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美
摘 要:語言學習脫離不了文化的學習,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國際商務人才的必備能力。作為培養(yǎng)我國職業(yè)人才持續(xù)周期長、覆蓋面廣的高職學校,是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提高文化自信的重要場所。然而,現(xiàn)實中卻常常存在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隔膜忽視,造成學生對中國文化失語比較等現(xiàn)象。對此,本文從高職在跨文化交際教學中文化自信面臨的問題著手,分析了高職在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中提升學生文化自信的意義,進而提出在高職跨文化交際培養(yǎng)中增強文化自信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商務人才 跨文化交際 文化自信 高職
中圖分類號:F27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8)12(b)-187-02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提及“文化自信”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觀,“文化自信”是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內在驅動力?,F(xiàn)在,中國可以稱為文化大國,但是離文化強國的距離還差的遠,迫切需要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文化自信。立德樹人是高職教學的主要目標,其中,高職英語的學習便成為培養(yǎng)國家人才的重要途徑,高職作為培養(yǎng)我國職業(y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持續(xù)周期長且覆蓋面最廣前沿陣地,它在我國跨文化交際教學中對文化自信的培養(yǎng)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為此,本文就如何就切實提高對外文化交流水平,充分運用高職英語這一媒介增強文化自信進行探討。
1 高職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面臨的問題
1.1 學習內容與文化自信的契合度不高
當前,文化失衡在我國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依然存在,在高職英外語課堂中,英美文化往往占據(jù)主導位置,而對中國文化的灌輸還處于劣勢,具體有以下表現(xiàn):在高職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們會覺得英語是一種國際語言,在教學中偏重介紹英語國家的文化、經濟、歷史等,而且英語教材的編寫也是側重這方面的內容選擇,連同風土人情和英語國家的價值觀一并收錄在書里,但是對于中國經濟、人文、歷史等選材卻極少,對中國文化導入的教學內容不全不細,誤導學生以為中國文化比不上西方文化。隨著經濟與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中國的發(fā)展有目共睹,中國已走上世界的舞臺,并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更多的交流和融合,讓文化與文化的碰撞也越來越頻繁,交流也越深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要讓中國文化引入至實際教學中,讓學生們用心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1.2 語言交際中對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象較為明顯
在我國高職跨文化英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學術的理性話語遮蔽了英語本身所攜帶的社會文化基因。老師在教學中,普遍重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對語言的運用,但是,由于對我國文化導入不充分,同時,一味強調學習英語國家的文化及學習英語是如何重要,忽略了對學生學習中國文化思想的引導,也忽略了他們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同感和學習的自覺性。學生并非生在國內,就不需要深入學習國內的歷史文化及風土人情,有些他們可以通過其他的途徑了解到,但是正規(guī)的教育才是他們了解中國文化的有效手段。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和形成不是靠學生本身的無意識學習,而是靠老師們有意識的引導和教育。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才加劇了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象的增多。
1.3 學習方式中缺少中國文化導入
語言的輸入決定輸出的方式,當前以知識目標為主要衡量標準的學習體系中,學生掌握了語言的規(guī)則、社會風俗的知識、文化對比的理論,但處在真空狀態(tài),不能運用到實踐中,確實提升能力。當前,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必須引入中國文化的內容,在學生喜聞樂見的基礎上體現(xiàn)思想深度的價值,提升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比如,近年來出現(xiàn)新鮮美語法,即老師們通過各種教學手段模擬文章中出現(xiàn)的場景,屬于場景教學的一種。通過這種教學方法,讓上課的氛圍變得活潑有趣,寓教于樂,學生們在創(chuàng)造的場景中多次模擬訓練,達到學生們將知識融會貫通、學以致用的效果。在這種模擬訓練中,對能展現(xiàn)中國歷史文化、生活習俗的素材導入不夠多,教師沒有深邃文化思想意識,往往簡單搬遷生活場景而已。
2 文化自信是高職學生跨文化交流的自信根基
2.1 提高學生文化自信是高職英語教育的目標之一
