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念
摘要:學困生接受知識比較緩慢,在數(shù)學課教學中,我們老師更要尊重學困生的人格,理解他們的苦衷,能關注到他們的接受能力,體諒他們的難處,不但要走近他們,還要走進他們的心靈,多鼓勵,少指責批評,要用愛去溫暖、關懷他們。更不能以恨鐵不成鋼的心態(tài)去諷刺,挖苦他們,以免加重他們的自卑感,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循循善誘,因勢利導。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學困生;有效轉化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4-0132-01
每個班級都有一些不但學習習慣不好,基礎知識差,而且對知識接受能力也很差的孩子,這是正常的。但我們卻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關心,幫助和呵護。對于這些群體,需要教師能有效地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小學習慣,能從學習,生活等方面給予關心與幫助。比如,我班有一位學生,他對數(shù)學毫無興趣,上課不聽講,也不寫作業(yè),成績很差。記得有一次,我去抽查作業(yè),到頭來,全班只有他一人沒寫作業(yè),當時我很生氣,想好好教訓他一頓,誰知,他卻滿不在乎地望著我,神情還很得意,看到他這樣,我忍住了。我意識到批評肯定起不了作用,說不定還適得其反,因為,這在學校里有許多這樣的孩子,我們叫他學困生。因此,面對學困生,我們必須采取特殊的方式方法,而不能采取過激的過份的言行,因此,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點做起。
1.與學生交朋友
人們常說,老師跟學生的關系,就像貓和老鼠,作為老師,可能很不好意思承認這一點。但實際上,我們老師和學生許多時候的關系就是這樣,但這肯定不對也不妥,必須加以糾正和克服。所以,在課堂上,我是老師,在課下,我要做朋友,在空閑之余盡量放下自己的身份,多熟悉他們,了解他們,處處真誠相待,時時耐心幫助,真正做他們的知心朋友,摸清他們的心靈,興趣和愛好,要處處留心,事事留心,讓他們能感覺的到你對他們的愛,讓他們能夠放下對老師的戒備心理,打破心理障礙,真正走進現(xiàn)實的心里面。
2.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學習的興趣對于學生掌握知識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要我學與我要學,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我試圖用如下方法激發(fā)他們的興趣。(1)創(chuàng)造悅目、悅耳、悅心的情境意美以感興;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比如利用圖片,實物展示,幻燈片,錄音,音樂烘托,語言描述等都是創(chuàng)造悅目,悅耳,悅心的情境。(2)創(chuàng)造激發(fā)情感共鳴的情境如:老師運用謎語,故事,電影等,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通過動手操作,激起學生學習興趣。(3)創(chuàng)造寓教于樂的情境教育家王夫之認為:學習的進程有知學,好學和樂學三個境界,教育家陶行知也多次強調(diào)寓教于樂的原則,因此,我們就必須在教學與教育的過程中,既要有教育性、知識性,又要有趣味性、愉悅性。如教師利用猜謎語,角色扮演,或游戲,或講述身邊的真人真事小故事等等,這樣能營造輕松學習的氛圍的方法,不但能主動拉近師生距離,增加了師生間的感情,更是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動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樂的愉悅性表現(xiàn)的盡善盡美,讓學生在快樂中接受,在快樂中提高。
3.將知識簡單化
許多時候的知識按照平常的教育方法,一般的學生都可以接受,但對一些學生記起來比較多而難得的知識,可以搜集編成幾句讀起來朗朗上口的口訣,方便學生記憶。比如學習兩位數(shù)乘法的口訣:兩位數(shù)乘法并不難,計算過程有三點;乘數(shù)個位要先算,再用十位乘一遍;乘積末位是關鍵,要和十位來對端;兩次乘積相加完,層層計算記心間。這樣一來,教師幫學生把知識濃縮化,學生看起來一目了然,心里面也明朗了許多,一下有了學習的信心,甚至學習的信心會倍增,并能夠從學習中感受到樂趣,以后再學習的過程中,試圖嘗試著用老師的此類方法去學習,老師用諸如此類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學生不但學到了知識,更找到了學習的方法。這就是教育真正的目的。
4.建立學習幫扶小組
開展“一幫一、一對一”的活動,幫助學困生盡快趕上來,這時候,可以充分發(fā)揮尖子生的優(yōu)勢,每一個優(yōu)秀生負責一個學困生,這樣,不但減輕老師的負擔,也同時給學生搭建了互相交流的平臺,他們優(yōu)勢互補,每個人身上都有優(yōu)點,只是或多或少的問題,因此,相互學習幫助,這既幫助了學困生,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成績,在這期間,也增加了學生之間的友誼,進一步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增進了班級體的團結,對全體同學都產(chǎn)生了積極向上的影響,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之。
5.分層作業(yè),降低作業(yè)難度
對于優(yōu)秀生,可以做一些提高練習題,對于中等生可以做一些綜合運用題;對于學困生來說,他們能順利地完成基礎練習題就算過關了,其中最關鍵的是要做好知識的復習與鞏固。有些知識在短時間內(nèi)學生是掌握了,但在日后如果不加以復習,可能老師在前面付出的勞動就白費了。常常聽到孩子會說:“我忘了”或是“這道題我上一次考試都對”,等等諸如此類的話,就證明我們的后續(xù)工作不到位。所以,知識在于鞏固,在于不斷的復習和重復。
6.面批面改,及時糾錯
對于學困生來說,錯誤出現(xiàn)率較高,因此他們的作業(yè)要及時面批,不能讓錯誤有擱置的機會,一旦錯誤存在學生的腦海中根深蒂固,就等于雪上加霜,讓學生再去糾正,那就是難上加難。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加以鼓勵。處處以真誠相待,時時耐心幫助,不打擊,不諷刺,不歧視。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只是或多或少的問題,”因此,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當中,做到多一份耐心與愛心,少一分挖苦與斥責,花開固然很美,但等待花開會更美,相信自己:你等的花兒總會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