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歡
【摘 要】《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教師要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靈活、有效地組織教學。”對于普通高中的語文教師來說,這句話解除了許多教學上的顧慮,教學不能不注重成績,要為高考服務,同時也要根據(jù)自己所教的學生情況靈活地進行課堂教學,使課堂成為高效的課堂。
【關鍵詞】高中語文 文言文教學 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9.152
在高中的語文教學中,文言文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文言文生澀難懂,且背景環(huán)境與現(xiàn)代文大不相符,學習起來非常困難,很多學生對文言文喪失了興趣,文言文甚至成為學生學好語文的重點難題。結合在文言文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理論結合實際,談論了如何做好高中語文中文言文的教學。
一、教師要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識文化水平,改進教學方法
近年來,隨著國家大力推行教育體制改革,教育模式由應試教育轉變成為素質教育,對教師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與此同時,素質教育思想也提出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加強語言同其他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在搞好語文教學的同時,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不僅要對本專業(yè)的知識做到精益求精,還應做到“涉獵廣泛、博覽群書”,不斷地學習充電,提高自身的綜合文化水平,從而能夠把文言文的教學工作做得更好。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大都采用的“滿堂灌”或“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教師只是一味地強調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在學生沒有讀懂和了解文章意思的情況下,就讓學生朗讀且背誦全文。這種學生死記硬背的模式,不僅導致學習效果不佳,而且導致學生對文言文逐漸喪失興趣。因此,教師要在文言文的教學過程中轉換角色,由一個傳授知識者轉變成為引導者。要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優(yōu)化和改善教學方案,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要做好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工作。在講解文章重點語句以及詞組的同時,讓學生朗讀和翻譯全文,使學生能夠自己感悟和理解全文的意思,積累和豐富文言文知識,培養(yǎng)語感。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在翻譯過程中有什么不懂或者有什么錯誤,應及時講解或糾正。
二、擺脫進度的枷鎖,精講精練,不重要的不講
對于普通高中的學生,樣樣通就是樣樣松,這樣的課堂就不是高效,有的教師認為所謂高效就是用最短的時間讓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于是有的教師就省略了在課堂上翻譯文言文的過程,只是讓學習好的學生簡單講講主要事件,看似節(jié)省了時間,進行了更多的教學內容,實際上這不是真正的高效,高效的前提是參與,只有學生真正參與到課文中,從誦讀、翻譯入手,動腦思考,了解內容,看似占用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其實這才是提升能力的最佳鍛煉方法。按照教學大綱的教學進度,一篇文言文需要2到3課時,而在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及文言知識掌握的目標下普通高中至少需要5課時,能學會是建立學習自信的前提,學得輕松是高效課堂的前提,根據(jù)不同學校的教學實際來進行教學,而不是死板地按照進度進行,讓教師的教學能夠靈活,更好地貼近學生,這樣才能讓課堂教學收到最佳的效果。
三、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引導學生動口多讀、多背
學生只有對文言文有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才會學有所獲,若學生只是應付教師或者考試而被動接觸文言文,學習起來就會感覺枯燥乏味,思維不活躍,受益不大。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該想方設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使學生從內心喜歡上文言文,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教有所成,學生才能學有所獲,從而真正實現(xiàn)語文課程教學目標。高中文言文的教學內容大都可以與歷史故事、名人趣事、生活軼事和處世哲理聯(lián)系起來。課前,教師可以將文言文所涉及到的神話寓言、歷史故事或成語典故講給學生聽,讓他們有一個大致的印象,再布置朗讀預習,查閱相關資料,使學生在預習中產(chǎn)生興趣,從而在上課時集中注意力,認真聽教師講解,以提高課堂聽課效率。例如,在上《燭之武退秦師》之前,教師可以先講講“秦晉之好”這一成語的來源,從而激發(fā)學生興趣,順利導入新課。
古人寫文章注重音律,許多文章讀起來,都給人一種瑯瑯上口,如行云流水。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苯處熞欢ㄒ囵B(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理解背誦一定量的古典詩文經(jīng)典作品。
如《詩經(jīng)》《離騷》《漢魏晉詩三首》《阿房宮賦》《赤壁賦》《琵琶行》《游褒禪山記》《報任安書》《陳情表》。表面看來,背誦似乎只是積累了一些語言材料,其實,這是感性的語言模塊的整體儲存,它們既是古人的生活經(jīng)驗材料,也是思想情感材料,當然又是鮮活的文學形象材料,這些材料儲存于學生的大腦,滲透到認知結構和情感經(jīng)驗之中,就會成為終生的營養(yǎng),也就是人的精神世界和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構成。既然背誦古詩文對學生來說好處多多,那么背誦古詩文不應該成為學生的負擔而應該成為一種習慣。在引導學生背誦古詩文的過程中,教師要從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因材施教,絕不能死記硬背。
四、根據(jù)文體特點,科學合理地進行課堂教學
文言文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古代和現(xiàn)代的語言習慣不同,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字詞句是組成文言文的重要單位,因此要想學好文言文,首先必須掌握文言文中的字詞句的含義,即教學中教師應該遵循文體特點,注重字面教學。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字面教學就是文言文教學的全部,對文言詞、句字面意思的準確理解,是文言文教學的基礎,它應當成為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目標之一,但僅此而已就大錯特錯了。教師在引導學生弄透字面障礙的時候,也應該有個尺度,即不能一概把字面作為教學最重,甚至全部重要內容,像“煲稀米粥”式的唯字面教學觀,肯定是不大好的,因為學習文言文,懂得祖國燦爛的古代語言文化,不只是知道幾個字句的現(xiàn)代漢語的用法就可以了。所以,教師在學生精要地、高效地熟悉字面意思之后,應科學地、有側重地切入對主題思想的解讀,只要輕重合理,一定能各得其所。
總之,我們高中文言文教學要有成效,我們教師必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教學;另外,要拓展學生文言文閱讀的知識面,豐富學生文言閱讀面,增強學生文言閱讀的語感和能力。如此,我學生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水平的得到提高,我們的教學效果就能明顯,教學活動就會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