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琴鳳
【摘 要】2018年福建省歷史學科中考的考試形式由開卷考試統(tǒng)一改為閉卷考試,所以在中考歷史復習過程中,對于時間寶貴的畢業(yè)班來說,最關鍵的就是有效復習。中考復習時間緊,任務重,所以增強復習效果,提高復習的有效性,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掌握更多的知識與技能,從容應對中考,這是所有畢業(yè)班歷史老師的共同目標。
【關鍵詞】歷史;有效性;復習;中考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2-0157-01
中考歷史復習教學中,老師們深感復習的有效性不強,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但是學生并沒有落實到位,同時學生也覺得有些知識在不斷地重復,可它的提升又不是很強,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所以中考歷史復習如何提高有效性,讓基礎知識得到落實、讓難題有所突破,就成為老師要不斷摸索提高的問題。本文從自己多年來從事中考歷史復習教學的實踐出發(fā),針對中考歷史進行如下三輪復習。一、基礎知識的復習及其有效性
每年的考題千變?nèi)f化,而唯一不變的是基礎知識。福建省中考歷史命題的趨向是以基礎題為主。因此中考歷史復習重在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牢固掌握。老師在復習時要認真解讀《歷史課程標準》和《福建省初中學科教學與考試指導意見(歷史)》,明確考試的方向,如:“了解”“知道”“列舉”“簡述”屬于識記層次;“概述”“說明”“認識”“感受”“體會”屬于理解層次;“分析”“探討”“評價”屬于運用層次。一般情況下“識記”部分要求掌握“是什么”;“理解”部分除了知道“是什么”還要知道“為什么”;“運用”部分除了知道“是什么” “為什么”外,還要知道“怎么樣”。 因此復習時,必須讓學生明確哪些知識是識記層次的、理解層次的還是運用層次的,才能使課堂教學達到理想的合乎要求的復習效果。例如:在復習《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時,讓學生明確識記的知識有:了解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七七事變的史實和南京大屠殺,知道中國開始了局部抗戰(zhàn)、血戰(zhàn)臺兒莊、百團大戰(zhàn)的史實和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時間;理解的知識有:認識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作用;運用的知識有:探討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歷史意義。
第一輪復習的有效性,關鍵在于讓知識無盲點,重要的知識點重點復習,讓學生深刻理解,不能死記硬背,不能顧此失彼,前學后忘。例如:在復習七年級下冊中明太祖加強皇權(quán)的措施——“在中央廢丞相”這一知識點的同時,要聯(lián)系到七年級上冊的知識點,可提問“我國在哪個朝代開始設丞相?”。另外,為了落實和鞏固基礎知識點,可以在每節(jié)課設置課前五分鐘檢測,課前五分鐘是檢驗的最好時機,因為要提問,所以學生就更有積極性。這樣經(jīng)過反復的鍛煉,學生記憶會更深刻、知識也會更清晰。當然,整個復習和檢驗的過程不能只有老師總結(jié)、講解,而是一定要讓學生參與進來,才能使學生對基礎知識牢固掌握。二、專題復習及其有效性
歷史事件之間有其內(nèi)在的聯(lián)系、是前后相承的。在歷史復習中,把前后上下、東西南北的知識貫通起來,也就顯得十分重要。這樣,既可以鞏固對基礎知識的記憶,又可以加深對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和運用,還有助于提高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從近幾年的中考歷史試題來看,在材料解析題和論述題中往往以專題的形式出現(xiàn)。因此,中考歷史復習應加強專題復習,突出歷史的整體性,從而構(gòu)建歷史學科的知識體系。
