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茜
摘 要:湘西苗族服飾圖案千姿百態(tài)都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蘊含著本族的起源、遷徙、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等一系列的歷史傳承因素,其中蝴蝶紋樣是最常見、最讓人意味悠長的紋樣之一,且在苗人心中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極具民族代表性,它透析著苗人內(nèi)心豐富的精神世界。本人試通過對湘西苗族服飾中的蝴蝶紋樣進行淺析,分析其美學特征藝術表現(xiàn)從而闡述其耐人尋味的精神世界及文化內(nèi)涵。
關鍵詞:苗族;服飾紋樣;蝴蝶;文化內(nèi)涵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517(2018)06-0097-02
湘西苗族是一個載歌載舞的無文字民族,那里充滿著濃郁的少數(shù)民族地方特色和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湘西苗族的服飾文化則是綻放在這片異域風情中的一抹霓光,是民族精神的外化表現(xiàn),體現(xiàn)出我國少數(shù)民族民間傳統(tǒng)文化與精湛藝術的完美結合。湘西苗族沒有其本屬的文字,歷史敘事、文化藝術的傳承除了族人的口口相傳、民俗民風以及祭祖祭祀活動進行表達外,其民族服飾圖案的表達更是占據(jù)了極其重要的位置。湘西苗族服飾圖案千姿百態(tài)都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蘊含著本族的起源、遷徙、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等一系列的歷史傳承因素,其中蝴蝶紋樣是最常見、最讓人意味悠長的紋樣之一,且在苗人心中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極具民族代表性,它透析著苗人內(nèi)心豐富的精神世界。本人試通過對湘西苗族服飾中的蝴蝶紋樣進行淺析,分析其美學特征藝術表現(xiàn)從而闡述其耐人尋味的精神世界及文化內(nèi)涵。
1 湘西苗族蝴蝶紋樣之溯源
蝴蝶紋樣的首次出現(xiàn),最早可以追溯至六千萬年前,考古學者在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fā)現(xiàn)石制器物上有類似蝴蝶造型的紋樣,雖然無法考證這種紋樣在當時是否是用于器物的裝飾或者實行者有修飾的思考意識,但至少可以得之類似蝴蝶這種形態(tài)的認知已經(jīng)在人類意識中悄悄地萌芽。
在湘西苗族服飾中蝴蝶造型的紋樣無處不在,數(shù)以百萬可計,且形態(tài)各異,或憨態(tài)可掬、或精巧別致、或靈動如生、或巧思禪意。追究其紋樣的來源不約而同地指向了同一個神話傳說——“蝴蝶媽媽”,關于蝴蝶媽媽的傳說在坊間及古歌、巫祝中有各種不同細節(jié)的版本,但大體脈絡都指向遠古苗族的生命樹楓樹,楓樹的枝干、樹葉等都幻化成自然萬物,樹心則變成了“妹榜留”(苗意:蝴母),后與水泡戀愛生下12個蛋,鶺宇孵蛋孵了16年還沒有動靜,鶺宇逐漸失去耐心,在它即將放棄準備飛走時,其中一個蛋發(fā)出央求的聲音,請求鶺宇留下來,鶺宇被打動最后回心轉(zhuǎn)意回來繼續(xù)孵蛋,生出了姜央、雷公、蛟龍、大象、水牛、老虎、蜈蚣、蛇、蛙,其他沒有出生的則化成鬼怪。其中姜央就是人的先祖,是她喚回鶺宇拯救萬物蒼生,而姜央是蝴蝶媽媽所生,在后世苗人的思想意識世界中,蝴蝶媽媽就是滋生萬物的創(chuàng)世之神,蝴蝶圖騰成了苗族緬懷和崇拜的一種特有的民族文化意識,蝴蝶的紋樣也在苗人中心占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它貫穿著整個湘西苗族藝術文化的發(fā)展歷程。
2 湘西苗族蝴蝶紋樣的美學形式
蝴蝶紋樣是湘西苗族服飾文化藝術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其醇厚濃郁的民族特色、繽紛魅幻的絢麗色彩、飽滿充盈的結構形式、獨具匠心的紋樣造型融聚成一場獨具民族特色的美學盛宴。
2.1萬物有靈 生息與共
