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月玲
摘 要:在小學數(shù)學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但是,小學生的思維往往比較局限,其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會存在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有一定的創(chuàng)意和策略,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本文對小學數(shù)學空間與圖形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就其教學創(chuàng)意與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空間與圖形教學;創(chuàng)意;策略
空間與圖形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難點,這主要是因為小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還比較差,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教學形式比較單一,缺乏創(chuàng)意,難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所以,要提高此部分內容的教學質量,就需要轉變教學理念和方法。
一、小學數(shù)學空間與圖形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方面
小學生在學習空間與圖形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一方面是因為學生的生活閱歷很少,理解能力比較弱,所以在學習這部分知識的時候,很難將其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另一方面,小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比較差,而學習空間與圖形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并且,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夠強,在學習過程中習慣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無法對知識進行靈活的運用。所以,小學數(shù)學空間與圖形教學中,學生學習起來會有較大的難度,難以將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出來,導致學生對此部分知識掌握得不夠好。
(二)教師方面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采用單一的教學形式,教師方方式缺乏靈活性,在教學設計方面也缺乏創(chuàng)意,難以激發(fā)出學生對空間與圖形的學習興趣,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教師在講解“相交線與平行線”時,雖然會引入多媒體,但課件卻照搬教材,采用灌輸式的講解方式,會讓學生感覺到課堂上枯燥乏味。并且,對角的比較及運算、角平分線、相關角及其性質、垂線及其性質、平行線的性質及判定等進行理論分析,容易增加學生的理解難度。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阻礙時,學生的自信心就會受到打擊,進而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無法牢固的掌握空間與圖形知識。
二、小學數(shù)學空間與圖形教學創(chuàng)意與策略
(一)將教學內容與生活情景結合起來
在小學數(shù)學空間與圖形教學中,教師可適當?shù)膭?chuàng)設生活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引入空間與圖形知識時,教師可將學生熟悉的情景作為切入點,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學習空間與圖形的樂趣。并且,空間與圖形的情境學習比其他數(shù)學知識的情境學習更加直觀。所以,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景的時候,可以將學生生活中的元素利用起來,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去挖掘數(shù)學元素,學習空間與圖形的相關知識。比如,在“長方體與正方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習觀察教室,說一說教室中的哪些物體給人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形象。學生通過觀察,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書桌、課本、黑板、窗戶等都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空間與圖形知識在自己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教師在講解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相關知識時,也可以將這些實物利用起來。與課本上純粹的理論式講解相比,這樣的方式更能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使學生直觀的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長、寬、高等知識。并且,將空間與圖形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還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收獲數(shù)學知識。
(二)引導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踐操作
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系十分緊密,在小學空間與圖形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踐操作,從實踐中去感悟理論知識、總結理論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在空間與圖形學習中的有效性。并且,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還能鍛煉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空間與圖形相關知識。比如,在“平行四邊形”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在本子上畫出各種平行四邊形,讓學生在畫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中,將其變形為矩形、菱形,并將其與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空間圖形結合起來學習,從而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此外,教師還可讓學生在課外用木條、螺絲釘自己制作一個平行四邊形,利用此平行四邊形對其性質、內角和、平行四邊形的判定等知識進行探究。由于學生親自參與探究過程,所以其能夠對此過程有比較深刻的印象,還能強化學生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學生在空間與圖形中的學習效率。
(三)利用多媒體培養(yǎng)學生空間想象力
多媒體能夠動態(tài)的展示數(shù)學知識,從不同的角度展示空間圖形,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直觀的認識空間圖形,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所以,在小學數(shù)學空間與圖形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對多媒體進行合理的運用,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比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展示教學內容,如三維的形式展示正方體、長方體,通過緩慢的旋轉展示方式,讓學生觀看到長方體、正方體的每個面。教師還可以直接在多媒體上展示一個正方體,讓一只螞蟻從其中的一個頂點沿著正方體的棱爬到另一個頂點,引導學生思考螞蟻有幾條路線可走,走哪條路線最近。在動畫及問題的引導下,可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還能引導學生去想象多媒體所展示的場景,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形象力。此外,教師還可讓學生自己設計問題,聯(lián)系實際的生活和實踐問題,如將上述正方體做成一個無蓋的油箱,需要使用多少鐵皮,并計算油箱的容積等。由此可見,在多媒體的合理運用和引導下,不僅能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又能提高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應用能力,最終促使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中的進步。
綜上所述,隨著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在小學數(shù)學空間與圖形教學中,教師可將教學內容與生活情景結合起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踐操作,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同時,利用多媒體培養(yǎng)學生空間想象力,使學生能夠高效的學習空間與圖形相關知識,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促使學生數(shù)學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東華.信息技術與小學數(shù)學空間與圖形教學的整合探討[J].新課程·小學,2017,(8):120.
[2]李佳.淺談小學數(shù)學空間與圖形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17,(36):102.
[3]葉文香.轉化思想在小學數(shù)學空間與圖形教學中的運用[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12):46-48.
[4]李麗云.巧破難點談談小學數(shù)學”空間與圖形”的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18,(21):81.
(作者單位:廣西南寧市上林縣大豐鎮(zhèn)大豐街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