在復習中,把三年來所學的歷史知識分塊專題復習,復習時要注意歸納類比,要突出重點——主要是指突出教材中的重點知識。例如:中國近代史的復習線索包括:列強侵華史和中華民族抗爭探索史等線索。世界近現(xiàn)代史的復習線索包括:生產(chǎn)力發(fā)展史;資本主義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史;無產(chǎn)階級革命運動和民族獨立解放斗爭史;國際關系史等。又如:對“周年”事件的考查也是中考命題的一個永恒主題,而今年2018年周年紀念歷史大事,突出一個主題詞“改革”。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可結(jié)合課本以專題形式將分散于課本內(nèi)與改革有關的歷史事件、歷史知識進行歸納分類:第一、中外奴隸主階級的改革:雅典伯利克里改革;第二、中外封建地主階級的改革:商鞅變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洋務運動、日本大化改新;第三、中外資產(chǎn)階級改革:戊戌變法、俄國農(nóng)奴制改革、明治維新、羅斯福新政;第四、中外無產(chǎn)階級改革:失敗的有赫魯曉夫改革和戈爾巴喬夫改革、成功的有蘇俄新經(jīng)濟政策和中國改革開放,這樣把古今中外與改革有關的歷史事件連在一起,做到系統(tǒng)化、條理化,更能提高復習效率。
再如:老師還可以幫助學生對書本的一些基礎知識進行整合歸類:“標志”類;“開端”“序幕”“開始”類;“實質(zhì)”“性質(zhì)”類;“目標”“目的”類;“根本”“基本” “前提”類;“特征”“特點”類;“重要”“主要”類;“關鍵” “轉(zhuǎn)折”類;“最早”“第一”類;“戰(zhàn)爭”“人物”類;“啟示” “感想”類;“改革”“變法”類等等。
第二輪復習的有效性,關鍵在于總結(jié)歸納,突出課本知識的系統(tǒng)性,獲求規(guī)律性的知識,把學生已掌握的知識、零散的知識系統(tǒng)化、綜合化。應該說很多學生經(jīng)過這一輪的復習后都能找到一些自信。三、模擬訓練及其有效性
俗話說“百煉成鋼”。有句不能全聽又不能不聽的話:說的是“學生成績是考出來的”,但它至少說明了考試的重要。因此,模擬訓練是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重要在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學生的應試技巧。考試中,學生答題往往存在一些問題:1.審題不清或根本沒認真審題,造成無謂的丟分;2.答題中出現(xiàn)不少錯別字;3.知識點把握不牢,出現(xiàn)概念混淆;4.沒有合理分配時間;5.答題不規(guī)范等。所以,必須通過模擬訓練,指導學生掌握中考歷史試卷中各種題型的答題技巧,幫助學生學會審題,明確各種題型中的“中心項”、“提示項”、“求答項”、“限制項”等要求,尋找各種題型解題思路,培養(yǎng)學生遷移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另外,在模擬訓練過程中,除注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也應加強學生答題的規(guī)范性訓練和學科語言組織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能按照題目中的要求規(guī)范地、準確地回答問題,從而提高答題的有效性。
例如: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歷史事件?這一事件對世界各地區(qū)的關系產(chǎn)生了什么重大影響?
(2)材料二反映了世界經(jīng)濟發(fā)展的什么趨勢?哪一組織的成立最能體現(xiàn)這一趨勢?
(3)下列哪兩件事能表明,中國在這一趨勢中,正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選填正確答案的字母)
A.“汪辜會談”
B.中國成功舉辦上海APEC會議
C.中國召開國家科學技術管理大會
D.中國加入世貿(mào)組織
其中第1小題第2問,在審題時應抓住題目的關鍵字“對世界各地區(qū)的關系”,就不會造成答非所問,如回答:為歐洲國家開辟殖民掠奪之路、促進西歐經(jīng)濟發(fā)展等。第2小題中的第2問,應注意題目中的“最”,才不會把“世界貿(mào)易組織”回答成“歐盟”、“亞太經(jīng)合組織”等。第3小題應注意到“哪兩件事”,是雙選題,看清楚了就不會把它變成單選,甚至全選了。
第三輪復習的關鍵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答題技巧和應試能力,對于試卷上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要講解到位,訓練到位,俗話說“細節(jié)決定成敗”。
總之,中考歷史復習是對初中三年來歷史學習的總結(jié)和提高,是學生對歷史知識全面系統(tǒng)的整合和提升的階段,復習是否有效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高低。因此,作為畢業(yè)班的歷史老師,應該提高歷史復習的有效性,使每一輪復習都具有針對性。
參考文獻
[1]馬紅艷.初中數(shù)學中考復習的實效性 黑龍江教育(中學教學案例與研究),2010(21).
[2]吳曉洪.關于思品課復習有效性的思考 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08(05).
[3]福建教育出版社.福建省初中學科教學與考試指導意見(歷史),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