人的審美感受是包含觀念、意識在內(nèi)的有意味的形式,湘西苗族的蝴蝶紋樣正是融合它多變的造型和獨特的民族文化共同孕育出的“有意味的審美形式”。苗人崇尚“萬物有靈、生息與共”的世界觀,人的靈魂與宇宙萬物的靈魂是相通的,可以相互轉(zhuǎn)化,同時也相互依存。因此這種意識潛移默化地將自然萬物的外形輪廓自由組合、疊加、轉(zhuǎn)換以及多種元素借型而生。例如“似花似蝶”繡稿,正著看像蝴蝶翩翩起舞,反著看又像是花朵兒爭相開放,蝶翅生花、蝶須成蕊,花和蝴蝶相互轉(zhuǎn)換,互為一體。有的造型局部看是一群蝴蝶的靈動纏綿,整體卻是一只展翅高飛的鳳凰模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蝴蝶借鳳型而生,相依相存。還有許多借用抽象的幾何圖案、線條以及變形的動植物來組合構成的寫意造型。例如鳥頭蝶身、蝶首龍身、蝶身蝙蝠頭等等。這種借型而生的表現(xiàn)手法,其運用的元素變化多端,既有寫意,又有寫實,還有意實同存,從另一層面揣摩正是苗人對自然萬物之間聯(lián)系的肯定,萬物有靈,相生相克又生息共存,成就了湘西苗族蝴蝶紋樣的造型特色之一。
2.2重情理感知 舍光影比例
在湘西苗人心中,蝴蝶媽媽是滋生萬物的創(chuàng)世之神,蝴蝶紋樣成了他們祖先崇拜的依托,象征了吉祥和美滿。這種情感的寄托使得蝴蝶紋樣的創(chuàng)作更追求構圖的完整的表達,傾向于注重情理感知的自由隨心,忽略客觀的內(nèi)在結構、光影變化以及透視比例。
渴望團圓美滿的湘西苗人認為圖案的殘缺是不吉利的表現(xiàn),所以在繡制圖案時不管紋樣的大或小,整體比例結構都是完整的,蝴蝶紋樣更是如此,從頭部、翅膀,軀干,四肢以及觸須都會進行精心的設計。在肢體結構完整的情況下再進行自我感知的二次設計,再造的蝴蝶有的翅膀大,軀干??;有的翅膀小巧,腹部和眼睛很大;有的整體圓潤憨厚、有的四四方方規(guī)規(guī)矩矩、有的纖細柳長風姿綽約。蝴蝶造型中翅膀的變化最為多變,有波浪形、幾何形、半圓形、螺旋形等等。觸須的設計也是豐富多樣極具夸張性,普遍長于身體數(shù)倍,還有甚者將蝶翅與蝶須頭尾連接設計成花瓣形更是巧妙,花蝶融為一體,極富神韻。這些紋樣整體呈現(xiàn)的造型完全不受客觀比例及空間關系的約束,將想象中的美好凝聚于作品中進行表現(xiàn),這種設計理念恰恰印證湘西苗人原始的、淳樸的、重內(nèi)心情理感受的邏輯思維方式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3均衡構圖 輔助點綴
蝴蝶紋樣作為苗人無意識的始祖意象,通常被運用于服飾中祈求祖先庇佑,光一件衣服上就可達數(shù)十種造型各異的蝴蝶造型,但是它們都不會單獨以個體形式呈現(xiàn),往往會配以同意為吉祥寓意的動植物,如花朵、石榴、龍鳳、蝙蝠、仙鶴、蓮花等紋樣組合搭配,構成適合紋樣、角偶向心紋樣、二方連續(xù)、四方連續(xù)等多種形式出現(xiàn)。
在骨骼構圖編排上也很有講究,多為輯線均衡構圖,追求均衡、穩(wěn)定連續(xù)的畫面布局,蝴蝶紋雖是本族圖騰紋樣但也不會占據(jù)畫面中心位置,中心以花鳥人物故事等圖案為主,多為雙龍戲珠、龍鳳呈祥、吉祥花果等。再圍繞這些主題圖案,在周邊或者主體圖案的空隙間點綴輔助的蝴蝶紋樣來填補畫面,畫面中的蝴蝶或飛舞花間,或停立于枝頭,或張開雙翅抑或緊貼靠背。加之配以五色繡線,針腳細密,色彩絢麗,畫面整體和諧、緊湊、靈動、豐富、層次感強且純在自然,造型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3 湘西苗族蝴蝶紋樣的文化寓意
蝴蝶紋樣的造型特色是湘苗文化的一種外放表現(xiàn),同時也是湘苗人民思想意識、認知形態(tài)的真實寫照,讓我們通過蝴蝶紋樣這把引路之匙,來開啟湘苗文化的神秘大門。
3.1宗教信仰
神話傳說與宗教信仰是湘苗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對蝴蝶紋樣的產(chǎn)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關于蝴蝶媽媽起源的故事流傳良久——萬物起源于楓樹樹心幻化成的蝴蝶媽媽,蝴蝶媽媽生了世間萬物,人類始祖姜央也是蝴蝶媽媽所生,蝴蝶便成了苗族人崇拜的母祖大神,蝴蝶紋樣也成了祭奠祖先、寄托哀思、祈求庇佑的民族圖騰,寓意母性的化身,生命延續(xù)的代表。
因此,蝴蝶媽媽被苗人賦予了很深厚的情感,蝴蝶紋樣造型也被廣泛運用于服飾之中,并通過五彩繡線把蝴蝶造型描繪的惟妙惟肖,也表達了苗人對蝴蝶媽媽的懷戀、感激和敬意。
