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鈴
摘 要:音樂作為一門藝術特色濃厚的學科,具有豐富的知識內容。在綜合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下,學校和家長越加重視學生多個學科綜合全面發(fā)展。音樂樂感的培養(yǎng)與鑒賞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構成,我國的初中教育也已經(jīng)增加了音樂教學課程,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增強學生的樂感。
關鍵詞:初中音樂;樂感;鑒賞課
前言
人們對音樂的感知能力稱為樂感,對樂感的培養(yǎng)有助于更好的理解音樂,提高對音樂的鑒賞能力。但是樂感并非天生,需要后天的培養(yǎng)和環(huán)境的熏陶才能慢慢形成。中學時代學生心里開始成熟,接受的教育將會對其以后的思想和行為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通過對樂感的培養(yǎng),探究鑒賞新的教學方法,使音樂教學發(fā)揮真正的作用,有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一、初中音樂課程的特點
1、教學準則
初中音樂教學的核心是音樂審美,動力是興趣愛好,《我國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義務教育的必修一門課程,要從培養(yǎng)樂感和提高鑒賞能力兩個方面同時進行。
2、教學特點
(1)教學目標明確。課標制訂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教學過程與方法方面以及知識技能方面的總目標,同時制訂了1~2年級、3~6年級、7~9年級不同階段的目標。
(2)內容多樣化。在歌曲上,種類多樣,內容豐富,不只要包括適合初中生的“課標類”音樂,還要有民族特色歌曲、傳統(tǒng)戲曲、當代流行歌曲等。同時除了歌曲演唱教學外,學生樂感的培養(yǎng)和鑒賞能力的提高也要同時進行,循序漸進。
(3)教學方式靈活多樣。在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帶動下,除了傳統(tǒng)的言傳身教外,各類樂器設施的加入,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不再局限于理論演唱技巧的傳授,還有舞蹈表演等形式的教學,增強學生體驗感。
二、現(xiàn)階段存在的問題
1、針對性課程目標的缺乏
在我國目前的音樂課程中,忽視音樂鑒賞課的教學,對于課程的目標不明確,對鑒賞課的認識僅存在于表面,只是播放一些音樂,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而且還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要充分明確音樂鑒賞課的課程目標,針對性的制定教學內容,為學生講述優(yōu)秀音樂作品的意、情感、創(chuàng)作背景等相關內容,讓學生全面的了解作品,更好的消化所學音樂知識,享受音樂,進而逐步提升自身的樂感。
2、鑒賞課教學內容單一
內容單一無創(chuàng)造性,千篇一律的教學方式,這是目前我們在音樂鑒賞課教學中存在的最大問題,以前老套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早已無法適應現(xiàn)代化的教學體系,更無法滿足思維超前的現(xiàn)代初中生。故而,在教學過程中,應多傾聽學生的真實想法和訴求,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讓學生成為主體,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實現(xiàn)育人的目標。
三、在音樂鑒賞課中培養(yǎng)樂感的方法
1、加強歌唱基礎,重視視唱訓練
基礎訓練由視唱和聽覺訓練組成。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能力,二者相互結合,在無形當中提升自己的演唱經(jīng)驗。例如《七子之歌》演唱時,可以先引導學生視唱,當他們掌握基本的音樂旋律后就可以顯示歌詞進行完整的演唱。
2、豐富音樂作品類型,培養(yǎng)學生自身樂感
音樂是由樂音長短、高低、強弱和音色變化等有規(guī)律組織形成的一種聲音藝術,人們通過聽覺來感受。所以,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不同風格、多種多樣的音樂作品可以使學生增強感官體驗,對審美有新的認識,對音樂的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形式有更深刻的理解,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他們的樂感。比如《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歌曲要表現(xiàn)的是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對生命的重要意義,學生在理解這個之后再加入類似或不同風格的作品,誘導他們自己獨立理解和感受作品。
3、引導自主演唱,深化樂感培養(yǎng)
為了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音樂作品,引導學生總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的去理解一部音樂作品。例如《讓世界充滿愛》,首先從歌名著手對作品進行全面的把握,了解所要表達的大概感情,然后深入到每句歌詞的情感分析,仔細理解賞析歌詞所要表達的情感,深刻體會歌曲內涵。
4、利用多媒體技術,深化音樂鑒賞感官體驗
多媒體技術的特點是直觀的視覺沖擊和豐富的影音感受,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多媒體技術,可以讓學生有更加真實的音樂體驗,深化學生音樂鑒賞感官體驗,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初中音樂教學中樂感的培養(yǎng)與鑒賞課的重要性
1、與新課標下的音樂教育理念相一致
學生通過課堂上有限的時間,欣賞經(jīng)典的音樂作品,了解作品的背景及文化內涵,感悟創(chuàng)作者的感情,在體會音樂帶來的精神享受的同時,自身身心也得到放松,這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進行和健康心理的發(fā)展。因此,音樂鑒賞課在進一步更新教育理念的進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2、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積極的音樂作品能引起感官、情感的共鳴,能夠喚醒人們對生活、對環(huán)境以及對自身最崇高、更美好的向往,音樂鑒賞課正好是實現(xiàn)這美好向往的主要形式,特別是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在欣賞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加強對美的感悟。
3、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個性化的探究與體驗、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是鑒賞課的教學理念,通過音樂鑒賞,培養(yǎng)樂感,提高對音樂的感知能力,使得其創(chuàng)造能力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如欣賞合唱作品,在作品的基礎認識上結合其背景文化內涵,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旋律進行欣賞和感受。
總結
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和樂感的提升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是需要家長、老師、學生共同努力來完成的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家長和老師相互配合,不斷的完善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滿足新時代下的教學要求的同時,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促使學生更加全面、更加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安亞男.初中音樂教學中對學生樂感與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7(31):73.
[2]賈敏.初中音樂課堂中古典音樂鑒賞教學探究[J].現(xiàn)代交際,2017(03):151+150.
[3]果淑俠.初中音樂教學中樂感的培養(yǎng)與鑒賞課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6(31):146-147.
[4]曹墨圣.初中音樂教學中樂感的培養(yǎng)與鑒賞課教學方式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4(2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