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
摘 要:對于學生的成長,教師要學會等待,給他們時間,教師需要具備一種等待的智慧。在教育學生、促進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教師要學會等待,讓學生領悟知識,讓學生激發(fā)思維活力,讓學生體驗探索成功后的快樂。
關鍵詞:教育;等待智慧;領悟知識;激發(fā)思維;體驗成功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20-0027-01
有一本繪本叫《安的種子》,故事講的是一個老和尚把三顆“幾千年前的蓮花種子”分送給三個小和尚:他們的名字分別叫作本、靜和安。本的性子很急躁,特別想得第一,在寒風中把種子種在雪地里,結果種子死了。靜把種子種在特珍貴的盆里,用了特好的土,珍藏在屋中,好好地保護起來,結果種子也死了。只有安不慌不忙,把種子放好,依舊干著自己的本分工作,一直等到春天來了,天氣暖和,池塘水滿,才把種子種在池塘的一角。結果只有安的種子活了,在夏天開出美麗的蓮花。這個故事不長,卻寓意很深。其實,教師對待學生,真的應該像安對待那顆千年蓮花種子一樣,學會等待。對于學生的成長,教師也需要具有這樣一種等待的智慧。
一、學會等待,讓學生領悟知識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存在著個體差異。學生在有些階段發(fā)展快些,在有些階段發(fā)展慢些,而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這一特點,對他們的教育要有耐心,不能操之過急,對他們的成長學會等待。班級中曾經有一個男孩,有點內向,不愛說話,學習成績不盡如人意。有一次,教師在數學課上講了一道稍微有點難度的題,有些學生沒有理解,但是經過教師的再次講解后,他們基本上都會了,但這個男孩依然不會。課下,教師把這個男孩帶到辦公室單獨給他講解,講了一遍他不明白,又講了兩三遍,這個男孩依然沒有明白。教師有點失去了耐心,心想講這么多遍他怎么就不理解呢?教師這一急不要緊,男孩更加緊張了,一句話也不敢說,眼里還含著淚。教師忽然意識到自己對他過于焦躁、操之過急了,他一定是思維遇到阻礙,一時沒有轉過彎來,是不是應該給他一點時間消化一下這些知識呢?想到這里,教師讓自己平靜下來,然后安慰這個男孩,并告訴他不要著急,先回去自己靜靜地思考一段時間,想明白之后,再講給老師聽,把老師當成學生。到了中午,這個男孩吃完午飯就興奮地來找老師了,小臉蛋紅通通的,說道:“老師,我想明白那道題了,我講給您聽吧!”教師沒想到,男孩講得特別好,不僅思路非常清晰,而且語言非常流暢。教師夸獎道:“你這個小老師確實稱職,講得太好了!”男孩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然后說道:“老師,上午您和我講的時候,我不知怎么回事,就是不明白,中午吃飯的時候我邊吃邊想,忽然一下子就開竅了!”是呀,忽然就開竅了。教師對待學生真的應該靜下心來,靜靜等待,給時間讓他們慢慢領悟。有了消化和吸收的時間,學生就一定能開竅。
二、學會等待,讓學生激發(fā)思維活力
課堂提問是師生互動的主要方式,教師在提問的時候,要盡量關注到每一位學生,尤其要關注學困生,在回答問題的前后給學生留出思考的時間與空間,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讓更多的學生在課堂提問中受益,讓學生在思考中激發(fā)思維活力。例如,教學“圓的認識”這一內容時,教師可先出示交通工具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從古代戰(zhàn)車,到當代的手推車、自行車、摩托車、汽車、火車和飛機等各種交通工具。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雖然交通工具越來越先進,形狀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但是有一點是沒有變化的,就是交通工具的車輪是圓形的。接著,教師提問道:同學們知道車輪為什么是圓形的嗎?然后再問:橢圓形的輪子也很光滑,為什么車輪不是橢圓形的?讓學生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中,一定要給學生留出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力,把學生引領到新知識的探究過程中。
三、學會等待,讓學生體驗探索成功后的快樂
數學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如果教師一味地教與講,就會剝奪學生主動學習的權利。所以,教師必須走下講臺,走到學生們中間去,給他們自主探索的空間和時間,學會等待,讓他們體驗探索成功后的快樂。例如,教學“圓的面積”時,教師不應該直接給學生灌輸怎么樣求圓的面積,而是應該讓學生自主探索,思考圓可以轉化成學過的哪些圖形,轉化后的長方形和圓形存在著怎樣的關系。當教師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去自主探究時,其實學生往往比教師想象的要出色得多,學生們通過“轉化圖形—→尋找關系—→推導公式”這一過程,能自主得出圓面積的推導公式。所以,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少包辦、多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操作、實踐,學生才會更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教師要舍得花費時間,學會等待,讓學生自主探究,進而體驗成功后的快樂。
四、結束語
萬事萬物都有其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和規(guī)律,學生的成長也是如此。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教師要學會等待,因為等待是一種藝術,是一種智慧,是一種鼓勵,是一種期望。有了足夠的等待,學生自然像前面所說的千年蓮花種子一樣,盛開出最美麗的花朵。當然,在等待的過程中,教師并不是無所事事地原地踏步等待,而是積極引導和啟發(fā)學生,讓學生領悟知識,讓學生激發(fā)思維活力,讓學生體驗探索成功后的快樂。
參考文獻:
[1]李如密,王冬黎.課堂教學等待藝術探微[J].教育科學研究,2011(08).
[2]王偉.教育要耐心等待[J].中國教育學刊,2016(12).
[3]邱少旭.淺析教師樹立等待意識的必要性[J].基礎教育研究,2011(04).