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忠陽
情感教育是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提出的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與興趣的有效措施,也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核心途徑。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明確情感教育的價值與意義,加大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力度,以推動教學效果的大幅優(yōu)化。那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開展情感教育,是教師須要研究的重點問題。
一、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初中生的身心特點決定他們都比較敏感,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而師生關系是初中語文課堂中的關鍵因素,兩者關系是否和諧,對教學效果,尤其是對情感教育成效的高低產(chǎn)生直接而深遠的影響。
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主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實際操作中應做好以下幾點:教師應民主與公平地看待所有學生,督促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與人生觀,推動師生關系的和諧性。教師應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宗旨與原則,以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師應信任學生,熱情而耐心地幫助學生解答課堂上遇到的各種疑問,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自信心。教師應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及時而有效地幫助他們打開心結,必要時對其做心理輔導。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中《論語》十則的時候,語文教師就可結合教材內(nèi)容列舉一些生活實例,進一步密切與學生的關系,接著引導學生初步了解教材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教師應把課堂時間交給學生,使他們通過自主學習或合作探究的方式,進一步掌握教材各個知識點及中心主旨,以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語文知識的習慣,最終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二、重視教師素質(zhì)提升
教師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與引導者,其不僅須要交給學生一定的基礎知識與學習技能,還是學生行為舉止的學習對象與標兵,一舉一動對學生都產(chǎn)生很大影響。因此,要想使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有良好成效,就需要教師主動提高自身專業(yè)水平及道德修養(yǎng),從而用自己的淵博學識、較高表達能力及人格魅力熏陶與感染學生,為情感教育效率與效果的提升奠定基礎。
具體來講,初中語文教師在提高自身素質(zhì)的過程中,應做好以下幾點:教師應提高自身的自學意識與能力,不斷豐富自身的專業(yè)知識,以便為學生提供更優(yōu)質(zhì)的解疑答惑服務,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的德智體美勞素質(zhì),以便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溝通能力,以便選擇出更合適與恰當?shù)呐c學生溝通的方式,從而借助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提高課堂趣味性,讓學生更加熱愛語文學習活動。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桃花源記》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先簡單翻譯課文內(nèi)容,接著用自己的個性化語言將故事情節(jié)描述給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積極性,使得學生以更加生動的形式掌握《桃花源記》的故事情節(jié)。在此基礎上,教師應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之間用自己的語言講課文故事,這不僅可讓學生更加透徹地掌握教材內(nèi)容,而且還可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積極情感。
三、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法
生動而趣味性十足的教學方法是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有效方式與關鍵條件。基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過于枯燥與乏味的缺點,需要初中語文教師大膽創(chuàng)新原有教學方法,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使得他們都能以更加主動的態(tài)度參與到語文教學活動中來。而情境教學法就是新課改下興起的一種教學方法,可借助表演、故事等形式把教材內(nèi)容展示給學生,使得他們都能以更生動與直觀的形式掌握教材知識,而不會感到生硬與枯燥。另一方面,教師將情境教學法應用到語文教學中,可為學生多種感官感知教學內(nèi)容提供條件,有助于激起學生更高的學習興趣,從而營造出積極向上的學習環(huán)境。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阿長與〈山海經(jīng)〉》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就可廣泛收集與教材故事有關的素材,接著營造出與故事內(nèi)容相似的情境,使得學生產(chǎn)生置身故事情境之中的感覺,去真切體會《山海經(jīng)》中的知識。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回顧《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美女蛇”的傳說,使得學生的好奇心被充分激發(fā)出來,以便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是踐行素質(zhì)教育理念的有效形式,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及教學實效的主要措施。因此,語文教師應充分重視情感教育,并借助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提高自身素質(zhì)及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等途徑開展情感教育,最終顯著優(yōu)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