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超
【摘 要】教師要在平時教學中把生活中的內容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激活思想品德課的課堂。讓思想品德教學貼近生活,回歸生活。讓思想品德課課堂生活化。一切知識皆來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凝練、提純與分類。所以課堂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這樣學生才能更快更好的接受和吸收。
【關鍵詞】走進生活;培養(yǎng)能力;善于評價;提高興趣
《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課程基本理念中提到:學生的生活及其社會化需求是課程的基礎。
本課程注重學生生活的價值。學生的品德與社會性發(fā)展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學生的生活對本課程的構建具有重要價值。課程必須貼近他們的生活,反映他們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會,并以此為基礎,提升學生的生活。
一切知識皆來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凝練、提純與分類。所以課堂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這樣學生才能更快更好的接受和吸收。
《課程標準》中還指出“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镀返屡c社會》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和習慣,樂以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因此,在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究的精神走進生活是時代的需要,是社會的需要,更是學生個體發(fā)展的需要。
作為品德教師就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把生活內容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思想品德課的課堂。給思想品德課教學自然地注入生活的新鮮血液和新鮮內涵。讓思想品德教學貼近生活,回歸生活。讓思想品德課課堂生活化。下面我就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調動學習情緒
《品德與社會》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回歸生活,學生對社會生活并不是一無所知的。課堂是小天地,不能替代現(xiàn)實世界;課堂又是大天地,可以再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以生動形象的生活場景,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連同教師的語言、舉止、情感、教學內容及課堂氛圍形成一個廣闊的心理場,促使他們主動積極地投入整個學習活動,達成生活體驗。在學習遼師大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健康生活每一天》這一課時,我先是借著當天家長開放日活動學生上操時整齊劃一的步伐,氣勢磅礴的口號等表現(xiàn)表揚學生,肯定學生的表現(xiàn),表達自己的高興之情,然后也讓學生分享他們的高興的事,引出高興的情緒有益于健康生活。在《走進綠色世界》一課中,我用自己平時旅游照的風景照片做成小視頻,讓學生感受綠色,引出課題,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綠色帶來的美好。教師在教學中優(yōu)化情境,以創(chuàng)設情境為主線,根據(jù)教材特點,教學方法,在課堂上營造一種富有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的課堂教學氛圍,讓教學活動烙上生活的印記,使課堂生活化,生活課堂化,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濃。
二、選取生活場景,營造課堂氛圍
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痹谡n堂教學中教師可選取適當?shù)纳顖鼍?,營造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熱情和求知欲,啟發(fā)學生聯(lián)想、分析、歸納,誘導學生的情感和審美情趣。如在《健康生活每一天》中舉明明暴飲暴食,不遵守作息時間,不能合理分配學習時間,不講衛(wèi)生的例子,讓學生討論交流。學生們有感而發(fā),明確什么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正確認識健康生活。
三、注重活動過程的引導
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應向學生提出明確的活動要求,合理引導,承擔好活動促進者的角色。課堂里是一個充滿變動的課堂,會不斷產生新的矛盾和新的問題,也會出現(xiàn)新的轉折和心的教育契機,教師有選折地參與到學生活動中,收集活動的情況,有效的推動活動的進展,激勵學生的參與活動熱情,了解活動的實際進展,觀察活動中學生的表現(xiàn),捕捉活動中的有關信息或資源。發(fā)現(xiàn)活動中有價值的教學因素,引導學生深入的探究問題,對在活動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如:不會的,離活動內容遠的,呀及時啟發(fā)和引導。
四、拓展生活課堂,提高實踐能力
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意識和習慣,拓展生活課堂,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引導學生構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正在發(fā)生的、活生生的生活中檢驗、豐富所學知識讓學生明白:課堂教學要回歸生活、貼近生活。在學習《走進健康生活》一課,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校園生活和家庭生活說一說如何“開展有益的文娛活動”,如何“發(fā)展個人的興趣和愛好”,有是如何“堅持鍛煉身體”的。學生們不但說出積極參加了哪些活動,還在課堂上進行了跳繩、踢毽子、輪滑、籃球、長笛、葫蘆絲等展示,真正的讓學生了解了課堂是生活的濃縮,生活是課堂的完美展示。
在學習《環(huán)境污染》一課,我讓學生課前親自去搜集資料,去照一些被污染地方的照片,讓家住陶瓷城近的同學照一些排放廢氣、廢水、廢渣的照片,取一些工廠排放的給水,進行沉淀、觀察等等,所有的上課資源都是學生之間搜集的資料,這樣上課時學生才能更好的體會環(huán)境的重要,體會環(huán)境污染后的可怕后果。
總之,課堂教學生活化,體現(xiàn)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體現(xiàn)了新課改的精神。生活賦予思想品德課教學豐富而又深刻的內涵,生活也能成為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最大動力。生活化教學給思想品德教學涂上多種顏色,讓學生在真實、生動、思考、平凡、體驗中獲得了知識,增長了能力。類似真實生活情境內外的適用,并通過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的體驗和感悟,啟迪學生的思維,使思想品德課堂少了許多說教,多了不少真實中的體驗和感悟,啟迪學生的思維,使思想品德課熠熠升輝,使之成為思想品德教學永恒的追求和生命力。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版).
[2]《讓學生動起來,走進生活化品社課堂》.
[3]《構建生活化的歷史課堂》.
[4]《讓孩子們的心靈去旅行--在生活化的品社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