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每一次培訓都是我與各位專家、教授最美麗和幸福的遇見!不論是課堂中我給專家、教授提的問題也好,還是課后探討的話題也吧,那都是思想碰撞的火花。 我把“讓教育成為最美麗幸福的遇見”這句話作為我的座右銘和未來奮斗的方向。在這里,我想把一次送教活動的收獲記錄下來,把我的感受寫出來,以期與各位教育同仁分享。
關鍵詞:真愛;細心;反思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4-26
作者簡介:劉小芳,女,湖南省瀏陽市大瑤鎮(zhèn)李畋小學教師,副高級教師。
湖南省瀏陽市大瑤鎮(zhèn)李畋小學有幸成為“國培計劃(2018)”名校鄉(xiāng)村校手拉手培訓的受培學校。我參加了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qū)仰天湖小學2018年的第一次送教活動,聆聽了專家報告,觀摩研討了示范課。其中的專家報告如故事般娓娓道來,樸實而又實在。傾聽中,教育教學中的一個個故事涌上心頭。
一、付出真愛,享受工作的幸福
日常生活中,人際交往要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地認識和處理問題。在與學生交往過程中,更應該這樣。他們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特質(zhì)是最真實的、最自然的。當學生出現(xiàn)某種狀況時,老師須站在他們的角度去處理問題,才能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所犯錯誤的后果,才有可能進步,這才是對學生的真心關愛。學生進步了,老師也才能享受到幸福。
某學期的一個課間,我正在備課,聽到幾位老師在教育一個女學生。言談中,我了解到這個學生因拿了老師的牛奶卡而在接受老師的批評教育。雖然幾個老師一直在嚴肅批評她,但學生站在那里無動于衷。于是我走到她的跟前,問清了原委。我說:“你知道你這種做法導致的后果是什么嗎?”我特別強調(diào):“你有朋友嗎?你朋友知道你的這種做法,她會怎樣想呢?”她突然哭了。我想:應該是我的問題觸動了她。那些學習興趣不大、很少得到老師表揚的學生,可能很重視友情。趁此機會,我引導她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且要求她反思自己的行為。以后,那個女孩每次在走廊上遇到我總會熱情地打招呼。我想應該是我是站在她的角度來處理問題,讓她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她體會到老師是真心幫她,所以心存感激吧!我也從中感受到了“戰(zhàn)勝孩子”的喜悅。
二、細心發(fā)現(xiàn),找到孩子的進步
十個手指長短不一。同是父母的孩子,性格也各有不同。一個班級里面的學生,情況更是千差萬別,有聽話的、懂事的、文靜的、學習主動的,也有調(diào)皮的、讓老師操心的。如果要求這些孩子跟其他孩子一樣規(guī)規(guī)矩矩、聽話懂事,一點錯誤都不犯是很難做到的。今天聽了湖南省中小學教師發(fā)展中心黃佑生老師說的“一個孩子吐口水”的故事,我不由得也想到了我們班的那些孩子。當看到他們一而再、再而三地犯著同樣錯誤的時候,我忍不住也發(fā)脾氣。但是今天我意識到了,習慣不是一下子就能改過來的,只要他們有進步就應該給予鼓勵表揚,甚至是獎勵,這樣學生的錯誤才能夠一點點改正。如班上的周XX、劉XX同學上課不專心,只要我在課堂上提醒他們的次數(shù)少了,就要及時給予表揚。還有鄭XX、楊X同學書寫不端正,以后我發(fā)現(xiàn)他們的某一次作業(yè)書寫有進步,就要及時提出來。相信這樣能幫助他們改掉學習方面的一些不好習慣。
三、不斷反思,讓教學上新臺階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對于黃佑生老師的這句話,我感受特別深刻。事兒來了,如果一味地從別人身上找原因,是很難解決問題的。我總是習慣于反思自己的言行,無論是在教學工作還是日常生活中,我覺得這樣更利于解決問題。上周,我在班上進行了一次小字練習,結果在檢查作業(yè)的時候發(fā)現(xiàn)全班只有少數(shù)同學寫得還好,其他同學不是馬虎就是錯字嚴重。當時看到作業(yè)的時候,我心里很惱火。后來冷靜下來一想:這件事不能怪學生,平時都是抄寫生字,學生很熟悉,今天寫的是一首古詩,古詩里有些字還沒有學過。還有,在寫的過程中我沒有具體指導學生關于每個字的寫法,在學生書寫時我也沒有走到學生座位間具體地檢查指導,才導致這個結果,這是我自己的過錯。于是,我決定把事先準備罰他們重寫一次的沖動做法,改為認真地上一堂寫字課,教他們方法。結果效果出奇地好,連平時寫字我基本認不出的楊XX同學的字都寫得非常端正。
我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經(jīng)常反思的習慣。聽一堂課、聽一次講座,我喜歡思考。孩子們上課不專心,我也喜歡思考。我想,如果只是少數(shù)幾個學生不專心,那可能是學生的性格原因;如果不專心的學生多了,那就要好好反思自己的教法。由此,我及時記下了自己的一些教學心得,在反思中、在探索中,發(fā)現(xiàn)教學越來越得心應手。這些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想法,我也樂意與同行們分享,尤其是對年輕老師,及時將自己的教學所得和他們進行探討,讓他們少走彎路,讓自己的一些思想所得得以實踐。
參考文獻:
[1]李瑾瑜.“好老師”需要“好培訓”[J].人民教育,2014年第22期
[2]王 麗.“培訓是給教師最大的福利”[N].江蘇教育報,2013年
[3]湯豐林.教師培訓的“迷局”及其破解策略[J].教師發(fā)展研究,2017年01期.
[4]孫 穎.“國培計劃”的歷史超越與現(xiàn)實障礙[J].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3(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