學才是老師與學生渴望的。但是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也會有一定的局限性,老師在課件準備的過程中也應該遵循課件制作的基本原則,例如:科學性、交互性、實用性、藝術性等,真正運用好多媒體,學生會受益匪淺,教師也會因此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