語言作為一種交流方式和載體,它是文化的符號,高職英語教學目標明確,第一就是對于語言知識的傳授;第二是對于語言技能的掌握。近年來,國家教育部頒布的《高職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大綱),明確了21世紀英語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要求?!洞缶V》要求注重加強高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感恩教育,提升思想覺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高職學生責任感和使命感,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吸收世界文化精髓。高職學生還要注重提升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提升學生綜合水平,實現(xiàn)英語學科的真正價值。
2.2 良好的文化自信素養(yǎng)是跨文化交流人才的基本要求
高職學生面對英美文化沖擊時,由于長期受本土文化教育的影響,在觀念和習俗上與跨文化交際教學中有可能存在差異和疑惑。高職學生只有加強民族文化學習,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素養(yǎng),有分析、有選擇、有批判地借鑒和吸收英美文化之長,培養(yǎng)學生成為跨文化交流人才。
2.3 文化自信在跨文化交流過中決定個人素質
在跨文化的交流過程中,交際目標實現(xiàn)的質量高低或者成功與否,關鍵要看交際者的個人素質,交際者的素質高則成功率就越高。缺乏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對于英文文化望風而拜,在跨文化交際中難以提升自身水平,更會是失去對方的尊重。培養(yǎng)文化自信,是深入了解、認同中國文化,將觀念轉化為實踐,宣揚文化精髓,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避免在英文文化學習中迷失自我。
要想在交際取得成功,必須具備對于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素質,對不同文化熟悉有著雄厚的基礎,才能在不同文化面前呈現(xiàn)出不卑不亢的行為,以及海納百川的胸襟。
3 如何在高職跨文化交際教學中增強文化自信的對策
3.1 轉變教學觀念,增加文化自信的內容
高職外語教師應順應時代潮流和社會發(fā)展要求,摒棄傳統(tǒng)教學觀念,轉變觀念,將中國文化元素融入課堂。由于社會與經濟發(fā)展所需,高職英語教材中的很多內容是以英語國家的文化標準加以制定,目的是提升學生對英美文化的了解和認知。但是,過于注重英文文化也存在很大弊端,學生因此忽略本民族文化,導致學生對民族文化內涵的缺失,中外文化 矯枉過正。所以,高職英語教材應符合時代發(fā)展需求,融入更多中國元素歷史典故,使學生在學習英美文化的同時,又能吸收中國民族文化精華一舉兩得,兩方得益。
3.2 傳統(tǒng)文化學習不可中斷,正確的文化觀建立尤為重要
不言而喻,所謂文化觀,說的就是人們對不同文化的認識與態(tài)度。一個正確的文化觀是從文化層面觀察、解釋世界的方式和方法,是一種從整體上把握社會發(fā)展統(tǒng)一性的觀點。在教學中,應教學生認清錯誤的文化觀,即民族主義色彩的文化觀和帶有民族自卑感的文化觀,在教學中,適當采用中國式英語表述一些特有文化和現(xiàn)象,既表現(xiàn)出學生的專業(yè)素質,又能體現(xiàn)其文化自信。教書育人,講的就是要把教師的作用發(fā)揮到極致,要學貫東西,還要對文化有所辨別,讓學生在學習中既學到知識,還能在對比中發(fā)現(xiàn)中國文化和外國文化的差異,真正的目的在于讓他們樹立崇高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3.3 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提高自身跨文化修養(yǎng)
高職英語教師是一份光榮的工作,肩上更承載了沉甸甸的責任,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這不僅關乎上課的質量和教學的效果,更會影響學生們文化自信的培養(yǎng)。作為高職英語教師,要學習中外不同的文化,同時在教學上更要具備中西融合的能力,在實際教學中向學生全面展示中外不同文化的差異和相同點,引導學生去學習和辨別。同時,在英語教學中,更要懂得應變和對中國文化的舉一反三的運用。
高職英語教師自身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必須過關,首先要做個有心人,留心觀察細心思考,在這個基礎上廣泛閱讀學習,攝入文化養(yǎng)分,思想上高度重視,以傳播優(yōu)秀中華文化為己任,同時開闊視野,培養(yǎng)學生成為具有民族情懷和國際視野的優(yōu)秀人才。
總之,在高職跨文化交際教學中,有關文化自信的培養(yǎng)方面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導致了學生的文化失語,更降低靈活運用英語的能力。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師,不僅要最大化利用和挖掘使用教材的文化內涵,向學生展示英語國家的人文風貌,更要讓學生們學會思辨性學習,學習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正確認識不同文化價值觀念存在的必然性,通過對中西文化的學習,提高對自己國家的認可和自信。
在教學策略方面,既要提高自身綜合素養(yǎng),也要尊重學生實際,摸索探求合理有效的教學模式,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加以引導,避免用說教的呆板形式,因材施教。利用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和線上教學素材,實現(xiàn)全面深入的文化滲透,培養(yǎng)文化自覺、文化思辨的過程中切實樹立文化自信,實現(xiàn)為社會主義發(fā)展培養(yǎng)人才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楊華,李莉文.融合跨文化能力與大學英語教學的行動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7(2).
[2] 張珊.中國外語教育的文化自覺[J].外語教學,2017(2).
[3] 曹艷琴,姚兆宏.培養(yǎng)英語專業(yè)學生文化自信能力的理論框架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