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平
摘要:面對“學困生”,教師應通過深入全面的了解,知道究竟“困”在哪里,并嘗試用情去觸動、用愛去喚醒、用實踐去減負,尊重他們的慢節(jié)奏,讓他們在成功的體驗中獲得興趣和信心,幫助他們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關鍵詞:“學困生” 轉化 走心 減負 慢行 成功體驗
《蝸牛與黃鸝鳥》講述了在葡萄樹剛發(fā)芽的時候,蝸牛就背著重重的殼往上爬,而一旁的黃鸝鳥在嘲笑它的對話情景。歌中贊頌了蝸牛雖然慢但堅持不懈的進取精神。多年后,當我走上教師崗位再聽這首歌時,充滿了對生命對自然的敬畏:小蝸牛天生就慢,慢是它的節(jié)奏,爬是它的方式,唯有尊重,方能體會到小蝸牛享受醇美葡萄時的如釋重負。因為等到蝸牛爬上來的時候,等待它的正是鮮美的葡萄!在我們的班級中,總會有那么幾個孩子跟不上節(jié)奏。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表現(xiàn)為學習不主動,注意力不集中,不善思考,不善交流,成績跟不上,我們稱之為“學困生”。面對“學困生”,我們老師經(jīng)常抱怨:“這個問題我都講過不下三遍了,可他們還是錯?!逼鋵崳灰覀兣c他們深入交流,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并不是沒思想、沒反應,更不是“無藥可救”。在他們內(nèi)心深處,更渴望老師的關注與理解。他們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進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關鍵還是看我們老師的工作是否深入,是否到位。
“學困生”轉化是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的一項重要工作,如何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找到他們的“困”之所在,分析背后的原因,從而有的放矢、對癥下藥?本文與大家分享我的幾點做法。
一、調(diào)研,找到“困”之所在
有些學生是因為貪玩好動,經(jīng)不起玩的誘惑,不能靜下心來安心學習,不能堅持到底或虎頭蛇尾。我班有個學生,迷戀手機游戲而不能自拔,在家寫作業(yè)、吃飯都離不開手機。通過家訪我了解到,為了他能安靜下來,家長不僅經(jīng)常給他手機玩,而且家長自己也玩。他媽媽回憶說:每天晚飯后,一家三口經(jīng)常東倒西歪在沙發(fā)上,一人一個手機,互不干擾,都沉浸在自己的手機世界里。慢慢地,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越來越安靜,越來越不愛交流和說話,孩子的世界除了手機還是手機。很多時候,一家人為給不給孩子手機而不歡而散。我班還有個“留守學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沒人監(jiān)管,逐漸形成任性、懶惰、自私的性格和一些不良行為習慣;還有一個學生學習非常磨蹭,效率低下。究其原因,這些學生都是因為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傊總€“學困生”的產(chǎn)生都是有原因的,只有深入了解,才能找到問題的根源,才能對癥下藥。而這一切,首先需要老師沉下心來深入地調(diào)研。
二、減負,把脈“困”之節(jié)奏
上學期,我班有兩個轉學生,基礎很差。剛轉來我就約談了家長,希望獲得他們的支持和配合,來扭轉孩子目前的狀況。家長一聽,非常樂意,欣然接受。于是,我每天放學后都把他倆留下來,補一補之前學的知識,講一講今天上的課文,再布置點鞏固作業(yè)。一開始,他們基本上都能按要求完成??墒菦]到一周,他們就表現(xiàn)出抵觸情緒,不斷地用各種理由拒絕補缺,而且新課作業(yè)也非常馬虎。通過與家長溝通,才知道是忙不過來,每天面對我的雙重任務,疲于應付。我反思了自己這一階段的所作所為:面對“學困生”,我們老師潛意識里還是用優(yōu)等生的標準去衡量他們,甚至強迫他們“連走帶跑”“不停奔走”,結果使他們“背著重重的殼”,還要和其他學生一起奔跑,學習對他們來說只是重負前行,毫無幸福、快樂可言。找到原因后,我每天給他倆布置不同的作業(yè),降低了要求,一段時間后再逐步提高作業(yè)的難度和要求。經(jīng)過一年的“減負”,如今他倆無論是上課還是作業(yè)都可以和其他同學“齊步走”了。這段經(jīng)歷告訴我們,對于“學困生”,應該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去找準自己前進的節(jié)奏,不能埋怨他們的慢,更不能因為他們的慢而放棄他們。
三、關愛,驅除“困”之心魔
轉化“學困生”,需要我們?nèi)ビ|動他內(nèi)心深處的那根弦,一次高高舉起、輕輕落下的教鞭,一個肯定的眼神,一次私底下的交流……都是我們走進他們心靈的方式。也就是說,要讓“學困生”感受到你真的對他好,而不是例行公事完成任務。很多老師抱怨:怎么跟你講你就是不聽呢!殊不知我們根本沒有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
我班有一個女孩,成績一直還好,可這段時間明顯不在狀態(tài),成績下滑得很快,成了“學困生”了!后來得知,她“戀愛”了。早戀是個比較棘手的問題,我明白:花季中學生充滿了對愛的好奇。我打心底認為這不是孩子的錯,我覺得首要的是要讓孩子明白如何處理。于是,放學后,我把她帶到我自家看我的相冊、談我年少時的偶像和學習經(jīng)歷,在這樣的氛圍中,她慢慢地丟掉了一開始的戒備心理,和我拉近了距離,敞開了心扉。我適時地給她講了我家門前那顆梨樹的故事:有一年暖冬,已經(jīng)落葉的梨樹又打苞開花了,還結了一些小果子??僧敹祜@示其真正的面目后,枝頭上最終只留下了一些黑不溜秋的干癟果子在寒風中瑟瑟發(fā)抖。等到第二年春回大地,那顆梨樹枝葉也不再像往年那樣豐茂了,只零星地結了幾個果子。我想告訴她,這就是不合時宜地開花帶來的結果!我自始至終沒有談早戀、情書的事。她好像明白了,最后動情地說:“老師,您真像是我的知心朋友,謝謝您為我指點迷津。請相信我,我一定會走出來,好好學習!”
四、賞識,突破“困”之窘境
有的“學困生”基礎不扎實,接受能力差,教師在教學時要降低難度和目標,讓他們學得有信心。我班有一個學生,從一年級起,上課聽講很認真,也沒有什么多余的動作,作業(yè)也勉強能完成,可成績就是不理想,思維也比別的學生慢半拍。如今到了五年級,每次考試,成績總是在及格線上下徘徊。作為老師,我不苛求他像兔子一樣跑,因為他是一只“小烏龜”。他有一點點進步,我就表揚他。他在我的一次次肯定中堅持不懈地努力,盡管到現(xiàn)在還是不快,但我知道他的學習是快樂的,我想那是因為我對他的不斷鼓勵。
總之,面對“學困生”,我們要有愛心、有耐心,多賞識、多鼓勵,給他們機會展示,看到他的進步、尊重他的節(jié)奏,讓他們有“困”不怠、有“困”不畏、知難而進。只有真正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轉化才有意義,他們才能找到自信,才能最終走出“困”境。
參考文獻:
[1]謝峰.淺談老師眼中的“差生”教育體會[J].新課程:中學,2012(7):165-166.
[2]陳志紅.不要把后進生當成教師心中的“痛”——淺談輔導和轉化后進生的心得體會[J].教師,2017(32):120-120.
[3]鄭潔.淺談轉化后進生的點滴體會[J].卷宗,2013(2):41-42.
[4]謝小彬.靜待花開 呼喚慢教育[J].求知導刊,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