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柳
【摘 要】合作能力,是每個人融入社會的必備技能,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已經越來越受到學校與教師的重視。本文闡述了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的基本概念,以及它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運用意義,并給出了相關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初中英語;小組合作學習;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8)11-0111-01
人類在社會中生存和發(fā)展,離不開互相合作的能力。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展開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的內在要求。一方面,它能夠變革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提升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另一方面,它能夠糾正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激發(fā)合作意識、提升合作技能、培養(yǎng)合作精神,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的基本概念
合作學習,就是通過小組活動的方式,以達成教學目標為目的而實施的一種互動學習方法。合作學習的教學理念,以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為理論基礎,以小組學習為基本形式,以互相合作為基本特征,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為基本目標。
二、初中英語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的應用
(一)營造合作氛圍,激發(fā)合作熱情
有關研究表明,良好的課堂氛圍對學生注意力的集中以及思維的啟發(fā)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其參與的熱情。因此,在初中英語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意識到良好合作氛圍的重要性,創(chuàng)設更好的學習情境,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增進師生以及生生之間的思維碰撞,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輕松、愉悅的心理狀態(tài),使學生對英語學習保持較為濃厚的興趣以及強烈的探索欲望。例如,課前五分鐘時間,教師要進行合理的利用,可以引導學生將已經學過的內容進行充分的想象和聯(lián)想,運用到小組對話表演、演講、故事等形式中,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幫助學生更容易地進入新的學習內容中。
(二)合理分組是合作學習方法成功實施的前提
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必須以合理的分組為前提,英語教師在進行分組的時候,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性別、性格特征、興趣愛好、認知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等。對這些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從而構建相互協(xié)作的學習小組。首先,英語學習小組的人數(shù)一般要控制在4~6人范圍內,人數(shù)太少或太多都不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助。并且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進行分組,堅持分層理論,讓小組學生之間能夠進行互補,相互之間達到共同進步。同時,小組成員不應該是固定的、一成不變的,應該進行互換和流動,以性別或角色為標準,這樣小組學生能夠更好地保持新鮮感,有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此外,還應注意按照一定的要求排列小組活動,更好地促進學生參與。
(三)明確目標指向,巧設學習任務
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明確學生的學習計劃,圍繞相應的學習目標,立足于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精心的設計學習任務,從而使教學問題更具有啟發(fā)性和誘導性。學生能夠受問題的引導進行有意義的探索和學習,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主交流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達到小組合作教學的目的。但是必須要注意,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教學內容設計要突出教學重難點,讓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例如,七年級課文“I,d like some noodles”,其學習目標是通過學習與食物相關的詞匯和句型,能夠在實際的交流中談論自己喜歡的食物。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任務的時候先要提出問題。假如,今天是你的生日,你最想要哪些食物?在這個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就能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從而提升語言學習的意義和實用性。
(四)建立科學有效的評價機制
小組合作學習是通過達到整體學習目標來實現(xiàn)個人發(fā)展的一種方式。因此,要將小組成員作為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科學有效的評價機制,通過恰當?shù)脑u價,讓學生獲得一定的成就感,樹立其學習的自信心,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小組合作學習的更好實現(xiàn)。教師可以運用學生自評、組員互評、教師評分以及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價,將目光轉向學生的學習過程,從而調動學生的興趣,實現(xiàn)教學效率的不斷提高。
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是學生走上社會之后的必備技能。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是大勢所趨。目前,我國初中英語合作學習還存在著以下幾個主要的問題:合作學習流于形式,教師角色定位不明確,學生參與機會不均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教師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進行變革,真正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