3.2生殖崇拜
在湘西苗族服飾紋樣中有著濃厚的生殖崇拜韻味,也塑造了眾多與生殖崇拜有關的圖案形態(tài)如魚紋、鳥紋、蝴蝶紋、蓮蓬紋、乳丁紋、石榴紋以及漢代時隨印度佛教流入中國民間的蓮花紋。這種強切的生殖崇拜觀念與苗族的社會文化與歷史是分不開的。
苗族人自古生活環(huán)境動蕩,戰(zhàn)亂的頻繁以及統(tǒng)治階級的壓迫使得苗人身心受到了嚴重的創(chuàng)傷,又因生產(chǎn)條件的限制使得生命在生態(tài)世俗面前是那么脆弱,要生活安定部族壯大,人口繁衍則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他們本能的訴諸于神靈,覺得對蝴蝶母祖絕對的敬重就能得到它能力的傳承,為生存發(fā)展,應急天道。
蝴蝶是卵生昆蟲,身材嬌小,交配后一次產(chǎn)卵無數(shù),繁殖能力且生長速度十分驚人。這種多子的生物特性恰巧與苗人對子嗣繁衍、人丁興旺的期許相契合。這是對生殖繁衍渴求的迫切類化情感。所以苗人將蝴蝶紋樣縫女子的服飾上,隱含著對生殖的崇拜和生命延續(xù)以及對子嗣繁衍的祈盼,蝴蝶也被寓意為人丁興旺、子孫滿堂的代表。
3.3吉祥寓意
后期戰(zhàn)亂平定,苗人過著隱居世外的生活。生活條件的改善使得苗民們開始對精神生活的追求。苗族先祖把一切他們覺得吉祥、美好的事物不顧思維的邏輯性與客觀事實的合理性大膽、自由的拼湊嫁接在一起,形成了“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苗意觀念。這種觀念使得蝴蝶紋樣在造型上更加豐富,內(nèi)容和主題更加多樣。運用喻“音”和喻“意”兩種表現(xiàn)形式讓本就豐富的蝴蝶造型畫面更具有吉祥的象征意義。
喻“音”即運用諧音的表現(xiàn)形式,蝴蝶的“蝴”同“福”或“富”,是福祿、富貴的象征。蝴蝶與花瓶組合的圖案就有蝴(富)貴(瓶)平安之意,花瓶中往往還會繡上幾枝象征富貴的牡丹花,使寓意更加吉祥。蝴蝶與蝙蝠的組合取蝴蝶的蝴“富”音和蝙蝠的“?!币?,代表家庭幸福、吉祥富貴,充滿了苗民對美好愿望的憧憬。
另一種是喻“意”的表現(xiàn)手法。在湘西苗族圖案中蝴蝶往往是搭配同樣為吉祥寓意的動植物組合出現(xiàn)來表達美好的寓意。例如蝴蝶與蓮花的組合,表達早生貴子;蝴蝶與石榴的組合,表達多子多福、子孫繁衍;蝴蝶與烏龜?shù)慕M合,代表福壽延綿;蝴蝶與牡丹的組合,表達富貴吉祥;在鋪蓋面上繡滿百花和百蝶,有滿是蝴蝶意味滿蝴(福)的說法等等,更為巧妙的是,苗民在運用喻義手法創(chuàng)作圖案時還借型而生,以形補形層層環(huán)繞,利用其他物體的外形拼湊出蝴蝶的輪廓。例如桃子歷來就有長“壽”之意,用桃子做身,牡丹做翅膀,桃子和花組合搭配成蝴蝶造型。喻有幸福長壽,平安富貴的含義。
崇尚自然的苗民,清楚蝴蝶的習性,往往都是成雙成對,所以他們的圖案造型中蝴蝶也是成雙出現(xiàn),年輕的苗女們常常在信物上繡一對纏綿的蝴蝶送給自己心儀的男子,隱喻愛情甜美,成雙成對。在湘西苗族,魚紋、石榴紋與蝴蝶紋一樣有象征生育繁衍之意,在新娘的嫁衣及頭帕的圖案中,往往會把三者融合于一體組合出現(xiàn),表達對新人強烈的祝福,以及對子孫滿堂的期盼。
湘西苗人把對祖先的崇拜和對生活的美好向往深深的傾注于蝴蝶紋樣中,它是本民族獨有的特色傳統(tǒng)文化,是苗族歷史的見證,也是苗人審美情趣的外化表現(xiàn)。對于我們而言,在傳承和發(fā)揚湘西苗族文化的過程中,更多地去挖掘和研究湘西苗族的靈魂元素顯得尤為重要。古人云: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探討湘西苗族文化藝術,探究其圖騰文化的寓意,進一步開發(fā)其新的功能,是湘西苗族藝術得以再生和發(fā)展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吳曉東. 苗族圖騰與神話[M].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2.
[2] 陸群. 湘西原始宗教藝術研究[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12.
[3] 阿多. 解讀苗繡[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7.
[4] 吳家萃. 苗族服飾—符號與象征[M]. 貴州: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