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良
摘要:在小學階段,閱讀是語文課堂中的教學重點之一,其中個性化閱讀的教學方式更是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愈發(fā)火熱。與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不同,個性化閱讀拋開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利用“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增強師生同教材知識互動的同時,整體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策略
在小學階段,語文屬于其中的綜合性學科,具備較強的思維性、人文修養(yǎng)以及素質培養(yǎng)等眾多特性,然而,現(xiàn)在的閱讀教學課堂依舊存在些許問題需要引起教師的注意: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地位、不注重了解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盲目追求課堂教學效果、沒有真正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的真正樂趣。閱讀教學作為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核心,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使學生學習和理解到閱讀的真諦。
一、以人為本,將學生作為閱讀主體
個性化閱讀從性質和根本上解釋,就是教師需要在了解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之后,采取“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方式去進行課堂教學。在個性化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在課堂中營造歡快愉悅的課堂氣氛,并提前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興趣愛好,促進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個性化的發(fā)展。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能夠體會到教師對于他們充分的尊重,可增進學生與教師的情感互動,使學生在輕松歡愉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最終達到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作用。
二、根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從內心感受知識的力量
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的方式輔助個性化閱讀在課堂教學中的進行,為課堂提供優(yōu)質的教學背景,激發(fā)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在精彩繽紛的課堂情境中,學生容易放下束縛,以一種全新放松的心態(tài)投入語文課堂的學習中。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對閱讀中獨有的特殊情感而感同身受,引起同文章主旨的共鳴。小學的語文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中設置游戲環(huán)節(jié),并根據(jù)課堂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獨有的問題情境,或者將課堂情境生活化,促進學生進行個性化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潛在熱情。
例如,教師可以借鑒《朗讀者》這檔節(jié)目的操作形式進行課堂設計,將教材內容分為不同的部分提供給學生進行選擇,分類包括人物背景、情感升華、個人成長等等。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進行選擇性閱讀,隨后教師對學生的閱讀結果進行定評,并綜合進行總結。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通過自主閱讀領悟到其中的情感以及傳達的精神,并進行吸收和理解轉化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完成其個性化學習和發(fā)展,同時教師的總結幫助學生完善自己吸收的知識,達到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作用。
結語:在小學階段,學生都處于學習知識和個人成長的萌芽階段,教師對于學習的知識和教學方法的篩選都應該精心挑選,其中個性化閱讀教學涉及的各個方面都需要多重考量。這需要語文教師熟知閱讀教學的本體性質,重視個性化閱讀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地位,吸取現(xiàn)下閱讀教學中的疏漏,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能力,就這些紕漏進行填補。不僅如此,教師還需要設身處地去了解學生的基本學習和個性發(fā)展情況,創(chuàng)設相關的課堂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提升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更為學生后繼語文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枧田街鄉(xiāng)黎嶺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