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
【摘? ? 要】初中化學教學中最為基本的就是概念,教師在進入新章節(jié)的教學前,就需要先讓學生對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以便在教學的時候能夠讓學生更為迅速的切入到課堂教學的狀態(tài)中去,并由概念出發(fā)對教材中相關的化學知識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索。
【關鍵詞】初中化學? 概念教學? 必要性?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3.046
初中化學教學中概念是極為關鍵的,它是整個初中化學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對化學知識進行深入認知的起點。隨著目前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化學教學對學生和教師在教學中的具體作用有了較為明確的強調,即“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起到有效的主導作用,而學生則要發(fā)揮好自身的主體作用”。這標志著初中化學教學從原本“教師→學生”向著“教師?學生”而轉變,也就是現(xiàn)在的初中化學教學成為了師生之間的雙邊活動,此時概念的基礎作用開始得到了進一步的突顯。
一、化學概念教學的必要性
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概念教學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貫穿了學生的整個初中階段的化學學習,其是教材中所涉及化學原理、化學實驗、化學計算、化學推斷等的基礎,如果教師不對學生進行概念教學,那么學生就沒有辦法順利的進入化學學習的下一階段中去,這樣化學概念教學的重要性就表現(xiàn)得十分明顯了。
與此同時,目前初中化學正處于不斷的發(fā)展和變化之中,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和推進,教師在教學中為了將全新的教學理念融入其中,并將當前教學的先進理念進行較為完全且充分的展現(xiàn),探究式學習、合作學習、先學后教等教學模式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應用,而此時教師卻沒有對初中化學教學的基礎予以足夠的重視,根本沒有將概念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表現(xiàn)出來。因此,初中化學教師在全面推行新課程改革的時候,也要對概念教學有所關注,既要將大量的新教學模式引入到具體的教學中,為學生的化學學習起到積極有效的促進作用,又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化學概念的教學,讓學生能夠奠定其良好的基礎,這樣才能夠讓化學教學的質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我們不妨來試想一下,如果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相關概念都分不清楚,那么在對教材中的一些現(xiàn)象或實驗進行分析、判斷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明顯的概念認知錯誤。例如,教師向學生們提問:“鐵的銹蝕、水變成水蒸氣、火柴燃燒,這些哪些是物理變化,哪些是化學變化?”此時,學生就根本不會去根據相關的概念來進行判斷,而是跟著自己的感覺來進行判斷,這種沒有任何依據和理由的判斷是無法被采信的,學生根本沒有去對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而是在“猜”問題的答案。而如果學生對化學變化的概念進行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那么就能夠清楚地知道化學變化伴隨著新物質的生成,物理變化則沒有新物質的生產,此時學生就能夠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來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準確的判斷。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化學概念教學是不可以被忽視的,一旦教師忽視了初中化學教學中這部分最為基礎的教學內容,那么給學生帶來的不良影響了無法避免的,這就使得初中化學概念教學的必要性被有效的突顯了出來。
二、化學概念教學的基本策略
正是由于初中化學概念教學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采取個中有效的策略來,以便讓化學概念教學得以全面的落實,這里我們就對其中幾種最為基本的策略進行簡單的介紹和討論。
(一)初中化學教師可以采用模型法來進行教學,以便讓教學變得更為直觀
由于初中學生的年齡和心理因素的影響,學生的形象思維還是占據了相應的主導地位,而學生對于一些抽象化學概念的理解尚存在著不小的困難,如分子、原子、化學反應方程式等知識,學生在進行理解時會遇到一些困難,如果此時教師簡單地告訴學生“原子是目前自然界物質組成的最小單位,分子由多個原子構成,化學反應方程式其實就解釋了物質間反應的本質”,學生雖然可以進行機械性的記憶,但是對于相關的概念并沒有形成理解性的記憶,那么對相關概念的影響還是極為模糊的,因為原子、分子、各物質的具體變化等,這些都是學生無法通過肉眼進行觀察的。而此時,如果教師能大膽地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構建起形象直觀的原子模型和分子模型,讓學生直觀的看見這些微粒的具體結構,并直接動手來用模型還原相關的化學反應,那么學生所接受到的化學知識將是極為生動和直觀的,這樣相關的化學概念就被烙進了學生的腦海深處。
(二)初中化學教師可以采用剖析法來進行教學,以便讓化學概念的本質在教學中得到有效的強化
在具體的初中化學教學中,所涉及到的化學概念是極為有趣的,我們常??梢钥匆娨恍┗ハ鄬幕瘜W概念,它們之間雖然有著一定的關聯(lián),但是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對立,這頗有些語文教學中“反義詞”的味道。如:“單質”和“化合物”、“氧化”和“還原”、“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酸”和“堿”等等,這些都是化學教學的一些互相關聯(lián)而又彼此對立的概念,如果教師能夠對這些概念進行較為深入的剖析,那么就可以讓學生能夠清楚的掌握這些概念,使得學生解決問題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例如,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在遇到“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這兩個概念的時候,教師如果不對二者進行剖析,那么學生就不會清楚地知道其中的相同和不同,甚至有可能將二者的意思弄錯。如“冰、水、水蒸氣”這一系列的變化,在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相關概念的剖析時,那么學生就不會對這一變化現(xiàn)象做出準確的判斷,部分學生認為這是屬于“化學變化”,畢竟物質的形態(tài)都發(fā)生了改變,而另外一部分學生則認為這屬于“物理變化”,雖然物質的形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但是其化學分子式的表達還是H2O,并沒有發(fā)生本質上的變化。此時,教師就需要對學生進行化學概念的剖析,讓學生能夠更為深入的去對化學概念進行理解,這能夠讓學生的化學學習得到有效的深入,使學生能夠看到相關化學知識的本質,這樣學生才能夠真正的將初中化學所涉及的概念性知識進行較為全面的掌握。當然,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實驗教學法的運用也極為廣泛,這里由于篇幅的原因就不多做贅述了。
總之,只要初中化學教師能夠明白,概念是整個初中階段化學教學的基礎,只有先把握好了化學概念的教學,才能夠讓學生對相關化學知識進行更為全面且準確的把握,從而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為有效,進而讓學生真正的學會當如何去學習初中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